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军在上甘岭的每一天

孙铭

<p class="ql-block">  断断续续的看完电视剧《上甘岭》。该剧10月14日首播时我就期待着,特别想看看它是如何描写12军参战的,可是剧中80-90%描述的都是15军的战斗,尽管12军李德生副军长介入的较早,但完全变成了秦基伟的“副军长”。在全剧快结束的时候,才“旁白”了一些12军的功绩。这样的结果还是让人有一些失望。</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看《上甘岭》电影时,竟然不知道父母就是当年直接参与“上甘岭战役”的当事人,很多年以后才知道,父母所在的12军,不但是上甘岭战役的参战部队之一,而且还是最后打赢这场战斗的部队!</p><p class="ql-block"> 我作为12军的后代,曾经整理过父母跟随12军入朝参战的经历,这里再把12军投入上甘岭作战的每一天详细活动列出来,就当是为电视剧《上甘岭》做点补充。</p> <p class="ql-block">  志愿军12军是诞生于太行山的铁血部队(详细参见:),1951年3月入朝时隶属志愿军3兵团。入朝的第一战是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时,12军为3兵团中路军,右翼15军,左翼60军……。进入<b>第二阶段作战时,12军调入9兵团战斗序列,左翼并肩战斗的27军</b>,就是长津湖战役<b>干掉美“北极熊团”</b>的部队。第五次战役结束,12军回归3兵团到谷山休整。1951年8月31日,20兵团入朝开赴金城一线防区,67军接替9兵团27军的防御阵地,因为战斗异常激烈,仅仅两个月后的1951年11月,刚休整不到五个月的12军又重返金城阵地对峙的战场,接防了67军防区,12军再次离开3兵团调归20兵团指挥。在这次的阵地战中,<b>12军左翼并肩战斗的68军</b>,是1953年金城战役中<b>奇袭白虎团</b>的部队。</p><p class="ql-block"> 12军两次调出3兵团到兄弟兵团“强强联手”,那为什么两次重要关头都是12军出头?太简单了!因为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是12军的首任军长,他太了解12军的战斗力,让12军代表3兵团出战,他有必胜的信心!在上甘岭战斗进入焦灼状态时,12军刚刚完成金城阵地对峙战,即将返回整休时刻,志司与3兵团王近山再次四调12军增援15军。12军临危受命,不辱使命,彻底打垮美伪军,完胜上甘岭!</p> <p class="ql-block">  从1951年8月,志愿军进入阵地防御对峙战,到1952年8月,整个三八线上,在横贯朝鲜半岛约250公里的战线上,形成了一个:八个军住防,以坑道为骨干、有20-30公里纵深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战线中部由<b>3兵团</b>(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指挥的<b>38军(</b><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2年7月接防39军部分防区阵地后归属3兵团指挥</span><b>)和15军</b>担负将军洞、晓星山、西方山、忠贤山地区防御任务,<b>60军</b>于谷山附近地区,为该兵团预备队;<b>20兵团</b>(代司令员郑维山、政治委员张南生)指挥的<b>12军(</b><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1年11月归属20兵团指挥</span><b>)和68军</b>担负牙沈里、金城、文登里北汉江东西地区防御任务,<b>67军</b>于洗浦里、淮阳地区,为该兵团预备队。</p> <p class="ql-block">  1952年9月10日,志司(邓华代司令)致电中央军委,建议:……换防之前,以39军、12军,68军为重点,各选三至五个目标,进行战术上的连续反击……,10月底进行换防(分别由47、67、60军接替)。</p> <p class="ql-block">  1952年9月18日,秋季战术反击战正式开始。<b>38军</b>10月6-14日的白马山之战、<b>15军</b>10月12日对391高地的反击战(<span style="font-size:15px;">邱少云于此战中</span>)、<b>12军</b>9月30日的反击官岱里西红山堡之战(<span style="font-size:15px;">12军有三位“</span><b style="font-size:15px;">朝鲜共和国英雄</b><span style="font-size:15px;">”:34师100团特等功一级爆破英雄</span><b style="font-size:15px;">伍先华</b><span style="font-size:15px;">产生于9月30日的反击官岱里西红山堡之战;另外,35师104团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span><b style="font-size:15px;">杨春增</b><span