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小喜欢军人,不是说我是好战分子,而是家族中有好多亲人都是军人,大舅、两个伯父、我的父亲、伯父的两个子女,我的一个堂弟两个侄子,而且,在我7岁时,就跟着爸爸到了部队,非常喜欢军营生活。那时爸爸已经有15年军龄了。</p><p class="ql-block">1976年的一天,平时跟我一起上学的好几个小伙伴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了,后来才知道她们都当兵去了,一想到女孩子穿上军装的飒爽英姿,就无比神往,哭着闹着要去当兵,并以绝食要挟父母,可惜,军人梦终究化为泡影。</p><p class="ql-block">1978年爸爸转业了,我们全家坐着绿皮火车绕道北京再经南同蒲到了晋南,过了太原,我去锅炉房打开水,迎面碰到一个军人,大约二十来岁,浓眉大眼,英俊挺拔,我和他相向而行,越走越近,最后在过道“狭路相逢”,匆忙一瞥,彼此谦让着侧身而过,走了几步,忍不住回头,没想到那双坚毅中充满温情的大眼睛也正在深情地注视着我,目光交汇的那一瞬间,真的好像摩擦出了火花,我忽然感到有点害羞,心跳加速,逃也似地走了。</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15岁。</p><p class="ql-block">回到座位,心神不宁,竟颇有些恍惚,坐不是,站也不是,也无心看窗外的风景,后悔没有多看他一眼,后悔没有搭讪一句话,就这样心慌意乱地捱了七个多小时,终于到达晋南小城。</p><p class="ql-block">时间就像当年那列长长的绿皮火车,很快消失在荒野。但是,四目相对的画面却清晰地定格在我的心底,几乎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直到今天,依然记得那个兵哥哥的形象:浓眉大眼,英俊挺拔。我坚信,他,就是我的白马王子!</p><p class="ql-block">1981年,我上了大学,有了男朋友,不是军人,而是大学同学,浓眉大眼的白面书生,喜欢上他的冲动竟然源自一张一寸军装照。当然,后来他也顺理成章变成我的丈夫,儿子的爸爸,孙子的爷爷。当年同窗好友变成同床夫妻,一眨眼就是37年,从青丝到白头,惹得许多人羡慕。</p><p class="ql-block">可我的军人情结却一直没有磨灭。没有嫁给军人,也成为我的缺憾,记得上大学时,每每在街上遇到军人,我都会不由自主称呼叔叔,惹得男朋友非常诧异,不解地问我:他比你大不了几岁,你为什么要叫叔叔?</p><p class="ql-block">而且,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解放军叔叔,这已然成为我的思维定势。</p><p class="ql-block">这种情愫一直浸润着我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跟军人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p><p class="ql-block">十月下旬,老两口自驾出游,自千户苗寨到黔西乌江源百里画廊,入住画廊人家,吃了店家现杀现炖的土鸡,先生去休息,我独自溜达着来到化屋码头。</p><p class="ql-block">大老远就听见女生齐唱《打靶归来》,还以为是大妈们,走到近前,才看到是一群退役女兵,排成两列纵队,正步走,边走边唱。</p><p class="ql-block">绕过她们,继续沿江漫步,二三十位老兵进入我的视野,他们一律身着军装,有的胸前佩戴着毛主席纪念章,有的还佩戴着各种奖章,我的军人情结再次被唤醒,忍不住去采访他们——</p><p class="ql-block">有的老兵曾参加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援越援老抗美战争,当时部队津贴是每个月6块钱,出国军人每个月9块钱,但是,因为那时国家经济困难,他们就主动把3块钱捐了出来。退役后,正赶上农业学大寨,他们就带领村民“修理地球”,建造百亩稻田,现在每个月有800多的工资。</p><p class="ql-block">有一位老兵看起来跟我年龄相仿,1981年当兵,1984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八里河东山和老山作战,一条腿被地雷炸伤,现在装着假肢。</p><p class="ql-block">我将采访视频发布在抖音平台,十几天时间,浏览次数竟高达282多万,点赞人次超过2万,尤其是现役退役军人,更是对视频给予极大的关注。有些网友还对我的一句话提出批评,说我看到老兵的假肢后不该说“好可怜呀!”</p><p class="ql-block">这句“好可怜呀”脱口而出,确实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p><p class="ql-block">这位老兵的经历对我触动很大。他当年服兵役的时间,恰好是我读大学的时间,那时的我衣食无忧,享受天之骄子的殊荣,而他们却在前线出生入死。一样的年龄,不一样的青春,怎不让人感慨呢?</p> <p class="ql-block">回到云南,我们又去腾冲参观了滇西抗战纪念馆,在国殇墓园凭吊那些为抗击倭寇壮烈牺牲的中国远征军,面对镌刻着十万多个死难者姓名的哭墙,我心情沉重,几欲落泪。</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两次出征缅甸,有十几万人牺牲在抗战前线,他们落叶不能归根,报国无法还家,只能长眠于异国他乡,为了纪念这些碧血写春秋的壮士,曾经在缅甸立了墓碑,但是,若干年后,这些墓碑都被夷为平地,变成居民区,英魂无处安放,太让人揪心了!</p><p class="ql-block">除了远征军,有几十万老百姓在保卫西南边陲收复滇西失地的战斗中,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成年人几乎全部阵亡的情况下,七千多稚气未脱的娃娃兵毅然决然冲上了战场,与日寇殊死搏斗,他们最大的15岁,最小的只有10岁,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人间温暖就被残酷的战争吞噬了,在本该被人呵护疼爱的年龄,变成保家卫国的小英雄,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呢!</p> <p class="ql-block">诚如是:军事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军事。</p><p class="ql-block">据说在联合国欧洲总部日内瓦宫殿中挂着两幅画,颇为发人深省。一幅表现战争结束时的胜利者,一幅表现失败者。胜利者的图像是人们欢庆胜利,他们的元帅接受欢呼和拥戴,但是元帅身后,是很多很多口烈士的棺材,棺材后面站着许多位烈士的母亲,白发苍苍,寒风萧萧,画面中的胜利者饱含血泪;另外一幅是战争失败者的画面,面对尸体,很多人紧握拳头,仰望苍天,同仇敌忾,随时准备复仇。这两幅作品中,胜利和失败紧紧交融在一起,纠缠在一起,不免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巴顿将军说:和平是军人的坟墓。</p><p class="ql-block">我想说:和平才是军人的最高勋章。</p><p class="ql-block">愿世界和平,永无战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