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西长治市上党区东北方向的山岭上,坐落着一个古村落叫西故县村。该村从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至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曾为上党县古邑治所。</p><p class="ql-block"> 西故县村有位叫马海亮的汉子,今年50多岁,身材修长,儒雅脱俗,平时虽不多言语,但颇有谋略。难怪知晓他的朋友们说,老马天生就是一副“干大事”的人!这指的是2019年老马自告奋勇、慷慨解囊,带领一帮子能工巧匠,把村子里的一座年代久远、快要倒塌的唐代古庙给修缮一新。这在方圆一带乃至全区一下子成了濒危文物保护的“名人!”</p><p class="ql-block"> 马海亮修缮保护的这座古庙叫“唐太宗庙”(唐王庙),始建于唐朝,为四合院建筑,占地千余平方米,是为了褒扬李世民功绩而建的。</p><p class="ql-block"> 隋朝末年李世民带兵攻克隋都长安时,洛阳之战曾驻兵于上党(历代兵家之地)。据庙内功德碑记载,该庙于大清道光五年重修过,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作过我抗日指挥部,解放后一度用于村公所和乡政府办公地。</p><p class="ql-block"> 山西是个“文物大省”,历朝历代的文物古建筑众多,遍布于各地,但由于分散流失、古建筑失修、被盗、被毁的问题突出。2019年酷爱文物古迹研究的马海亮,响应省里关于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的号召,积极加入到了上党区拯救、保护文物的行列。他积极报名申请,获得批准后“认领、认养”了该村这座破败不堪的“唐太宗庙”,自筹资金120万元,加上当地名人、村民们的12万元募捐,启动了对唐王庙“从根基到屋脊、从庙堂到庙院”的“重建式”修缮保护工程。</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庙”修缮历经二年多时间。这期间老马日夜操劳奔波,把全部心血用在了工程项目上。他与区文旅部门、文物专家、村委会反复研究、修改、敲定古庙修缮保护方案;想方设法筹集、备齐工程款项;优中选优从佛教圣地五台山所在的五台县请来古建施工队;四处张罗联系购置各种建筑、装饰材料。老伴贾晓燕也紧紧围着他转,忙了家里忙工地,老两口起早搭黑“全力以赴”,终于完成了他们的一栓“心愿”,为全区文物保护利用贡献了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 兼任“守望文明保护有限公司经理”的马海亮。</p> <p class="ql-block"> 马海亮与上党区“山西文明守望工程”,就“认领、认养”唐王庙修缮保护项目双方签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协议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i> 一、唐庙失修 濒临倒塌</i></b></p> <p class="ql-block"> “上党古邑”——西故县村。</p> <p class="ql-block"> 西故县村简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拍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潞安西故县乡唐太宗庙山门”,现早已不复存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拍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潞安西故县乡唐太宗庙正殿”。</span></p> <p class="ql-block"> 2011年立的 “长治县文物保护单位·西故县唐王庙”石碑。(后长治县更名为上党区)</p> <p class="ql-block"> 唐王庙修缮前的残破、没落景象。</p> <p class="ql-block"> 庙宇后墙一角。</p> <p class="ql-block"> 摇摇欲坠的庙顶,瓦破塌陷,灌木和杂草几乎一人高。每逢雨季雨水倒灌,庙内墙基被浸泡,随时有可能倒塌!</p> <p class="ql-block"> 早已腐朽的木制构件,一踫它很容易掉落!</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不知道啥时就开了“天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i> 二、竭尽全力 精心修缮</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王庙修缮保护工程开工仪式现场。该庙坐北朝南,正殿左右各有一间耳房,东西两侧各是一排厢房,南面的山门等古建筑早已荡漾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排两层其他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海亮(右二)与区文旅局、乡、村等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开工仪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海亮(右四)</span></p> <p class="ql-block"> “上党古邑唐王庙修缮捐助倡议书”。</p> <p class="ql-block"> 设在庙院西厢房的“上党古邑唐王庙修缮保项目部”。</p> <p class="ql-block"> 老马(中)与施工人员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工人们安装施工脚手架,给“唐王庙”动“大手术”准备工作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施工人员登上庙顶,细致察看、记录、固定(拍照)古庙原建筑材料和结构、以及各部位的损毁情况,清除杂草!</p> <p class="ql-block"> 这棵胳膊粗细的“空中”小树,估摸生长了有十年了吧!拔不动,折不断,非得使用手锯才能弄掉它呢!</p> <p class="ql-block"> 屋脊上的这一长溜琉璃瓦烧制饰件沉重的很,且都契合连接在一起,施工人员小心翼翼的用专用工具才把它们一个个拆卸下来吊运到地面。</p> <p class="ql-block"> 被揭开的庙顶,裸露出黄土、破瓦、黑洞(天窗),下面支撑的梁、柱、椽等木料都近乎朽烂了,随时都有坠落的风险!站在下面监工的老马神情严峻,不断的朝上面喊话,提醒施工人员务必注意安全!</p> <p class="ql-block"> 唐王庙处于密集的民居中间,施工现场狭小,不能使用某些机械,只能采用近乎原始的“笨办法”进行!</p> <p class="ql-block"> 庙顶一片片被揭开见亮,大小粗细、形状各异的木构件都得全部更换。</p> <p class="ql-block"> 庙内四面土坯墙早已被倒灌下来的雨水冲刷破坏。修缮保护危庙只能连根扒倒重砌新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从庙顶部剥落的一层层、一块块腐烂的木构件。</span></p> <p class="ql-block"> 施工拆除中发现的几块木制匾额和石刻,上面的文字早已模糊不清。老马指挥工人先小心收藏保护好,然后再请有关文物专家来“解读”喽!</p> <p class="ql-block"> 被拆卸下来的一根根大梁檩条。</p> <p class="ql-block"> 从庙顶屋脊上拆卸下来的琉璃构件,它们可谓“历经沧桑”啊!</p> <p class="ql-block"> 精心测量、计算、比对!</p> <p class="ql-block"> “修旧如旧,保持原貌”是文物修复、修缮的“铁律”!这是新购置的并按照古庙原来样式尺寸制作好的木制件。</p> <p class="ql-block"> 科学严谨,这活儿来不得半点马虎啊!</p> <p class="ql-block"> 开始安装庙顶大件琉璃屋脊了,这是古建修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殿门前吊装古碑。</span></p> <p class="ql-block"> 唐王庙主体工程已接近尾声,接下来要对左右厢房、院落部分进行修缮。待这些工程做完后,才开始进行内部重塑,那是一个由大师级的工匠艺人精雕细琢的活儿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i> 三、延续文化 唐庙逢春</i></b></p> <p class="ql-block"> 修缮一新的唐王庙。</p> <p class="ql-block"> 庙门上方悬着一块“清正廉明”匾额。</p> <p class="ql-block"> 夜色下的唐王庙。</p> <p class="ql-block"> 庙内一角。</p> <p class="ql-block"> 左侧耳房,分别有“药师殿”、“二仙真神”。</p> <p class="ql-block"> 右侧耳房是“天尊殿”。</p> <p class="ql-block"> 厢房。</p> <p class="ql-block"> 左侧厢房有“观音堂”。“上党古邑·唐太宗庙历史文化研究会”也设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重修唐太宗庙碑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