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足迹,(二十九)漫步胡家大院

W.S.l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4年6月天水之旅,漫步在胡家大院,亲眼目睹了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胡家大院(或胡氏民居,俗称南宅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西边毗邻文庙,</span> <span style="font-size:18px;">属明代民居古建筑,</span>已命名为天水市民俗博物馆。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居民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在全国范围内其规模也是不多见的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家大院为南、北两院,南院为胡来缙府第,老百姓<span style="font-size:18px;">称为“南宅子”,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来缙,字仲章,又号东泉,明秦州人。嘉靖戊午(公元1558年)科举人,任大兴知县。大兴县在京畿境,当时权要贵戚,杂沓纷至,供应重繁,政事多被阻挠。人人都为来缙担忧。来缙说:“京县人之所以难为,是因居官者怕丢官位,便循私枉法,违犯礼制,我惟按礼守法,想来人都有公道良心,至于将来得失,不须考虑了。”因此在任三年,清苦自奉,勤敏供职,秉公办事,不敢有毫发自私,权贵人不但慑伏,反而称誉推荐,升迁户部郎中。在职时,革除旧弊,下司属吏,不敢欺蒙。后擢升山西按察司副使,雁门兵备道,殁于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宅子垂花黑漆大门,面阔三间,悬山顶式。门额榜书“副宪第”三字,为胡来缙修造该院时请当时任职“分巡陇右道右参政”的李国士题写。清代对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合称三大宪。“第”一般指规格较高的住宅,胡来缙官至按察司副使,也就是副宪。以副宪第命名自己的宅院,恰如其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宅子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一直由胡氏家族世代居住。该宅第坐南朝北。因门外临街有百年古槐,所以当地人又把南宅子叫做“大槐树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宅子是一处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古朴典的明清建筑。整体形制与建筑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组合,由天井、前院、中院、后院、书房院、后花园等组成,现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国保古建筑面积为860平方米,民居保护面积2400平方米。大门上书明代榜书“副宪第”三字,两边分别写着:“赐进士第分巡陇右道右参政李国士为”、“中宪大夫整饬雁平道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立”。大门位于坐南朝北院落组群的东北角,以独立建筑物出现,这种形式在天水古民居中独一无二。进入大门首先是一个小天井,南设照壁,东西各设一垂花门,西垂花门上康熙己酉年书“桂馥”二字依稀可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宅子是标准的四合院形式,东西为厢房,坐南朝北的主房为明代过厅。前、后院是南宅子建筑群的主院,是主要活动区;东院为副院,是生产区;仆院和杂院是服务区。这种布局功能明确、动静分明,表现了封建等级制度。整体东区是民居保护所在地,由大小14个院落组成,古民居建筑60多座,该区民居建筑种类繁多,有古秦州大家小姐居住的绣楼、地方特色的云罗厅,也有名噪国内外的“天水古楼”等民居古建筑,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宅子完整地保存了从明到清民居建筑的格局和风貌,是研究我国西北地区明清古民居建筑文化的重要实例。2003年,由天水市博物馆负责维修后,建成了天水民俗博物馆,展出了以天水为主,包括陇右地区的上千件民俗文物。南宅子其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在甘肃省是唯一的,全国也罕见,为研究天水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提供了珍贵、丰富的历史资料,既是天水民俗博物馆,又是天水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博物馆,也是甘肃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俗文化旅游场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宅子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朝中宽大夫、太常寺少卿署正卿胡忻故居。是胡来缙之子胡忻及其后裔的住宅。官称“太常第”,俗称“北宅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忻,天水人,明万历年间(公元1589年)中为进士,官山西临汾知县。为官简政轻刑,庭无积案。以政绩升迁工部给事中、太常寺少卿。胡忻属东林党人,专以上疏揭发宦官结党营私闻名,先后上疏数十章,声震朝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初建筑崇尚古风,讲究制度,装饰朴素。统治者以礼制的形式强化了建筑中的封建等级,形成了住宅单体建筑的简约单一和群体组合的严谨整,古老的前堂后寝格局重新被推崇,成为品官宅第的经典式建筑模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南宅子相较,北宅子规模更为宏大。上世纪末拆毁前有大门三间,门额题为“太常第”,是为太常寺少卿署正卿胡忻的私宅。由于胡来缙、胡忻父子均为明万历朝之名臣,所以天水百姓在南北二宅之间的马路上建有“父子乡贤”的巨形牌坊,可惜此牌坊于民国初年拆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宅子平面接近正方形,原为正院三进,侧面建有大小院落5个,现仅存二、三院的前后正庭与中院庭楼及厢房。庭楼梁记上明确记有“大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题记。北宅子就建筑规模和建筑整体构造的价值而言,比闻名遐迩的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毫不逊色,“而细节雕饰之华美精细,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宅子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南、北宅子隔街相望,为北方少有的官宅气派的民间建筑风格。北宅子建筑规模比南宅子更为宏大,单体建筑也更加气派。原有主、副轴线上的7个大小不同的院落,现仅存主院前院正厅、中院厅楼及东、西厢房和后院厅房,其余厢房及侧院已全部被拆除,改建时更换了原貌。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等人在考察完南北宅子后,赞叹它是“典型的明代官式风格,典型的明代官式气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1年7月,胡忻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