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和他的《古船》

沂蒙山人 远

张炜和他的《古船》<br> 周士元 <br> 张炜,1956年生于山东龙口,原籍山东栖霞,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是当代文坛的杰出代表。张炜上世纪80年代凭借《声音》《一潭清水》《秋天的愤怒》等蜚声文坛,《古船》更是新时期文学的巅峰之作,与“茅盾文学奖”失之交臂实在是“茅盾文学奖”的一大损失。2011年以恢宏巨制《你在高原》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榜首。<br> 张炜27岁时出版具有史诗级的长篇《古船》,相比较于有些人的一举成名,张炜是妥妥的出道即巅峰,有评论家说《古船》的成就远超陈忠实的《白鹿原》之上,特别是张炜此前此后一直保持在这个高水准上。<br> 在现如今的文坛上,相比较于那些流量明星一样的作家,张炜似乎有点寂寞,这与他的作品风格有关,他的作品深沉、厚重,更注重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剖析,而非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此外更与他的秉性有关,作为山东文学界的代表、扛把子,张炜骨子里有孔孟之乡的仁义礼智,厚道、谦虚和沉稳,这也是让他的《古船》和《九月寓言》错过了茅盾文学奖的一方面的原因。虽然后来《你在高原》获得茅奖,但因为450万字的体量也引得了一些非议,有人说就凭茅奖的多数七老八十的评委们,能有几人完整地读完它。<br> 有人说:“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张炜更像是一个沉默的旁观者,静静地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挣扎”。<br> 前天看了一篇张炜老师的文字,是关于小说这种文学样式还能存活多久的文章。曾经,张炜老师给我们山东散文学会的题词“文学比太阳更长久”印在了学会的帆布包上,这句话也一直在激励、伴随着我们。张炜在文章中说“小说的崩塌是从写作者自身开始的”“任何时代的写作都不比那么悲壮,简单些,让文学回归自己的本心”……<br> 在这个网络无孔不入、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够静下心来看完一本书已经实属不易,而张炜的作品自有别的文章所没有的韵味,或者说我本人的阅读体感一直和张炜的作品在一条线上。也是正因如此,早年间我一直想见上张炜一面,经常冥想什么时候能见到他。<br> 也许是天意,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br> 和张炜老师的第一次见面是7年前的今天,是2017年11月11日双十一那一天,张炜老师来我们沂源参加山东省文联副主席杨枫画展开幕式,只是那个时候没有经验,书都是乱放,翻箱倒柜只找出来了作家版《你在高原》《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张炜》《也说李白与杜甫》和三种《古船》,而我一直珍视的中国文库精装版的《古船》和他早期的小说集《芦清河告诉我》却怎么也没有找到。加上路上去新华书店购买的儿童读物《美生灵》,张炜老师给我签了7种,只是因为时间原因一套10巨册的《你在高原》只签了一本,每每想起来就感觉遗憾。<br> 时间过去了一年,2018年11月看散文学会群里济南万科翡翠山语三联韬奋书房4日正式开放,并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作家张炜先生到场参加开幕剪彩并演讲,没有犹豫,我立马天不亮就去了济南。<br> 济南三联韬奋书房二楼面积比一楼小,全部都是张炜的著作,这也是我第一次见一个人的著作竟然有这么多,让人叹为观止。<br> 那天作为第一名读者,有幸喜得赠书精装版《张炜研究资料长编1956—2017》《张炜中短篇小说精选—生长蘑菇的地方》,特装版《张炜文存•古船》及平装版的《张炜文存•九月寓言》,这些书张炜老师都给我签了名,特别是《张炜研究资料长编1956—2017》是我主动要求他签在他油画头像旁边的,他笑着说“签在这里是比签在扉页上好。”<br> 我特意提前买了一个笔记本,想请张炜老师给我写一句话,张炜说去年看我带着儿子去的,阅读就应该从小培养,所以给我题字“文学的力量在于未来。”<br> 那天开幕式上张炜老师在演讲中着重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他说没有阅读就没有未来,说到济南,都知道杜甫的名句“济南名士多,名士汇济南。”