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听,你不一定听到过的苏中故事;
</p><p class="ql-block">看,你不一定看到过的苏中景象。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省立苏州中学在快速发展四年后的夏天,突然传来校长汪懋祖请辞的消息,令人吃惊!
</p><p class="ql-block"> 省立苏州中学自1927年初夏组建成功后,一时威震四方:五地七校的规模;幼稚园、小学、初中、师范、乡村校等全套基础教育;强调创办学术化中学的理论实践成果;骄人的教育质量和办学业 绩。。。。。。均在省内位居一流,且在全国深有影响。汪校长此时请辞是否草率?
</p><p class="ql-block"> 原来在辉煌的办学业绩背后,隐藏着不少办学者的无奈和委屈。在实际生活中,一些锐意进步者,时常会引起非议。一九三一年四月间,江苏省教育厅督学来到苏州中学视察,要求学校纠正一些做法,尤其应停止师范生报考大学,引起汪校长不满,且彼此相持不下。此时汪校长正得罗家伦之邀,请任南京中央政治学校教授并创办教育系任系主任,对于始终怀揣着教育理想的汪校长来说,这不失是一个证明自己教育主张的良机。于是毅然在八月,汪懋祖在发过新学年教师聘书后,愤然辞职,江苏省教育厅慰留无效。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大门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由于苏州中学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江苏省教育厅急需品学兼优且有办学经验的校长到校主持工作。首先就向中央大学求助,此时他们想到了时年三十岁的胡焕庸。</p> <p class="ql-block"> 胡焕庸(1901.11.20-1998.4.30)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人口学家、中国人口地理学创始人。
</p><p class="ql-block"> 胡焕庸是江苏宜兴人,1919-1923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就读,1923-1925年在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任史地教员。1926年在东南大学补读地学系学分后获理学士学位,1926-1928留学法国。回国后到中央大学任教,任地理系主任。1931-1933年受江苏省政府任命担任苏州中学校长。回中央大学后,继续任系主任、教务长;曾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华自然科学社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1953年在治淮委员会任职;1953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1957年创建国内高校最早的人口研究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口地理研究室,1983年任人口所所长、名誉所长;曾任上海市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口学会顾问,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顾问等。
</p><p class="ql-block"> 胡焕庸为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也是当代自然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先驱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第一级毕业生留影,后排左四胡焕庸(1923)</p> <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末的胡焕庸</p> <p class="ql-block">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1930)</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胡焕庸教授在书房(1985)</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1年的夏天,江淮流域正遭遇洪涝,南京城内多处淹水,中央大学新学年延至十月一日开始。在八月中旬,省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的向邵轩科长等,三次冒雨乘坐竹筏到胡焕庸家所在的沙塘园,恳切要求胡焕庸担任苏州中学校长。胡焕庸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邀约,顿感茫然,就以在中大系务和教学工作繁忙为由予以推却。在省教育厅的多次盛邀下,胡焕庸想到中大是十月一日开课,之前尚有机动时间,最后勉强答应到苏州中学短期任职一个月“先行来校接事”主持开学,而中大职务并未辞去。九月一日,江苏省政府发出胡焕庸任江苏省省立苏州中学校长的委任状。九月六日,胡焕庸到校接事。学校也因校长易人,耽延至九月七日举行开学典礼。</p> <p class="ql-block">《苏中校刊》登载胡校长到位的消息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胡焕庸来到苏州中学后,即以其社会声望和人格魅力,得到苏州中学各科师生认可和欢迎。各部(师范部、高中部、初中部、附小部、乡村师范部)顺利开学,一切井然有序。九月中旬他依照约定去镇江,向江苏省教育厅请辞,准备回中大。不料突然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形势空前紧张,上海苏州两地形势也日趋严重,苏州中学校长岗位无人可替。十月九日,在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严重时刻,胡焕庸“以此间既难摆脱,惟有向中大恳辞”,他顾全大局,考虑到在如此重要时刻,中小学直系民生,决意先放下钟爱的专业,担起社会责任,做好中学校长,转向中大提出辞职。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但是中大地理系的工作也相当重要,胡焕庸考虑到眼下的工作,再次向中央大学朱家骅校长提出辞职,但央大不接受他辞去地理系主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陈和铣与中大多次磋商均无良策。后经校长朱家骅批示“查地理系胡主任前由江苏省教育厅聘为苏中校长将即经竭力挽留迭陈厅长收回成命未获办理,本校教务重要亦未使骤争更张业亦商得始已请胡主任同意仍兼理地理系系务”。自此胡焕庸不得不开始了南京、苏州的两地工作,每周日下午去苏州以便周一早主持“总理纪念周”晨会仪式。星期一、二、三在苏州中学办公主持校务,周三晚匆匆赶回南京,周四、五、六三天在南京中大地理系主持系务、教学和研究。这在中国教育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勤奋的地理学家胡焕庸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战乱初起,社会动荡,南京和苏州两地校务维持相当繁忙。不久日本又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战争”。苏州离上海不远,经常有日军飞机轰炸,部分学生和教师纷纷离校出走,教学环境更加艰难。经过慎重考虑,胡焕庸将在南京居住的新婚夫人和在宜兴居住的母亲迁到了苏州中学可园居住,长子胡执中就在苏州上了一年半小学。并且自一九三二年八月向国立中央大学提出:新学年起在中大 “告假半年第二学期到校”,将主要精力用于苏州中学校长的工作。校长把家搬到学校,而且全周都在苏州履职,全校师生很快安定下来。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一九三三年八月,胡焕庸兼任苏州中学校长共计两年时间。时间不长,但他与苏中师生一起战斗在至暗时期,也创造了苏州中学新的辉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p><p class="ql-block">如:领导苏中师生声援前线,奋勇抗日;实行首招女生,男女同学;创办化工科,倡导职业教育;建造紫阳楼,为师生谋福利等等: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1年11月,苏州中学出版反日专号,胡校长特意撰文强调。</p> <p class="ql-block">1932年7月起,苏州中学增设女生高中部</p> <p class="ql-block">1932年2月,苏州中学化工科开始招生</p> <p class="ql-block">为教师住宿和学生活动建造“紫阳楼”</p> <p class="ql-block">紫阳楼旧影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三年七月,是胡焕庸到校就任校长的第二学年结束。特别可喜的是,这一年的江苏省高中会考,苏州中学学生占尽前三甲,前十名中有六名是苏州中学的学生,前一百名中有二十四位是苏中学生。这样的成绩震惊了学界,至今依然是苏州中学值得骄傲的历史。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只与同学相处一年多,五十年来始终牵挂着</p> <p class="ql-block">他的学生,苏中校友,中国科学院地理学院士吴传钧祝贺恩师九十华诞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三年暑假,在国立中央大学的一再催促下,胡焕庸校长要离开苏州中学了,32岁的他要去完成他更大的追求。苏州中学师生恋恋不舍,老师们自发地在苏州名园“怡园”与其话别。好在,胡校长悉心培养的接班人---吴元涤即将顺利接班,在他的带领下,省立苏州中学走向新的辉煌。
</p><p class="ql-block"> 而胡焕庸在地理学科方面也竖起的不可磨灭的丰碑:
</p><p class="ql-block">以他名字命名的“胡焕庸线”,是经济地理学必学知识点,至今仍然是高二的必考点!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口之分布》发表的中国人口密度图(1935)</p> <p class="ql-block">云南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的胡焕庸铜像(2017)</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为苏州中学留下的墨宝将鼓舞我们进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来自学校、校友和网络,如有异议请告知) (9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