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的秘境(一)

志杰

<p class="ql-block">摄影:志杰</p><p class="ql-block">文字:志杰</p> <p class="ql-block">要与朋友们谈点黑山的观感,脑中冒出两条思路:其一,教科书式的介绍;其二,随着感觉讲述,也许会凌乱,但是有情感。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说,好诗好词是有意境的,描写景致,景中有我才有境界。我没有那样的能耐和意境,学着试试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于塞尔维亚与黑山的边境地区。</p> <p class="ql-block">从塞尔维亚经陆路口岸进入黑山,出入境以及通关手续十分简便,所乘的旅行车不需要换,在车上的行李不需要搬动,手持护照盖个章已经是走程式了。有时人不需要下车,章也不要盖,也不见警察上车点人数,就过了。黑山与塞尔维亚都是以斯拉夫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分分合合多回了。1992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时,这两个国家仍然维持在一个联邦之内,直到2006年黑山举行独立公投,主张独立的以55.5%的微弱优势胜出,恢复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独立地位,并被联合国接纳为第192个成员国。</p> <p class="ql-block">黑山是个山地国家,地势东高西低,我们是从黑山东北部的高原地区进入,直接前往杜米托尔国家公园。此时,智能手机显示海拔约有1000米,我把备用的轻便羽绒服穿上,同行只穿夏服的旅友夸我是“老码头”了。接近目的地时,海拔高度升至1500米。到了那里,我背上摄影装备换乘小火车(其实是装饰成火车头式样的电频车)进入该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事先不知道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的面貌,我和老赵就顺着眼前脚下的一条路往前走。左右环顾,是一大片松树林,路是从林中辟出来的,两旁松树又高又密,遮天蔽日,踏进林中,举头望天,天变小了,那是真正的原始松树林,我久违了。老赵感慨地说,山上树林里的空气真好,润肺的。接着,就想起家乡杭州的山里和山上人家,并邀请我和夫人有闲就去他的家乡,带我们上山,四季皆宜。</p> <p class="ql-block">往下看苍老的松树盘根错节,见缝插根,根系发达才能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树皮上寄生着菌类植物,随处可见的蘑菇以艳丽的犹为夺目。我曾听说,漂亮的蘑菇有毒。老赵是医学本家,识别草药且行家里手,说,寄生在松树上的蘑菇有毒的比较少;还让我见识了仙草灵芝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举目望去成片的松林,株株坚挺,笔直向上,横枝生长同样挺拔,都是有脊梁的勇士。因此,古今风景画家爱松者举不胜举。</p> <p class="ql-block">两株靠近生长的松树,叉枝相接,分不清枝条的母体是哪株,难道松枝有情也相抱,连理枝是真实的存在。松树林啊!松树林!远望近观,粗看细瞧都是画。</p> <p class="ql-block">走出一片林区,面前是一汪湖水,清澈得都能看出甘甜,静谧地卧于松林的环抱之中。碧绿的湖水太美了,这就是著名的黑湖,被誉为欧洲的眼泪。公园里游人不多,来此都往湖边靠近,近水处湿脚,看得出人们望水欲滴都想尝一口那纯净的水。我显然被眼前的湖水感动了,架起相机赶紧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查了网上的资料才知道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的范围极大,这里的黑湖景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黑山重视旅游经济,因为它占到整个国民经济GDP的近四分之一。国家立法保护的生态区域接近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黑湖是冰川湖,没有阳光时湖面看上去是暗黑色,所以称呼它黑湖。今天多云,明媚的阳光下湖水碧绿,无风,像一面镜子映衬着周边的松树林。</p> <p class="ql-block">我真想绕湖走一圈,坚信会看到黑湖的各种美景,像一个美丽的姑娘换上不同的霓裳展现出缤纷的美姿。可惜,没那么多的时间。只能在一个点上转动可变焦的镜头,选择有限。中午时分,镜头里的景致:湖面、树林和云彩的光比差很大,由于本人不能熟练调整局部光源的强弱,所拍摄的照片不及亲眼所见的风景那般美,内心暗暗责怪专业相机的镜头功能还是不及父母给予我的也是上苍造就的眼睛,尽管已经老眼昏花,但是,它在强弱光线下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及色彩的分辩能力仍然强于相机的智能。</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去老年朋友们熟悉的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拍摄地,而今是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区域内的塔拉河峡谷大桥。当旅行车即将驶向大桥时,司机、导游早有准备,车载音响放出了电影《桥》中的主题歌曲,并且是中文唱词“啊朋友,再见……”,太熟悉太亲切啦!当车缓缓驶过大桥时,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合着节拍吟唱起来,那是一种无需言说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塔拉峡谷大桥的桥头有一座雕像,我从网络上查实是2022年11月30日一位母亲(长寿的母亲或者留有遗嘱)为二战中牺牲的儿子所立。碑文上写着“这座纪念碑是博日达尔·祖季奇的母亲玛丽亚为其所建。博日达尔·祖季奇,南斯拉夫中尉,生于1915年,牺牲于1941年。” 大桥建于1940年,1942年二战时被游击队炸毁,1946年重修。我看到另有文章讲述,博日达尔·祖季奇是民族英雄,但不是电影《桥》中塑造的英雄原型。人们把他们联系起来也是有合理的方面。</p> <p class="ql-block">塔拉河峡谷大桥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全长365米,桥高于河面 172米,横跨了欧洲最深的峡谷。</p> <p class="ql-block">在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的午餐安排在桥头的木屋餐馆,餐桌上的小黑山羊排骨受到大家的欢迎。味道再好,旅行在外不宜多吃,更不要贪吃,以免消化不良带来麻烦。</p> <p class="ql-block">饭后去大桥上走走,天气多变,忽而转阴。站于正对大峡谷处拍摄,峡谷两边层染叠翠,塔拉河水湍急,有勇敢者在水上漂流。我设法拍摄大峡谷的峻美,似乎缺少办法。在桥中间观景一直待到集合的最后时刻,确有眷恋之情。</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那山谷地带最后到达的是那里有名的奥斯特洛修道院。于1665年塞尔维亚的东正教主教奥斯特洛建造。修道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修道院非常巧妙地将教堂嵌入山体的悬崖绝壁的山洞中,内饰精美的马赛克壁画供奉着圣巴西尔的遗体。据传,圣巴西尔去世7年后的遗体仍然完好无损,且伴有香味。许多信徒前来祈祷和朝圣,有的患者事后症状有所改善。</p> <p class="ql-block">我将画作放大处理,可以一睹修道院的神奇,在现场我都没能挤进去。</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当地的专车上山,近修道院外朝圣的信徒已是人满为患。暂时无法进入的信徒只能席地而卧耐心等待。我们作为参观者更是难以往前,并且为那么多朝圣的信徒担心,露天而睡,下雨了怎么办?据说信徒来自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和当地各处的,大部分是步行来的以示虔诚之心。那天我们无法接近悬崖教堂,但是被那里的东正教徒的虔诚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山洞里,一个信徒的老人在整理人们祈祷的烛火。</p> <p class="ql-block">飞往巴林的航班已经启动,日后再予完善。</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1日写于浦东机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