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思念

LL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4年11月11日,我们敬爱的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父亲王钦裕于1924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林县太行山脚下郭家屯村,曾经上过三年私塾。1938年2月,年仅14岁的他在抗日救亡运动热潮的感召下,毅然报名参加八路军,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129师独立游击支队(赵涂支队)1连通讯员、宣传员,新3旅司令部文书,冀鲁豫军区作战科参谋、连长、武工队队长,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3旅侦通股股长,1纵直属侦察通信队队长,16军侦察科副科长兼侦察营长、侦察科长,川南剿匪任48师144团团长兼四川省叙永县县长,南京军事学院学员、教员、炮兵教授会副主任,炮兵教研室副主任、1960年接江潮(38军副军长1957年调南京军事学院任炮兵教研室主任)任主任、第四军事教研室主任,陆军第16军副军长、政治委员、顾问组长等职,1987年5月离职休养。1952年评定为准师级,1955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上校军衔,行政10级。先后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纪念抗战胜利60、70周年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革命战争年代,父亲长期担任作战侦察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他多次率领侦察分队深入敌人据点完成侦察捕俘任务,获取大量军事情报。为“反扫荡、反顽敌”,打击日伪军,夺取作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解放战争时期,</span>先后参加了平汉战役、热东战役、怀来战役、豫北战役、鲁西南战役、挺进大别山、高山铺战斗、宛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成都战役、川南剿匪等重大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 在渡江战役中,刘邓首长要求16军夺取敌江心岛据点,扫除障碍,确保渡江一举成功。父亲在奉命率领“渡江先遣队”执行登岛侦察任务中,活捉了8个俘虏,其中一个是少校作战参谋,从而掌握了敌人江防兵力部署和火器配备的详细情况,为军首长定下决心提供了重要依据<span style="font-size:18px;">。5兵团潘焱参谋长对他的评价是“作战勇敢,机智灵活,有勇有谋,决心果断,用兵得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婺源追截逃敌战斗中,父亲率领侦察营单独追击15公里,击溃敌军2个团,以伤亡8人的代价,取得俘敌4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20余挺,迫击炮2门的重大战果,受到军的嘉奖。</span></p><p class="ql-block"> 在攻战乐山战斗中,144团担任师前卫任务。时任该团团长的父亲,指挥3营乘夜成功偷渡水流湍急的岷江,上岸后一举歼灭守敌1个连,俘虏一个炮兵营300余人,缴获山炮8门,重迫击炮4门,骡马100余匹。面对敌人的疯狂反击,父亲机智灵活,强令刚刚被俘虏的敌炮营调转炮口,向来援之敌发起猛烈炮击。而后亲率3营主力抢占黄角庵、杨叉沟附近有利地形,连续击退敌军3次进攻,掩护师主力圆满完成了穿插歼敌的作战任务,为部队快速占领乐山做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在川南剿匪作战中,父亲担任南三县(叙永、古蔺、古宋)剿匪总指挥。他不负党组织的重托,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率领144团及友邻部队同土匪浴血奋战,共歼灭土匪2万余人,为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父亲的英雄事迹在当地一直广为流传。在战争年代他还先后2次荣立战功。2次负伤,被评为三等乙级残疾军人。</p><p class="ql-block"> 和平建设时期,父亲一直积极进取,率先垂范,格尽职守。1950年底父亲离开硝烟弥漫的剿匪战场,奉命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在基本系一期经3年半学习,通过国家考试,各科成绩都是5分,毕业时被留院任教员。虽然他几次申请回老部队,但最终还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在南京军事学院工作了二十年。父亲在南京军事学院先后任教员、炮兵教授会副主任、炮兵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第四军事教研室主任。立足三尺讲台,解惑授业,教书育人并参与全军《炮兵战斗条令》制定修改,培养了许多我军的中、高级军事指挥员。特殊时期因部队院校搞“四大”,父亲也受到了冲击,被造反派关押、批斗、抄家,戴高帽游街,污蔑造谣他的大字报贴在我们家门口,院里领导被批斗,有时父亲还会被拉去陪斗。即使这样,他始终没动摇对党和人民军队的信仰。