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水色,兰桡画桨,碧波百顷丁山湖。

陈建新

<p class="ql-block">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杭州临平丁山河村</p> <p class="ql-block">乾隆年间的《唐栖志略》中记载:“丁山湖在丁山下,汪洋百倾,远浮独山,近接超峰。舟人其中,淡宕可爱。昔东坡比西湖为西子,余谓丁山湖亦西子也。特未入吴宫,少金翠之饰耳。”</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丁山湖区域60%以上都是水域,大部分的村民以渔业和经商为生。这种情形要到土改之后、政府从周围划拨了一些水田过来,才有所改变。</p> <p class="ql-block">丁山湖的河边地角,旧时处处栽桑,乡民们多以此为业,谚传“种得一亩桑,可免一家荒”。在这片河道交织、水汽氤氲的江南水乡,河边地角,连片的桑林傍靠阡陌、依偎池塘,春天望去,大地似被绿云笼罩。从清明开始,桑叶疯长,为一整季的养蚕缫丝提供原料。明宪宗成化时,仁和与德清两县“蚕丝于此贩鬻”,乡民大多以养蚕为业,旧时民谚流传:“种得一亩桑,可免一家荒”,可见桑蚕之事对当地人民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到了清代,乾隆对桑蚕一业极为重视,要求浙江巡抚奏报蚕收情况,每岁一次。于是在政府的重视下,塘栖一带成为蚕丝的主产区,“公私仰给,惟蚕丝是赖”。每逢旧历四月,家家户户闭门不出,忙于育蚕,私塾停课,官府也“暂停诉讼”。</p> <p class="ql-block">这片土地的记忆,和水须臾不可分割。当地人把这600多亩的水域叫做“丁山河漾”,由无数条支流汇聚而成的开阔水面,遇到晴朗的天气,南面的超山会投下巨大的影子,细微的波浪荡漾开去,闪出的水花沿着毛细血管般的水网,能拍打到每一户人家门口的埠头。</p> <p class="ql-block">在解放之前,当地仲姓大户,开设鱼行、经营酱园,有数艘巨大的木船,舱内藏有活水暗格用来暂时养鱼。大船腹内装鱼,甲板堆满当令水果蔬菜,从丁山河漾出发,经运河过塘栖后,越新市,向东到朱曹漾后沿淀山湖至朱家角,批发给上海的行贩,经他们的手,送往上海的各个菜场,成为沪上小菜。然后载上上海时鲜商品,星夜回程,集结于丁山湖的郑家埭西官塘卸货。</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杭州市临平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出炉,对大运河科创片区,提出了体现大运河滨水人文风光,古镇风雅气质与未来创新风尚的核心风貌;提升文旅服务能级,彰显大运河文化内涵,塑造具有江南意境的创新文旅空间等一系列塑造目标。</p> <p class="ql-block">丁山湖和塘栖、超山将进一步组合在一起,形成湖山链特色走廊,打造一条“山-湖-镇”的独特景观轴线。就在这个10月,临平区首条水上游线——“水韵塘栖-塘超水上游”正式开启试运营,首期试运营开通线路长约7.8公里,拥有塘栖翠紫河码头、丁山湖码头、超山西园码头3个主要码头,配备了摇橹船、小型画舫、中型画舫3种船型。</p> <p class="ql-block">“水韵塘栖-塘超水上游”设置4条游线,串联起了塘栖古镇、丁山湖旅游区和超山风景名胜区。这意味着塘栖和超山两个大IP,由丁山湖勾连,衔接在了一起,古镇、水乡、梅花与吴昌硕,文化交融、山湖合璧,树立起杭州大城北文旅的新地标,从而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美丽乡村联动发展。</p> <p class="ql-block">塘栖古镇、丁山湖和超山的珠联璧合,形成矩阵式的目的地,完全能够成为杭州城北的重磅。而临平北站的作为强大的助推器,连通沪乍杭、接轨大上海,可以吸纳整个华东的游客。至于附近早已经连成一片的丁桥、星桥、临平山北的居民,都将是丁山湖花园常来常往的受益者。</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六年,一个外号叫做“老刀”的商人在西官塘挂出招牌,经营桑叶、鲜鱼和糕点,传了六代之后,沈建标恢复了祖上的这个字号。对于这个特别名称的来历,当地的通行说法是,“老刀”为土话,起初当地人把长得比较凶的人叫“老刀”,后来叫顺溜了,丁山湖一带出来的就都叫“老刀”,类似于喊江西人叫“老表”。不过沈建标自己的解释是,当年芦苇荡中盗匪横行,坐商则需要立一个凶蛮的人设,来吓阻歹人。</p> <p class="ql-block">不难预见,这个更深处的江南,会进一步释放自己的完整魅力,并持续焕发光彩。</p> <p class="ql-block">公交指南:532路坐到卖鱼斗或丁山湖漾口(更靠近丁山湖码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