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四十万官兵被活埋(430)

孝感天地

<p class="ql-block">先借用《百喻经》为主题教育抛砖引玉:从前有个长者的儿子,和很多商人一起到海中采宝。这个长者的儿子很会背诵入海驾船的方法。如果遇到大海中有旋涡、回流和礁石的地方,应该怎样驾、怎样撑、怎样停。对众人说:“入海驾船之法,我全都知道。”众人听了他的话,都深信不疑。船驶入海中之后,没过多久,船师得了急病,忽然死掉了。这时长者的儿子就代替了船师来驾船。来到了有旋涡的急流之中,他就大声喊着:“应当这样掌舵,这样驾驶。”然而船在旋涡里回旋打转,根本无法前进到有珍宝的地方。结果全船的商人都落水而死。那些凡夫俗子也是如此。稍稍学了一点禅法,知道了一点修习数息观及不净观的方法,虽然能背诵经文,但并不深解其意。各种方法其实并不明晓,却自称善解禅法,错误地讲授禅法,致使前来学法之人迷乱失心,颠倒了禅法的正相,结果终年累月一无所知。就像那个不会驾船的愚人一样,使全船的人都被海水淹没。</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有很多人满腹经纶,夸夸其谈,最终却在实践中栽了跟头,比如纸上谈兵的赵括。</p> <p class="ql-block">【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赵括,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起用兵之道来滔滔不绝,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有一次,他和父亲赵奢谈论起指挥作战的事情来,赵奢也讲不过他,可也不夸奖他水平高。赵括的母亲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便问赵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赵奢担忧地说:“打仗,这本来是最复杂、最危险的事情,而赵括却把指挥战争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将来不叫他带兵便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带兵打仗,那么使赵国军队覆灭,必定是他。”后来赵奢死了。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的上党,赵孝成王以廉颇为将会战于长平。初战几次,赵军连连失利,廉颇及时改变策略,修筑工事,坚守不出。这场战事一拖就是三年,秦军出现了给养困难,有些慌乱了,便使用反间计派人混入赵国,散布流言蜚语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当大将。”谣言传入深宫,赵孝王信以为真,便想撤换廉颇起用赵括。身患重病的蔺相如听说后,连忙苦谏赵王万勿换廉颇用赵括,赵母想到赵奢生前的嘱咐,也上疏赵王,说赵括只会空谈,不知爱惜士兵,没有作战经验,不能委派重任。但赵孝成王坚持不听,撤回廉颇,任用赵括做了大将。</p> <p class="ql-block">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廉颇办了移交,长吁短叹地回邯郸去了。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军,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不与敌人作战的命令全部废除,下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离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括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恋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结果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在一夜之间全部活埋。可怜赵国最精锐的四十万军队,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军覆没。第二年,秦国的军队就打到了邯郸,赵国差一点就要亡国了。后来,还是靠了楚国和魏国的援救,才算解了围。对此,明朝有个翰林学士叫刘三吾,专门写诗讥笑过赵括,诗中有一句就是:“朝野犹夸纸上兵。”</p> <p class="ql-block">为帮助读者读懂“纸上谈兵”,列举另外一个类似历史典故作为铺垫。春秋时期,有一个叫王寿的人,他爱书成癖,藏书丰富,远近闻名。古时的书,多是人工抄写在竹片上,再以皮革连结装束起来。他为了有抄书的材料,就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满竹子。形成了一片竹林,并在门前的池塘里种了许多芦苇。他每天所有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都用来借书抄书看书。家是一院小房,除了他住的地方外,已经全部都是堆满了书。他每年不但要花许多时间把它们都搬出去晾晒一遍,免得被虫蛀蚀,还要翻检看有没有脱落的文字,及时补上。四十多年来,王寿孤身一人过着这种自以为充实的生活,以苦为乐。由于母亲去世了,王寿要到东周奔丧。他随身带了五本书,准备途中抽空看看。王寿已不年轻,五本竹简也够重,结果只走了一会儿就累得喘不过气来。有些走不动了,他只好坐在路口休息,并随手抽出一册书来读。这时有个徐冯的东周隐士路过,见他背这么多书,就问他:“敢问是王寿先生吗?”王寿很奇怪地问:“你是谁?你怎么认识我呢?”徐冯于是报上自己的大名。王寿也曾听说过他。王寿说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并说自己不惜负重,全为了在旅途中读书充实自己。徐冯听了叹口气说:“无用”。王寿听得一愣,呆呆地望着徐冯,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徐冯拱了一揖,笑笑说:“书是记载言论和思想的。言论和思想又由于人的勤奋思考而产生,所以聪明的人评价标准不是以藏书的多少衡量的。我原以为你是个聪明人,为什么不去思考问题,形成思想,却要背着这累人的东西到处走呢?”王寿听了,如梦方醒,立刻三拜徐冯,当场烧了自己所带的书,手舞足蹈,轻身入了东周。</p> <p class="ql-block">书本记载的智慧,不是用来谈,而是用来悟。所谓“纸上谈兵”,避开成语故事而言。书本是前人记载下来的典故,谋略、智慧、军事战略,军事用兵之计等等,都是古人的经验和教训。尽管后人把书本记载别人的智慧倒背如流,经过反复阅读,然后对兵书已经滚瓜烂熟,可以脱口而出,但是没有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不会成为自己的智慧,那些智慧只能够停留在书本里面,智慧在纸上,不在现实。如果将这些智慧搬运到现实生活中,没有实践的转化过程中,将会脱离了实际,根本就没有运用的意义。现代人要运用古代人的智慧,必须在古人的智慧基础上学以致用,还要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灵活运用离不开善良的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只有积善成德,天必佑之,才能够成为自己最真实的智慧,兵法才能够运用自如,利益官兵、利益国家和老百姓。不同朝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运用,运用起来也有一定的差异。归根结底就是正确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戒掉贪功,急功近利,争名夺利,必定是失败的根源。</p> <p class="ql-block">理论和实践两者都重要,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理论是从无数人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指导意义。理论知识可以为实践提供方法论和世界观的指导,帮助人们更高效地进行实践。在科学发展和技术应用中,理论是基础和前提。没有理论的产生和总结,人类就无法进行系统的实践,也无法实现文明的进步;实践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实践能够丰富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使人在社会中立足。