直到1969年军事学院解散,他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心心念念的老部队。在任16军副军长十年期间,他对训练、管理和后勤工作认真负责,带头下基层蹲点。在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中,依据中央军委“南打北防”的战略部署,父亲奉命担任大庆防空总指挥。他深知保卫大庆油田的重大战略意义和自己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接到命令后,便立即带领前指人员连夜赶赴大庆,连着几天顶着凛冽的寒风,踏着没膝的积雪进行实地勘察,周密部署防空火力配置,大庆防空战备预案受到中央军委的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 1979年的中越自卫反击战,我们全家四人奔赴了北防的前线,在父亲的感召下,我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姐弟三人都写了血书、遗书,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span>义无反顾,无所畏惧!</p><p class="ql-block"> 后来因工作需要,父亲被任命为16军政治委员,他团结带领党委一班人坚决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千方百计地推进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恢复和发展战斗力。无论是在院校还是在野战部队,他都创造了突出业绩,为人民军队建设奉献了他毕生的精力!</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从一个14岁的懵懂少年成长为我军的高级指挥员,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艰苦战斗的生死考验,经历过特殊时期党性的历练,他始终不渝地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与党同心同德,他作风严谨,雷厉风行,兢兢业业;他信仰坚定,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艰苦朴素,廉洁自律,家教严谨;他胸怀坦荡,身先士卒,待人诚恳。晚年病重住院期间,每天必须让母亲或工作人员给他读报纸,始终关心着国内外时事政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76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崇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我们敬爱的父亲于2016年4月10日离开了我们,享年92岁。我们永远怀念他老人家,他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及他高尚的人品及情操永远激励我们,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好家风好作风我们将永远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川南剿匪时的照片,年仅25岁的团长。</p> <p class="ql-block">144团领导班子欢送赴宁学习的团长(父亲)</p> <p class="ql-block">四位前辈历经48师剿匪、南京军事学院共同战斗和学习的岁月后毕业分别之前的合影。从小我就记得,爸爸妈妈将这张照片视如珍宝,经常拿出来看看,好像永远看不够,特殊时期被抄家时,妈妈将这张照片藏了起来,唯恐被造反派烧了,最终这张照片保住了,但是她自己家人(我姥姥姥爷)的照片都被烧掉了。理由是因为他们是地主,不能留有他们的相片。</p><p class="ql-block">前排右:王晓(48师师长),前排左:董传章(142团团长)后排右:左良(143团团长) 后排左:父亲王钦裕(144团团长)</p> <p class="ql-block">2021年上面四位前辈的后人相聚在一起,照了一张合影,分别站在当年父亲的位置。见证了历经七十载,情谊两代传!</p><p class="ql-block">前排右:48师师长王晓之子</p><p class="ql-block">前排左:142团团长董传章之子</p><p class="ql-block">后排右:143团团长左良之子</p><p class="ql-block">后排左:144团团长王钦裕之子</p> <p class="ql-block">在军事学院时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他的老首长苟先学(中),苟伯伯曾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离休后来长春度假并看望父亲。父亲热情接待,高兴的像个孩子,我一看感情实属不一般,原来父亲刚入伍时就是给这位时任连长的老红军苟伯伯当通讯员,他那时14岁,长的又瘦又小,还没有枪高,行军打仗遇到过河时,连长就把他扛在肩头上,父亲说,他感动的都哭了,坚持要下来,连长坚决不让,说,水到我的胸了,你这个娃子下来水就没过你脖子了。父亲说,他当时就下定决心,死也要跟着共产党,跟着这支队伍。这就是战争年代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生死之交,血浓于水的战友情、兄弟情!</p> <p class="ql-block">我曾听薛宗华伯伯(原海军装备部部长)和我说:“你爸爸当年给你苟伯伯当通讯员,大家都管他叫小苟,因为他们两个人形影不离,见到老苟,就见到了你爸”。