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2024年暮秋时节,微风不燥,温凉宜人,我们一行十人入川团建,去时乘坐高铁,穿山越岭,跨河过桥,平原山岭交替掠过,一路向西南,飞奔成都平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抵达后,先后游历了乐山,都江堰,成都等巴蜀胜迹,历时三天两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首站乐山,先后游览了苏稷古镇和乐山大佛。大佛雄居凌云山,面朝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交汇处。我们一行人从凌云山脚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道穿行林间,依此攀爬。凌云山地质属于红色沙粒岩,石质较为松软,易风化,整个山体植被丰茂,高大的乔木,浓密的灌木杂布其间,林下茵茵芳草生机勃勃。沿途山崖布满了历代名人书写的摩崖石刻,隶楷行草,猩红瞩目。亭台楼阁依山随势,仙气飘飘。拾级而上,穿过山门,缓步来到大佛身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佛头,但见法相庄严,头顶螺髻分明,双耳垂肩,佛眼瞩目的地方便是三江交汇处,尽管我们到达的时节是枯水季,但依然能看到江水奔流,波滔滔,浪滚滚。不时有游轮溯江而上,行至佛前,稍作停留,供游人瞻仰佛容,拍照留念。我们围绕佛身沿着指示路线下台阶,过山洞,临江畔,来到大佛脚下。闻名天下的乐山大佛(即凌云大佛)就近在眼前。大佛位于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大佛为阿逸多(弥勒佛)坐像,通高71m。千里嘉定三江,汇聚于凌云山麓,水势凶猛,舟楫难行。人们以阿逸多的肚量来化解滔滔水势。所以乐山大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时(从头往下修),主持人海通和尚仙逝,工程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带领工匠,续修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快速。当佛像修到膝盖时,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40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银续建大佛。在三代工匠努力之下,到唐德宗贞元9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算完成了今日的乐山大佛像。大佛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情肃穆,依山临江危坐。光发髻上千个,耳、鼻丶眉皆长数丈。就口和眼就有一丈多长,手指长二三丈,脚面可围坐百人之多。大佛左右沿江壁上还有韦驮、迦南两尊身高数丈的护法天王,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並存汇总,足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展。站在佛脚下,感受到佛与山高,头比天齐的巍峨壮观。感受到古人巧夺天工的艺术造化和不遗余力坚韧意志。隔河望去,对岸一排小山高低错落,宛如一尊睡佛,静卧在天地之间,自然造化神奇无比。瞻礼完乐山大佛返回市区下榻花间小筑民宿。在乐山其间,我们行走在山水相依,风景如画的城市里,观赏到山是一尊佛,佛卧山水边的奇妙自然景观,穿行在街巷纵横的市井里,品尝了乐山著名小吃跷脚牛肉,甜皮鸭,钵钵鸡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次日,我们抵达举世闻名的都江堰。都江堰始建于约公元前256年~前251年的秦昭王末年。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李冰父子巧妙地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和水势,设计了鱼嘴分流、飞沙堰排沙、宝瓶口控制水流量等三个部分。鱼嘴将岷江一分为二,枯水期时,河水流速慢,直接流向河道更深的内江,保证成都平原的水源;雨季来临,洪水泛滥时,只有四成河水流进内江。同时,李冰借助玉垒山将内江设计成弯曲河道,河水遇到弯曲河道后形成螺旋水流,可将一部分泥沙排向飞沙堰。当洪水继续往下到达宝瓶口,会被狭小的口子阻挡,河水回流形成漩涡,再一次将泥沙排向飞沙堰,当水面超过飞沙堰时,就会被飞沙堰后面的排水渠排向外江,达到二次排洪的效果。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水利作用,它不仅造就了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还为秦国统一六国以及后世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我们一行人沿着宝瓶口分化岷江而成的蒲阳河逆水上行,途径仰天窝又过走马河,沿途欣赏了鸣凤桥,灌阳桥等处精美的桥梁,到仰天窝打卡大熊猫雕塑,穿过灌县古城街市,跨过雕梁画栋的“南桥”廊桥,随后同行10人分成两路,其中中五人游览了岷江的鱼嘴,宝瓶口,二王庙等,余下五人因前次去过都江堰址,就寻蒲阳河畔一茶社小坐,品茗茶叙,体验四川人的悠闲自得。通过游览都江堰,深切感受到了李冰父子拦江截流、方便航运灌溉,从而造福千秋万代的伟大历史创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第三日到达成都做短暂停留。我们一行人自由活动,走马观花的分头游览了春熙路,宽窄巷,在人民公园——成都大名鼎鼎的鹤鸣茶社,喝盖碗茶,感受成都人民的慢生活。成都人民公园里的鹤鸣茶社,始建于1923年,可谓是历史悠久。在茶社里熙来攘往,人声鼎沸,有饮茶闲坐的,有品尝各色小吃的,有敲击音叉挖耳朵的,还有谈生意、朋友聚会的等各色人等。鹤鸣茶社有一副对联写到:“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便是对成都老茶馆很好的写照。成都是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它与重庆市组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同时成都市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机关驻地。市内经济建设以实体经济为主,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型材料产业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导,构建了产业建圈强链和现代产业体系。2023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74.7亿元,同比增长6%。成都是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天府之国”的中心,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及中国“十大古都”之一,文化遗产丰富。成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39处;成都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29项,拥有蜀绣、川剧变脸等艺术传承。成都市内自然资源丰富且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以及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安仁古镇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众多旅游景区。同时该市被世界旅游组织评定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入选“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成为唯一入选美国CNN发布的“一生必去50个地方”的中国城市。老成都历史文化和古老韵味与现代化的成都的科技、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高度发达在美丽富饶的平原上交相辉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三天的行程是短暂的,三天的脚步是匆忙的,三天的目光所及是丰富多彩的,三天的团建是友好和睦和快乐无比的。通过团建,愉悦了心情,颐养了身心,拓宽了视野,增长了历史人文知识,更好的体会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真谛。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归来,归来我们倍觉清爽愉悦,放下行囊,走上工作岗位,以更好的姿态努力工作,热情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是我们不变的初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