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者,无往而非书,——与孩子漫谈读书

征途如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代文人张潮曾留下一句启迪后世读书人的名言:“善读者,无往而非书。”他进一步阐述道:</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善读书者,无往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句话不仅强调了善于读书之人能从万物中汲取智慧,更体现了对知识的广阔视野与开放态度。世间万物皆可成为学习的对象,每一处风景、每一段经历都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的“往”既指过往的一切,又包含人际交往。换言之,善于读书的人眼中,没有地方不是书。印在纸张上的是书,刻在硬盘里的也是书;文字是书,音像也是书;吟诗作画是书,从业做人也是书;读万卷书是书,行万里路、办万件事、交万家友……都是书。医家要知百病,药家要尝百草,作家要“熟悉千人写一人”,画家要“搜尽奇峰打腹稿”,这正是“善读者,无往而非书”的生动诠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诚然,“书本”是获取前人智慧的重要途径,“上学”则是系统学习的基础。唯有通过这些方式,我们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攀登学术高峰并实现创新。然而,现实世界更为重要,做人之道尤为关键。脱离实际的书本知识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封闭的校园则成了孤立的象牙塔。尤其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能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正如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已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先生曾对我国青年学者寄语:</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学问,就是学‘问’,而非学‘答’。”</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的意思是,读书的目的并非寻找现成的答案,而是运用所学原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因此,读书是一种学习,实践也是一种学习;学校里有学问,生活中亦不乏真知。我们要拓宽对“书”的定义,学会从广义的角度阅读,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不断积累经验,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尽管世间万物皆可为书,并非所有内容都值得深究。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兴趣亦不应过于分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提醒:</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有时候,忽略某些事物的能力比关注它们更为重要。”</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此,读书还需讲究方法。对于不同的书籍,有的需精读细品,有的只需大致浏览,还有的则不必浪费时间。恰如蜜蜂采蜜般,有选择地吸取精华,才能确保个人成长的速度与质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