边塞诗人王昌龄

运交华盖

<p class="ql-block">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总是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表现了边防将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王昌龄的诗在大唐时代也是出类拔萃的,被称为“诗天子”,这说明王昌龄在唐代诗坛的地位非常高。王昌龄为什么能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话得从头说起。</p><p class="ql-block"> “故园今在霸陵西,江畔迷君醉不迷。”《史记》里有一句话,沛公军霸上,就是说刘邦曾在霸上驻军,这个霸上就是王昌龄的家乡。 “手持双鲤鱼,目送千里雁”。作为家中长子,王昌龄从青少年时代就挑起家中重担。王昌龄幼年丧父,家庭贫寒。他靠打鱼和帮人记账赚钱来补贴家用,在这样的情况,夜里在昏暗的油灯下,仍坚持读书学习。</p><p class="ql-block"> 但王昌龄心里还是想着远方,是留在家里侍奉亲人,还是外出打拼实现梦想,王昌龄心里有了波澜。他想去边关,为国家出力,但又放不下母亲和弟弟。母亲看出他的心思,对他说:“儿啊,你想出去闯荡就去吧,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懂事的弟弟也表示自己会照顾好母亲。</p><p class="ql-block"> 王昌龄含泪告别了母亲和弟弟,来到了边塞萧关。来到边塞后的王昌龄和边防将士打成一片,将士们把王昌龄看成朋友兄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的战士想家了,王昌龄主动帮他们写家书。王昌龄深深体会到边防将士的辛苦,他们随时可能为国捐躯。边塞生活也触发了诗人的灵感:“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这是侠气很浓的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写出边防将士的豪迈之情。“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正是有了边塞的生活体验,才能写出又多又好的边塞诗。</p><p class="ql-block"> 自边塞归来后,王昌龄潜心攻读,于公元727年进士及第。王昌龄进入官场后,由于他性格耿直,容易得罪小人。在公元750年,王昌龄被贬龙标,让他到龙标汜水担任县尉。王昌龄在龙标,开坛讲学教人诗词,培养了不少诗词人才。在被贬前好友来相送:“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来送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正直无私的品格,他一生都保持着“一片冰心”。他终身心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漠边关。没有边防将士的流血牺牲就没有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从古到今都没有变。王昌龄作为一个杰出的边塞诗人,他的心和边防将士的心连在一起。今天我们能够告慰诗人的是,今天我们有强大的祖国,强大的国防。“犯我汉者,虽远必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