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广府 思接千载

静待花开

<p class="ql-block">  从河北到河南九日之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四美具,二难并”(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贤主、嘉宾)。</p><p class="ql-block"> 此行我不仅饱览了祖国如画的江山,更饱尝了一顿文化的饕餮大餐。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1月1日,期待已久的大幕徐徐拉开。早晨六点左右,迁安五人集合完毕,怎奈“岚雾今朝重”,京哈封此路,但是大家早已心绪飞扬,怎堪“坐以待行”,于是转入车流较少的京秦高速(在牛老师家属的帮助下)。汽车驶进高速口的那一刻,大家激动的心情如枯木逢春。“回首向来萧瑟处,不见水城见尘雾”。由于浓雾迟迟不散,其间驶下高速,走上国道,绕过固安,比预期和北京朋友在高碑店合龙晚了两个小时,但是我们不畏艰难,在浓雾中穿行,充分领略了庄子的“与天斗,其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半左右,到了素有“北方小江南”之称的邯郸广府古城,因历史上曾为广平府治所而得名,又名永年城。安顿好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扑向它。恰夕阳晚照,一座古韵悠长,绵亘数里,威风凛凛的古城墙矗立在泱泱碧水上。这是一条沉静安祥、水面开阔的护城河,像襟带一样在古城的腰间蜿蜒流淌。呈现出一幅“城傍水,水绕城”相依相偎、相生相恋、和谐静谧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向北走百十步,长桥卧波,连接广府内外。过桥来到古城脚下,城墙青砖,参差斑驳;角楼飞阁,凌空向晚;门钉残破,锈迹斑斑。这些岁月的痕迹让我立刻穿越了时空。据春秋记载,这里有2600多年历史。战国时期,这里属于毛遂的封地,“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就发生在这里。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在此建都为王,可惜只有四年,就在虎牢关之战中被俘,被李渊处死。虽然只是短短四年,历史课本中也没有对他浓墨重彩,但他对广府古城而言,的确是功不可没。广府古城原为一座土城,他在此为王的四年里,奖励农桑,拥兵坐镇,对原来的土城进行修整和扩建,使其具备了城池的规模。明嘉靖年间在此基础上砌砖为墙,才形成了现在四门有城楼、四角有角楼、门外有瓮城这样气宇轩昂、固若金汤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东门入,先进入瓮城,这是一个半圆形的瓮城,站在这里,被四周12米高的围墙环绕,深刻领悟了“瓮中捉鳖”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据载,瓮城设置兴盛于五代和北宋,在朱元璋时期得到广泛的建设,南京明城墙的瓮城设于城门内,一反中华瓮城设于主城门外的旧制,强化了城门的防御能力。(网络搜索,便于大家弄清楚瓮城在城内城外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过了瓮城,便是阳和门。此刻已华灯初上,古城被灯光点亮,熠熠生辉。漫步古城街巷,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古朴雅致。两边商铺鳞次栉比,生意兴隆,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街巷两边挂满红红的灯笼,洋溢着浓浓的喜气。细瞧,每个灯笼上面都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给古城增添了浓浓的诗意。这些成语可都是从三千年的历史中悠悠走来,与这里呼吸相通、血脉相连。据说有1500多个,难怪邯郸被称之为“成语之都”了。“负荆请罪”这个灯笼在向我门讲述“将相和”的美谈,我们学到了顾全大局、互相包容;“胡服骑射”的灯笼在向我们诉说赵武灵王的英雄壮举,我们被他勇于改革、敢于突破的精神深深折服;“邯郸学步”的灯笼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爬着回去的燕国小青年,时刻警醒着世人不可机械模仿、照抄照搬。每一个成语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这片热土上曾经发生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或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它们在向我们传递着古人的哲思,让我们或学习、或警醒、或铭记。这种文化的弘扬不仅彰显了我们河北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添了浓重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漫步到古街中间时看到一块牌坊,上书“三辅襟喉”。当时我只是望文生义,觉得“襟”,衣襟;“喉”,咽喉也。说明这个地方很重要。再想到长安正好在北方,应该就是说这里是守护京畿的战略重地。至于“三辅”二字不甚了了,只能含糊其辞,但是心中尚存疑惑,非弄懂不可。原来在明代,有三座城池被称为“三辅”,分别是彰德府(现安阳市)、顺德府(现邢台市)和广平府(现广府城)。这三座城池地理位置重要,如同衣服的前襟,紧密相连,共同守护着京师;如同人的咽喉一样,是交通要道和战略重地。这四个字充分彰显了广府古城在历史上的卓越地位。