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作为一名科学老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之外,我们还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素质,并把这种素质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奥秘。</h5><h5>故事还要从一节科学课说起。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我和平常一样,打开国家中小学智慧云平台,跟孩子们一起学习第三章的第三节《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们通读课本,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接着通读活动手册知道本节课要做关于什么的实验,然后开始双师课堂,课堂上,我们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了两个关键知识点:一是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二是关于弹力的定义。课程接近尾声时,我提出了一个拓展问题:“寻找生活中具有弹力的物体。”根据课件提示同学们有说蹦床的、有说弹簧的、有说弓箭的、还有说拉力器的,到这里同学们对生活中具有弹力的物体似乎已经想尽了,再也说不出什么来了,为了让同学们知道更多生活中具有弹力的物体,我借助小度搜索了一下,不想显示器却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题干是这样的:“下列哪一项物体具有弹力?A. 弹簧 B.拉开的弓 C.橡皮筋。”显然,这三个选项都具有弹力,但题目却似乎暗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这节课我们刚刚用橡皮筋做了实验,证明了它的弹力。而弹簧和弓箭在之前的讨论中也被确认具有弹力。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中,ABC三个答案都看似正确,却又感觉不对呢?</h5><h5>这个问题激发了我们对弹力定义的深入探讨。我组织学生重新审视了弹力的概念:“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他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通过这段话,我们找出了具备弹力的两个关键要素:1.受到外力作用;2.在形状改变时才会产生。掌握了这两个关键要素,这道题好像并不难办,首先我们看看题干中有没有说到弹簧、拉开得弓、橡皮筋受到外力作用?弹簧和橡皮筋题干没有提及,拉开的弓受到的外力作用是被拉开了,其次,题干有没有指出物体的形状改变?很明显弹簧和橡皮筋没有指出,说明弹簧和橡皮筋既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也没有改变形状,那就不会产生弹力。相反,拉开得弓受到外力拉开,改变原有形状,就会产生弹力,答案马上显而易见。就是这么一道看似不算难又不简单的题,让我瞬间明白,科学课并没有那么简单。</h5><h5>通过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的严谨性,严谨到每一个概念下的每句话都不能忽视。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概念性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态度、方法、知识和能力素养。更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深入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是所有学科老师所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有效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h5><h5><br></h5><h5><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