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不容忽视的指标:敬业乐群

黄梅玉

<p class="ql-block">《学记》作为中国最早的教育典籍,对教育的考核标准有着深刻的见解。书中提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敬业乐群”这一概念由此而来,并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无论是70年代、80年代教师对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评语,还是高中政治课本中对“敬业乐群”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强调,都体现了这一理念的重要性。2024年麦肯锡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更需要展现人际同理心和领导能力,这些高级认知技能被视为AI时代的职场“软实力”之一。具体而言,未来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技能,还需要拥有强大的社交和情感能力。许多管理者也意识到,员工缺乏软性技能是当前的一大挑战。而强大的社交与情感能力,正是建立在“敬业乐群”基础之上的。</p> <p class="ql-block">独生子女政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现代社会中个体更容易变得孤立。独生子女往往自幼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性格。而在人工智能时代,童年可以没有玩伴,学习可以不需要老师和同学,工作也可以没有同事。网络游戏的形式多样、吸引力强,取代了传统的社交方式。过去,学问在于“一学二问”,主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而现在,只需上网搜索,答案便唾手可得。原本“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如今“独学而无友,照样见多识广”。现代人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能完成工作,甚至实现“躺赚”。这种生活方式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尤其是线下的面对面交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线上游刃有余,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显得捉襟见肘。原本不懂人情世故的人被称为“天上人”,现在则被称为“线上人”。当人们逐渐离线、离群,如何还能做到“乐群”?在升学宴上,本应谈笑风生的高中毕业生们却各自低头玩手机,即使给老师敬酒,也缺少应有的敬意与真诚。同学情、师生情日渐淡泊,甚至亲情也在网络的冲击下变得疏远。网络虽然缩短了物理距离,却拉大了心理距离。独生子女与人工智能的叠加效应,使得合群变得尤为珍贵,而“乐群”则更加困难。</p> <p class="ql-block">“乐群”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个重要的幸福指标。乐群能够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人缘更好,协作能力更强,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与机会,并乐意为集体服务。然而,有些人却选择独来独往,不参与集体活动,不参加集体聚会,既不向领导汇报,也不与同事聊天,甚至不主动与人打招呼,特别害怕麻烦。这类人往往被自动归为弱势群体,单位通常不会给他们安排重要任务,好事、难事都不会想到他们。他们离群索居,别人也会逐渐疏远他们。当遇到困难时,他们只能独自面对,要么被吓倒,要么无能为力,要么行为过激。脱离集体的人,往往得不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我们都应该成为集体的主人,而不是集体的客人。主人拥有主动权,客人则难免拘束。拘束何来幸福?</p> <p class="ql-block">在农业社会,不合作几乎寸步难行。进入工业社会和人工智能时代,独行侠的数量急剧增加,“乐群”变得愈加稀缺。因此,乐群需要刻意培养。首先,每个家庭应制定手机管理制度,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陪伴,提高陪伴的质量,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增添更多的人间烟火气。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抱着手机,家庭将逐渐变成一个无声的家庭。其次,让孩子找到玩伴,即使在玩耍中发生冲突,家长也应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我们小时候与伙伴们争吵、打架,过不了几天又会和好。在冲突与和好的过程中,心智逐渐成熟。再次,鼓励孩子参与集体体育或音乐项目,如足球、篮球、合唱、集体舞等。让孩子明白,集体的事情需要配合、默契,需要收敛个性,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让孩子体验集体的忧伤与快乐,感受集体的力量。最后,学校应多开展集体活动,尽量让全班参与,帮助学生融入集体,收获集体的快乐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叔本华曾说:“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敬业乐群要从娃娃抓起,从家庭开始,更要得到学校的重视。一所充满温度的学校,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或被动中融入集体,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