</p> <p class="ql-block">  古城有4大街,8小街,72小巷,即使走到天亮也无法穷尽,只能“窥一斑而知全貌”了。我们由牌坊处折向南大门——阳明门。7点钟开始“梦回邯郸”灯光秀。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气势恢宏。以古城墙为幕,那色彩斑斓、变幻莫测的灯光打到墙面上,再现了两千多年前金戈铁马的壮阔,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的烽烟。古城在光影的视觉冲击中让我丝毫感受不到刘禹锡笔下那“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衰败与荒凉,而是让我既深谙了古城的历史底蕴又感受到了它与时俱进的活力,进而引爆了我们夜游古城的浪漫与激情。</p> <p class="ql-block">  从南门向东回返,东角楼在灯光变幻莫测的照射下,在垂柳浓淡疏离的掩映中,倒映在水天一色的护城河里美轮美奂。就连脚下的小拱桥也在灯光的变换中和河水的倒映下,上下圆合、交相辉映,像一条色彩斑斓的游鱼,令大家为之驻足。</p><p class="ql-block"> 晚餐点了当地名吃酥鱼、缯肘、河虾等,美美地饱餐一顿。在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上,呼吸着浓重的文化气息,进入甜甜的梦乡。</p> <p class="ql-block">  2号吃罢早饭,要到城墙上走一走。于是循着昨晚来时路,再次进入瓮城,阳和门前墙壁上有一颗古树映入眼帘。因其生长在墙内,悬于半空,故名“广府椿”;又因其形似招手迎客,又名“迎客椿”。若不是旁边有记载,约于清末生发,我还以为是庄子《逍遥游》里那棵上古的大椿呢。</p> <p class="ql-block">  来到登城入口,中间是保留原貌的城墙马道,两边是便于登城的台阶。我要循着古道感受来自两千多年前的马蹄哒哒,让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回响上。登临“九里十三步”的古城墙,极目远眺,古城风光一览无余。城下是一改昨夜沉睡娇羞的碧波荡漾的护城河;城南是清风摇曳下泛着金黄的大片芦苇荡;城内是弥漫着烟火日常的巷陌庭深,而古城正屹立在永年水洼的中央。在古城上走一走,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吹拂着清爽的晨风,远离尘世的喧嚣,只有我们8个人徜徉在静谧的古城上,像漫步在历史的画卷中。脚下的每一块青砖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自古文人墨客登临古迹,遥想古人,往往发思古之幽情。如王安石者,“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而我也很想知道,这座古城千年饱经风雨、历尽沧桑、巍然屹立、迎来送往,到底经历了多少战事,到底见证了多少朝代更迭,到底目睹了多少盛衰荣辱。如果这一砖一瓦有灵性的话,它们是否也在嘲笑我们:本是天地间的蜉蝣,沧海中的一粟,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殊不知,“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太阳每天朝升暮落,护城河的水从古流到今,城墙上吹来了三千年的风。唯有自然的永恒才是真正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  广府古城还是一座太极城,在这里诞生了杨露禅、武禹襄两大门派创始人。太极拳从这里发源,走向中国,进而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 从古城南门出来去拍西角楼,然后向东进发甘露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北魏时期。隋炀帝三女儿杨枝公主在此出家,法号妙善。由于此寺多次焚毁重修,目前所见是八十年代刚刚恢复修建的,已无古迹可寻。</p> <p class="ql-block">  离此不远是弘济桥。此桥建于何时不可考,明万历十年重修有记载。这是一座单孔双敞肩式石拱桥。此桥与赵州桥齐名,并称为“姐妹桥”。我们没有进去,虽然只是扒着铁栅栏远观,但我对它却有乍见之欢。这座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形制结构十分精美,</span>整座桥由青石砌成,只不过在光阴的流转中微微泛白。它呈东西向横跨在滏阳河上。拱券上雕刻着精美的浮雕,拱券两侧各有两个小券孔,<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一种和谐的对称美。两侧的小券孔除</span>减轻桥身的重量外,还便于水大时行洪。我被古人精湛的建筑技艺折服。出口处的木质门楣上有“水陆通衢”四个大字,可以想见,这里在当时是水路、陆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如今此桥虽早已失去原来的功效,被作为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但我感觉到了它的孤独。它孤零零地横卧在这样一条泛着混浊绿波、废弃如死水一般的河流上没了生机。我觉得他像一位饱经沧桑、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述它当年如何厥功至伟,让此地成为四通八达、经济繁荣的水陆通衢。如今它已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座标本,一种符号,一个名片。是智慧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