他说他在济南生活几十年了,他知道济南过往的和现在的名士好多,他知道济南是一个阅读氛围非常浓厚的城市,济南的民众都看重阅读、喜欢阅读,因为有他们,我们的城市才骄傲。<br> 他特别讲:“今天有读者从老远的地方赶来,让人非常感动,也说明文学的、阅读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知道,张炜老师这是说的我,突然间我感觉非常慌愧。<br> 记得就是那天我通过张期鹏老师才知道《古船》国内已有六十多个版本,外文版的也不少。一本出版才30年的书国内竟然有六十多个版本,难以想象。<br> ……<br> 仅仅20天后的11月25日我又去了济南,由亓凤珍、张期鹏编著的《张炜研究资料长编(1956—2017)》新书发布会在山东书城举行,是文友尧木给我发过来的消息链接,得到消息后当晚去网上下了两个订单,分别是《古船》手稿版和红茅版《你在高原》,只是最终只收到了《古船》手稿版。没想到山东书城居然也没有整套的《你在高原》,没办法,我只得从书城专程打车去泉城路新华书店购买了一套。<br> 记得张炜老师在讲话中说,他首先感谢《张炜研究资料长编》的作者张期鹏、亓风珍夫妇,感谢山东教育出版社,感谢评论家、读者,感谢所有为这本书付出努力的人。他谦虚地说自己就是酷爱文学,算不上勤奋,还列举了海德格尔、托尔斯泰等等好多名家,说他们都有上百甚至130多卷的著作。<br> 张炜老师说伟大作家马尔克斯说过“记得住的日子才是生活”。他说:“自己这些年来匆匆赶路,好多日子都忘记了,是亓凤珍、张期鹏两位的辛勤劳作,唤起了我的回忆,让我记起了许多日子,非常感谢他们。”<br> 在当代中国,在张炜老师这个年龄段,已经出版了2000多万字的著作,且篇篇是精品,部部是高质,这绝对是没有人能匹敌的唯一。<br> 那次请张炜老师给我签的分别是毛边本《北国的安逸》,毛边珍藏版《张炜研究资料长编》(上下册),《古船》手稿版和红茅版《你在高原》一套十册。特别值得高兴的是如我所愿《你在高原》,虽然当时工作人员因为张炜老师签太久了提议只签第一册,张炜老师还是一丝不苟的全部给我签了。<br> 特别是,那一天我认识了我们淄博的著名藏书家、张炜著作版本收藏家、文化学者、作家袁滨老师,当时袁滨老师写了一张字条,是张炜老师文章中的一句话,他请张炜老师给他题写后,我也请张炜老师给我题写了,自此,这张题词就成了我的作家签名题词中的珍宝,到现在我的这个笔记本上已经有了如阿来、苏童、毕飞宇、刘醒龙、聂振宁、韦力、杜泽逊、周晶、曹文轩及解玺璋、岳南、厉彦林、李掖平、赵德发等等数十位大家、名家的题词,张炜老师的这一个题词还是没有能撼动的第一。<br>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我有幸三次见到了张炜主席,从那时起有了更多的与张炜老师见面的机会,比如在张店山东理工大学的“张炜、赵德发对谈”;济南书博会张炜新书诗集《挚友口信》发布会;也是济南书博会张炜新书《我的原野盛宴》发布会等等,已经近十次了。<br>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6月7日在山东理工大学,我又请张炜先生给我签了一本他的《古船》手稿版,因为一直不满意于此前签的那一部的编号1043,而特意又买了这一部编号是0700;2021年7月15日在《挚友口信》发布会请他签了一套六册的作家出版社早年间出版的《张炜自选集》,并请他在我笔记本上题写了“一个人实际上一直在寻找的,仅仅是心灵的局所”……<br> 都说现在人喜欢追星,我也早就过了追星的年纪,可是在我眼里,张炜就是我们灿若星辰的文学星空中那颗最亮的星星。不过有一点需要澄清的是作家的追随者都是读者,特别是大作家的追随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是那些流量明星们的追星族所不能比拟的。<br> 我一直认为,甭管文坛上这种奖那种奖,包括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张炜就是我们国内新时期以来数一数二的文学水平最高者。<br> 我喜欢读书藏书,喜欢作家的签名本,而仅张炜老师的签名本就已经有数十上百本了,几近我所有的作家签名书的一半。其中《你在高原》两种,分别是作家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的《你在高原》出版10周年纪念特装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红茅版)。