每次去薛伯伯家,他一开门就笑着说,呦,小苟子的闺女来了。我曾问过爸爸,你是否有个绰号叫小苟子?我爸笑着说,是啊!我和连长寸步不离,见到老苟,自然就见到小苟了。这就是战争年代的官兵关系!</p> <p class="ql-block">时任总书记胡耀邦来吉林省视察时,看望部队,与总书记握手的是时任军政委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杨得志解放军总参谋长,是晋冀鲁豫一纵队首任司令员,父亲曾经的老首长。离休后来长春休假时,父亲去南湖宾馆看望他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大弟弟王学峰在杨得志首长的专列上。</p> <p class="ql-block">1970年,王俊伯伯来长春,战争时期父亲任团长,他任参谋长(老红军),他们是并肩战斗、生死之交的好战友。</p> <p class="ql-block">父亲王钦裕、母亲徐湘云,在家中与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田维新及夫人常新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在阅兵台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时任军政委的父亲与朱敦法军长合影</p> <p class="ql-block">总参谋长杨得志(原晋冀鲁豫一纵首任司令员)副总参谋长杨勇(原晋冀鲁豫一纵司令员)沈阳军区政委廖汉生(原南京军事学院院长)都是父亲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院校工作时的老首长,到16军视察工作时合影。前排左1:王钦裕(16军政委)左2:左勇(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左3:廖汉生(沈阳军区政委)左4:杨得志(总参谋长)左5:杨勇(副总参谋长)左6:袁俊(沈阳军区副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1985年南京军事学院的老院长张震伯伯和夫人马龄松阿姨来长春(张震伯伯后任军委副主席)与我父母合影。父亲与张震伯伯的感情很深,他们在军事学院时不仅是上下级关系,更是在那个特殊时期共患难的难友,几次批斗院领导,父亲都被拉去陪斗。令我终生难忘的是,2015年9月父亲住院时,我在病房陪护,晚上他躺在床上闭眼听新闻联播,突然播报了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因病去世的消息,我一听赶紧把声音调小,怕父亲听到后难受,哪知道,父亲立刻睁开了眼睛,并用微弱的声音说,把床摇起来,我边摇边问是否可以了,他让我一直摇到他基本成坐姿了,然后慢慢地抬起右手,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眼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直到这条讣告播报完毕,他才缓缓地把手放下来。我把床慢慢给他放平了,他又和我说,给老干办打电话,代表他给发唁电,送花圈。我被他们这种如同亲人的感情感动了!</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副总参谋长韩怀智</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原国家体委主任、广州军区政委王猛合影,后排左: 原16军政治部副主任陈宪瑞,后排中:原16军副军长王鹏恩,后排右:?</p> <p class="ql-block">在冀鲁豫军区时的老战友合影:前排由左至右蒋顺学(军事科学院院长) 左良(原军事学院副院长) 赵阳 (原军事医学科学院政委)王晓(原海军后勤部部长) 姜思毅(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王钦裕(16军顾问组组长)后排是16军战史办的同志。</p> <p class="ql-block">16军新老班子部分成员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由左至右:王英烈、李德功、王钦裕、李德生(沈阳军区司令员)白文仲、高涨</p><p class="ql-block">后排由左至右:左1? 安志高、张福元、王树仁、史聚周、隗福临</p> <p class="ql-block">父亲九十岁生日,16集团军老战士书画会贺联“身经百战摧强敌,血铸军魂育栋梁”。</p> <p class="ql-block">原16军部分老首长在长春参加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暨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成立六十周年活动。</p><p class="ql-block">由左至右:彭仲韬(原旅大警备区政委)、华山(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辉球(原空军政委、沈阳军区政委)、戴润生(原东海舰队政委)、曾思玉(原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司令员)、王钦裕(原16军政委)</p> <p class="ql-block">时任军委副主席范长龙来长春,到208医院看望慰问父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时任吉林省省长王忠禹参加军地两用人才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离休保健证</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周年,父亲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父亲的书法作品《腾飞》。