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学习目标,进而提升自我。理论和实践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实践锻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纸上谈兵”确实反映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情况‌。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战斗,最终导致失败。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因只会纸上谈兵,未能灵活运用兵法,最终导致数十万赵军被秦军击败‌。这种现象表明,单纯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与实际相结合,就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历史上,孙武的军事理论非常出色,他的《孙武十三篇》论述了奇特的用兵技巧,但在实际领兵作战中却未能每战必胜。孙武在吴国攻打楚国时,未能有效应对秦国的援救,导致吴国最终失败‌。这表明,即使理论再出色,如果无法应用于实际,也会导致失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军事指挥员,如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解放战争时期的粟裕等,都是在反复筹划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作战计划,最终取得胜利‌。因此,纸上谈兵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并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学习典故,举一反三,古为今用。“纸上谈兵”,就是相当于讲故事一样,别人听起来觉得好听,好像是真的。自己天天都在讲,越讲越熟练,条条是道,细节也不放过,谈论“兵法”的时候都不用带稿子,别人提出问题对答如流,于是自以为是,自我感觉比别人懂多了,殊不知,缺乏实践。实战中无法应用,小问题不断,大问题出现,遇到处理问题的时候,头脑不清醒迷信书本知识,不会变通,源于没有作战的经验和智慧,手忙脚乱,心神不定,本末倒置,性格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人的建议,以失败告终。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p> <p class="ql-block">类似于王寿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他们为了读书而读书。却不知道读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读书真正的目的应该是学习如何思想,掌握活的智慧。甚至是,有些人喜欢藏书而不读书,追求藏书的丰富和精美,以此炫耀自己有学问,而实际上没有读过几本书。赵括仅仅读了几本兵书,认为自己掌握了全面军事常识,作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必须博览群书,懂得天文地理,为人处世之道等等,光有书本的知识还不够用,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磨炼,才能成为活的智慧。人不读书不行,死读书也不行。赵括应该是属于仅读几本兵书,而且是把书读死了,成为死读书的人。《弟子规》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赵括虽然读了兵书,但是没有自己的军事思想和实践的智慧,相当于类似王寿这类人,带着熟读的几本兵书上战场,怎么不惨死呢?纸上谈兵的警示教育,警钟长鸣,启迪人们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纸上谈兵的教育意义:‌在于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指出空谈理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和运用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纸上谈兵强调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仅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是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的。因此,教育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应用这些知识‌;‌避免盲目自信‌:赵括的故事告诉我们,盲目自信和缺乏实战经验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教育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谦虚态度,避免他们因为理论上的成就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原理‌:从唯物论的角度看,物质决定意识,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事物在不断变化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p> <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寓言故事是引玉之砖。长者的儿子,只会背诵入海驾船的方法,不懂得入海避险的实操技巧,致使全船的商人落水身亡。通过寓言故事,进一步对“纸上谈兵”展开主题教育,教育现代人汲取古代人智慧力量,要懂得现代的文凭和学历的真实意义,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列举历史案例,告诉了现代人,尤其是领导人,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更加地重视用人之道。“纸上谈兵”确实反映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情况,但关键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纸上谈兵可以理解为外行谈兵,实际上是后人对赵括长平之战一事。有谁曾想到这场战事的失误,实际上不在赵括,在于赵王不听赵括母亲的劝说,反而听信了谣言,中了秦国反间计,导致用人不当,被活埋了四十万官兵死于非命,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赵括,赵王在“纸上谈兵”中,应该负主要责任。</p> <p class="ql-block">特别声明:图片来源于百度,感谢原创作者。原创作品具有独特性,贯穿古今通达未来。本人创作与众不同的思维,把读者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择投稿该栏目,主要是让读者开卷有益,不忘记老祖宗,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欢迎热心读者评论,好与坏都不会反驳。评论信息量太大,截至现在149218条评论,无法回复,恳请谅解。</p> <p class="ql-block">回馈社会:说诚实言,讲老实话,作者对社会没有特别贡献,为此必须采用写作的方法帮助社会大众,愿望实现社会大众增长智慧离苦得乐。感恩读者点赞,给足作者创作的动力。截至现在:632593人点赞,阅读量5000万。祈求中国老祖宗护佑所有人所愿辄得。</p> <p class="ql-block">作者:黄勇哲</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1日(中国空军节、星期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