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逛闲写

风华书法

<p class="ql-block">同学聚会一般会比较放松,不像许多正式的场合,说话做事极讲究分寸,偶尔有出格的,大家不会责怪,有时也许更出彩更有意思,一些高手往往会在临界线上做文章。常人的生活讲究秩序,时间观念都比较强,一件事好了,总会最快最有效率地做下一件事,对于无目的的闲逛一般都很排斥。当一个人问候对方,你很忙,这是尊重。若是相反,你很闲,仿佛就是伤人的话。但艺术家,人们好像都可以原谅,古代许多书法经典是后来人追加的,当时状况未必如此。王羲之写《兰亭》只写了一遍,据说回去也写了许多遍一直不如那不经意的第一遍。大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认为书法创作的第一条件是偶然欲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独自在中山路闲逛,聆听人流和林立商店广告,感受二三十前的情景,有同有异,无目的或许能上升到有目的。往日中山路出口到轮渡是人潮最为涌动的地带,如今却被公路上行驶的物件所代替,很像省城五一广场的商场,门庭若雀,改为茶楼连大门也不开了,大家乐意往网红地去,福州有三坊七巷,厦门独有沙滩和观海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等车是意外,误入书店又是另一收获,买二本路上看好打发时间。书店里面也有桌椅,好让人看书,少儿馆有一些人外,其他的人流稀少,不怕没有空位。如今看书的人少,购书就更少,书店把一、二层租出去当商铺是极聪明的做法。我拿一本楷书对联一百副,因为有薄膜密封看不了,就干脆买了,是自己的就可以打开,要是没封膜大概率是不买的。另一本行书对联一百副就顺眼多了,没膜封盖,看了就会喜欢,行书如流水变化极大,书者无意但观者有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午吃饭的酒店不错,我是根据墙上挂的字画来判断的。如今多数酒店挂得是行画,因为要节省成本。挂上有品位上好字画,说明档次就不一样。另一同学认为菜的好坏是看人流量,人多就好,这当然也是一个标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遇见大学时的李老师也是幸事,他刚刚得知又要回去当书记,多年的愿望得到满足,这是喜上加喜。大学是一个人最青春最有活力的几年,当时李老师也只不好高几届,算是同龄人,他一直谦虚说他不适合当政工。做人事的一般城府较深,他似乎不会,跟学生打成一片,记得经常拉我去下棋,一下就是几个小时。围棋是大学时才接触的,开始同学让九子,下着下着就能同学并肩了,甚至挑战老师了。象棋,我是从小就会。不管象棋还是围棋,我是都没有专门去看书作进一步研究,纯靠实践,下多了就有体会。书法是理论很多,实践不行,但不管怎样,兴越一直浓厚着。李老师的硬笔书法很好,眼光一定也好,对会写毛笔的一定会另眼相看,更重要的是他对学生没架子,学生跟说话交流就比较方便。落叶归根。孙过庭认为学书有三步骤,一是一本,二是多本,最后还是一本,最后的一本与开始的一本,表面上似乎一样,实践上是大不一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