style="font-size:15px;">产生于1952年9月6日的541阵地之战;31师91团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span><b style="font-size:15px;">胡修道</b><span style="font-size:15px;">产生于后面的上甘岭战役中)……,</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都属于“</span><b style="font-size:18px;">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战</b><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范围。</span></p> <p class="ql-block">  1952年10月14日凌晨,随着上甘岭战役的打响,<b>38军于14日夜停止了对394.8高地的争夺</b>,并撤出了白马山地区。15军也于10月15日得到了邓华叫停注字洞南山反击战的指示。<b>15军立即停止了对注字洞南山高地反击的计划</b>(45师原准备用了两个团的兵力和28门重型火炮来反击),调整部署:一是45师迅速集中兵力、火力于五圣山、上甘岭方向;二是45师指挥所当即前移至五圣山北坡的德山砚;三是上甘岭一线再分设两个指挥所,各自指挥两个山头的战事;四是火炮射向立即由注字洞南山全部转向上甘岭。</p> <p class="ql-block">  上甘岭战役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b>第一阶段</b>(1952年10月14日至10月20日)以双方互相争夺为主。从10月14日美伪军集中强大火力,向15军防守的上甘岭地区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动猛烈进攻。很快,双方争夺的重点就集中在597.9高地,15军顽强抗击美伪军的疯狂攻击,不断进行反击,表面阵地昼失夜反,反复争夺。</p><p class="ql-block"><b>第二阶段</b>(1952年10月21日至10月29日)15军开始进行坑道作战。双方以坑道口为斗争焦点,美伪军试图破坏坑道,封堵坑道口,而志愿军则在坑道内顽强坚守,15军指战员以坚韧的意志,不但克服了缺水、缺粮、缺氧以及敌人的轰炸、炮击,还积极组织反击。</p><p class="ql-block"><b>第三阶段</b>(1952年10月30日至11月25日)是决定性反击和巩固阵地阶段。10月30日,伴随着喀秋莎火箭炮和数百门火炮的尖啸,15军对上甘岭高地展开了大规模反击作战,夺回597.9高地表面阵地(除11号阵地)。11月1日15军把597.9高地主要阵地移交12军,上甘岭战斗升级为<b>上甘岭战役</b>。12军投入战斗,多次打退敌人的反扑,逐步巩固阵地后,于11月11日再收复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最终成功守住了上甘岭阵地,粉碎了美伪军的进攻。</p> <p class="ql-block">  上甘岭战役进入第二阶段,电视剧《上甘岭》第十集中,王近山给秦基伟打电话<span style="font-size:18px;">,向其转达志司的指令,李德生已率领12军前去支援,23日即可到达五圣山。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开篇时说:“有一些失望”,而不是“大失所望”的原因。不过,实际情况是,</span><b style="font-size:18px;">12军李德生副军长是在10月26号才接到直接指挥上甘岭战役的命令</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b>10月20日,</b>12军还没有回归3兵团,当时38军刚刚在白马山失利,很快就被调到西海岸防御;60军为预备队一直在谷山休整,在1952年9月8日,60军接志司电令:<span style="font-size:15px;">结束整训,开赴东线,</span><b style="font-size:15px;">接替68军</b><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起文登里、西至北汉江一线防御任务,归第20兵团指挥</span>。<b>此时的3兵团已经没有可以调用的生力军</b>。</p> <p class="ql-block">  在发起秋季战术反击战之前,12军提前将一线部队做了调整:12军的31师91、92团及35师105团三个团已经移至白易山地区休整了约两个月。但是,还没有明确命令让12军回归3兵团。</p><p class="ql-block"> 情急之下,王近山打电话请示邓华代司令员(彭德怀已经回国治病),得到志司的首肯后,3兵团副司令王近山第一时间(<b>10月20日</b>)就下令,<b>一调12军31师91团</b>:“<span style="font-size:15px;">91团即调平康以北地区,作为44师之二梯队,并归15军指挥(该团棉衣建议志后速送前方),以防万一</span>”。