《古船》更是有近10种了,分别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的“中国长篇小说名家代表作”丛书版,2007年9月出版的《中国文库》精装版,2012年“朝内166号人文文库”版,“张炜1986版”和作家出版社“张炜自选集”版,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的“张炜文存”特装版等等。<br> 说张炜就不能不说《古船》,虽然当年《古船》在茅盾文学奖中落选,可是,时间验证一切,现在众多读者和评论家把《古船》和陈忠实的《白鹿原》相提并论,更有好多评论家评论《古船》远超《白鹿原》就是例证,《古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最为高大的一棵参天大树。<div> 《古船》首次发表于《当代》1986年第5期,“小说叙写了胶东洼狸镇上隋、赵、李三大家族厮斗浮沉的历史,展现了1949年前后到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的社会风云。通过一艘“古船”的出土,追溯源流、贯通古今,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做了深入的思考,同时也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改革与现代化的走向问题进行了探索。作品以一个古老的城镇映射了整个中国,以一条河流象征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以一个家庭的兴衰抒写灵魂深处的挣扎与困顿”。“小说生动地刻画出隋家几个子女在历史的长河中性格和命运的变迁,与古老农村嬗变中的心灵阵痛与文化冲突,是一部民族的沧桑心灵史”,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被评论家们誉为是“当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br> 《古船》曾获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奖,被《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9年被选入“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部最具影响力小说。<br> 截至目前《古船》已被译为英、日、法、德、俄、韩、西班牙、瑞典、意大利、土耳其、阿拉伯、印地、泰米尔、乌尔都等40余种文字。<br> 有人说,张炜是当代文坛上被严重低估了的作家,时间能见证一切,张炜老师的作品是少有的铁定能流传下去的。<br> 多年前我曾经在孔网社区发过几篇关于《古船》及别的小说的文字,曾经有书友恭维我说我评论李凖《黄河东流去》的文章比好多评论家的文章还好,更有书友跟帖留言请我写一下解读张炜《古船》的文章,我感觉就我的水平对于《古船》还写不出鞭辟入里的文字,所以非常惶恐地拒绝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来。<br> 虽然现在我已经好多次见到他了。<br> 记得我曾经在《济南访书记—又见张炜》中说:“一座城市因为有了文化大家、名家才有了内涵、灵性。一个文化名人就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泉城济南历史上有李清照、辛弃疾,有老舍、王雪涛等等,现在张炜老师当之无愧地接上来了。”<br> 早年我还曾在《趣说书话》中这样写:“有听着《一潭清水》里《古船》的《声音》,向世人讲述《芦清河告诉我》的故事,在《秋天的愤怒》和《秋天的困惑》中,和《你在高原》上写《家族》的《外省书》的《柏慧》《“张炜”卷》……”<br> ……<br> 我一直记着张炜老师在我笔记本上的题词,那是他的散文《故乡龙口》中的一句话:<br> “我还是会想念那些行走的日子,想念茂密的丛林。我也许不在高原,我在路上。”<br> 今天是双十一,是我第一次见到张炜老师的日子,七年了,每年这时候我就想起和张炜老师的第一次见面,也是从那以后,双十一购物节在一种意义上更加成了我购书的狂欢节了。<br> “一个人实际上一直在寻找的,仅仅是心灵的局所”--张炜。<br> 要么在旅行,要么是阅读,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而对于我,阅读、旅行,我一直在路上。<br>  在路上,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br> 2024.11.11</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