</p> <p class="ql-block">为颂扬改革开放父亲的书法作品:满目青山春意浓,万马奔腾竟高峰。改革硕果惊天外,四项原则作准绳。全民温饱业成就,同奔小康再飞腾。如椽彩笔歌盛世,十亿神州踏新程。</p> <p class="ql-block">在长春市儿童公园的碑廊里看见了父亲的这幅书法作品,很是惊喜。</p> <p class="ql-block">1952年爷爷王茂德来南京看望父亲,这是自1937年父亲离开家乡后,他们第一次相见。</p> <p class="ql-block">1953年父亲离开家乡16年后携母亲回到了郭家屯(父亲1937年就离家去山西,在一个卖布的铺子里做小伙计)爷爷已经不在了,他和母亲与奶奶、小叔叔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56年奶奶和大姑从老家来南京看望我们。前排左1被怀抱的孩子是小弟弟王学海仅3个多月,中间的男孩子是叔伯哥哥王合江,和奶奶一起来的大伯家的孩子,左3是小编王琳,3岁多,后排那个可爱的小男孩是我大弟弟王学峰2岁多。白驹过隙,岁月如梭,当年怀抱的孩子都已是年逾古稀了!</p> <p class="ql-block">1957年父母在南京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2年父母在长春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52年母亲徐湘云20岁,在军事学院院办公室任打字员时的留影。父亲走后第5年母亲也离开了我们,享年90岁。</p> <p class="ql-block">2002年8月23日父母结婚五十周年。金婚之日,大弟弟王学峰给父母拍下了这永恒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1989年春节前,父亲代表军常委赴16军郑州干休所慰问离休老干部。工作完后,回到了阔别30余年的老家林县郭家屯,与老家的亲人们相聚。</p> <p class="ql-block">1987年春节,全家团聚一堂,照了这张全家福。父母已是儿孙绕膝了。</p> <p class="ql-block">2016年4月10日,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走完了他92年的光辉历程。和他的老首长老战友们又相聚在那遥远的地方,护佑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子孙后代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在父亲唁电上的批示。</p> <p class="ql-block">16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裴义群大校主持告别仪式。</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父亲,您已离开我们八年了。在您百年诞辰日,我们撰文配图思念和缅怀您,不仅是对您的一种致敬,也是对家族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留给后代的一份宝贵财富,让他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传承先辈的精神与品格,共同书写美好的未来。亲爱的父亲,您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您的好品德好作风永远激励您的后人砥砺前行!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祝愿您和妈妈在天堂里一切安好!让我们用一副对联结束这个美篇吧。</p><p class="ql-block"> 烽火岁月驱日寇战蒋匪英勇无畏 </p><p class="ql-block"> 军旅生涯育栋梁铸军魂奉献一生</p><p class="ql-block"> 父范长存</p><p class="ql-block"> 注:父亲生平事迹部分摘录于原16集团军长春干休所王钦裕老首长后事资料合订《王钦裕同志生平》</p><p class="ql-block">此美篇为长女王琳、长子王学峰、次子王学海敬缅</p> <p class="ql-block">  敬献老政委百岁诞辰</p><p class="ql-block"> 一生砥砺奋发行,</p><p class="ql-block"> 验证忠诚为党兢。</p><p class="ql-block"> 逐浪硝烟经战百,</p><p class="ql-block"> 挥剑斩妖建功盈。</p><p class="ql-block"> 强军历血呕心智,</p><p class="ql-block"> 文武具能带队擎。</p><p class="ql-block"> 磊落英姿彪炳史,</p><p class="ql-block"> 鞠躬敬缅献军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王琳学峰学海:老</p><p class="ql-block">政委诞辰百年值得</p><p class="ql-block">缅怀。特敬献律诗</p><p class="ql-block">一首以表心怀。</p><p class="ql-block"> 辛炳森敬缅</p><p class="ql-block">辛炳森曾任原陆军第16军组织处副处长、军党委秘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