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石柱的公众考古11 卡若五千年 卡若人的祭祀活动(请点击左下角“侯石柱”,更多内容)2024/11/11

侯石柱

<p class="ql-block">祭祀遗迹(圆形石台面)</p> <p class="ql-block">在卡若遗址中,两处神秘的祭祀遗迹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些被考古报告称为“圆形石台面”的遗迹,见证了卡若人对祖先的崇敬。图腾崇拜在这里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先祖的怀念。卡若人或许将鱼或蛙视为自己的图腾,这些图腾不仅代表了他们对自然的依赖,也象征着族群的起源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祭祀遗迹(圆形石台面)</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个圆形的石头台面上,我能感受到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气息。台面直径大约一米多,上面的火烧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祭祀仪式。想象一下,卡若人围绕着这个石台,点燃篝火,手持玉斧,载歌载舞,祈求祖先的庇佑。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1979年的卡若遗址发掘工地</p> <p class="ql-block">1979年,卡若遗址的发掘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时,这片土地上还保留着昌都水泥厂的厂房,如今水泥厂早已搬迁,这里变成了卡若遗址博物馆。遗址共分为四个地层,第一层主要是表土和粘土,没有太多文化遗存;而第二至第四层则埋藏着丰富的陶片、石器和建筑遗迹。经过碳十四测定,这些遗迹距今约5000-4000年,见证了卡若人的文明历程。</p> <p class="ql-block">又一处祭祀遗迹</p> <p class="ql-block">另一处祭祀遗迹同样引人注目。这是一堆乱石垒成的圆形结构,中间有一块大石头作为支撑。可以想象,五千年前的卡若人围坐在这座石台上,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他们点燃火焰,供奉着“双体兽形罐”,手持玉斧,载歌载舞,表达对祖先的敬仰。这些仪式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生活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p> <p class="ql-block">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人们的重要信仰。卡若人的图腾或许是鱼,因为他们有不吃鱼的习俗,遗址中也未发现鱼骨和捕鱼工具。另一种可能是蛙,卡若遗址出土的双体兽形罐上的“三角折线纹”就是由蛙纹演变而来。卡若人源自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蛙纹在马家窑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图腾不仅反映了卡若人对自然的敬畏,也体现了他们对族群身份的认同。</p> <p class="ql-block">卡若遗址出土的双体兽形罐</p> <p class="ql-block">这个双体兽形罐是卡若遗址的重要发现之一。罐身上刻画的“三角折线纹”实际上是马家窑文化蛙纹的演变。这些几何图案不仅美观,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每当看到这个陶罐,我仿佛能听到卡若人祭祀时的歌声,感受到他们对祖先的虔诚与敬仰。</p> <p class="ql-block">蛙纹演变图</p> <p class="ql-block">卡若双体兽形罐上的“三角折线纹”是从马家窑文化的“蛙纹”演变而来的。这些图案不仅是艺术的体现,更是卡若人图腾崇拜的象征。蛙纹在马家窑文化中广泛存在,逐渐演变为卡若文化中的重要纹饰。每当看到这些图案,我都会想起卡若人围坐在石台旁,祈求祖先保佑的情景。这些古老的图腾,见证了卡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