15军马上跟着指示:“<span style="font-size:15px;">91团于22日晚出发,经缘木洞、马哥岱、长在岱、两双岭、公洞里,兵至马洞后,分别进至防区接132团</span>”。</p><p class="ql-block"> 记住<b>1952年10月20日</b>,就是从这一天开始,12军先是一个团作为15军预备队参加上甘岭战斗,如此才任秦基伟军长开始放心放手一搏!王近山和秦基伟没想到的是,随着战况的紧张,紧跟着又三次调动12军,使上甘岭战斗升级为“<b>上甘岭战役</b>”。</p> <p class="ql-block">  <b>1952年10月21日</b>: 接到命令的91团于24时将防务交给20兵团67军200师600团,当即奉命前往15军方向,准备参与上甘岭之战。<b>团长李长生</b>(原团长李长林已经任31师副师长)率营干3名,连干9名,乘车经15军指挥所去44师指挥所甘屯里接受任务。另有先遣人员一部前往设营。12军通知转告91团副参谋长赵金来,速带全团火箭筒分队于23日前赶至15军指挥所道德洞。</p><p class="ql-block"> <b>10月22日</b>:91团部队由金城前线集结地白易山出发,向15军指定地域开进。</p><p class="ql-block"> <b>10月23日</b>:12军已经接到换防命令,<b>31师师直</b>交防后,开始向休整地域谷山开进,抵达长在岱、山范洞地区;<b>92团</b>交防于67军200师598团,17时前全部撤离金城二线阵地,也向谷山休整地开进。</p><p class="ql-block"> <b>10月24日</b>:91团已到达铁洞、上下赤洞、仙开洞、店村里指定位置,进行战斗动员及战斗准备。同日,92团在返回谷山休整途中。</p><p class="ql-block"> <b>10月25日</b>:随着战况的发展,3兵团王近山代司令员于14时电话指示12军曾绍山军长,<b>决定二调92团</b>,进一步增强15军的上甘岭防御作战力量:“<span style="font-size:15px;">15军连续与美7师及伪2师在597.9及537.7北山战斗10日,我45师曾数度反击,至今仍有3个排之表面阵地为敌占领,为继续支援15军决战,决定将你军92团配属15军作战。炮7师11团之1营亦随92团调15军作战</span>”。12军于当日16时派专人向92团传达指示,92团接到命令,当即在长在岱停止向谷山开进,立刻掉头北上,转向15军44师作战方向,去<b>接替91团担任44师预备队之二梯队</b>。而91团则调往五圣山,作为45师的后续接战部队。</p> <p class="ql-block">  <b>10月26日</b>,王近山电告12军军长曾绍山要<b>副军长李德生</b>立即到兵团接受任务,于是李德生带着作战参谋张军急匆匆赶到兵团。王近山是我军名将,指挥作战一向从容淡定,可今天却显得有几分焦急,见到李德生马上对着地图,边指边讲:“<span style="font-size:15px;">15军能投入的机动兵力已全部用上,但敌人的攻势仍未减弱,还在不断补充兵员。这一地区的战斗,已发展为战役规模,敌人的意图是战略性的。从各方面情报看,敌人在后期还将投入更大兵力向我进攻,战斗将更激烈残酷</span>”。王近山以十分坚决的语气嘱咐李德生:“<b style="font-size:15px;">12军现已调为兵团的战役预备队</b><span style="font-size:15px;">。全军同志从上到下,要准备全部投入战斗。战斗将空前激烈,要准备像苏联卫国战争时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那样,一个战士,从开始打到结束时指挥一个连队作战!</span>”</p><p class="ql-block"> 李德生副军长临走时,王近山副司令还叮嘱他:“<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斗情况及时直接报兵团,也要报15军军长秦基伟,仗是在他们阵地上打的,要听从他们统筹调动指挥,相互搞好团结</span>”。</p><p class="ql-block"> 王近山对李德生是太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王近山任769团第二任团长时,李德生任连长(1939年任2营营长);1945年李德生任769团第七任团长;解放战争时,王近山任6纵司令员,李德生是他所辖的17旅旅长;6纵改为12军,王近山任军长,李德生任35师师长。所以他知道李德生打仗很过硬,不怕苦,任务交给他,就像老牛顶头一般,缩不回来。</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12军在金城前线防御作战已整整一年(详情参加:),已经将阵地交还给9兵团67军(<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年前12军也是从67军手中接手的阵地</span>),正奉命返谷山地区休整。接到命令的12军马上指示各师、团:<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12军交防后虽开往谷山休整,但随时有支援15军作战的任务。31师部队已调动支援15军作战;要求其他各级指挥员必须坚守岗位,电台保持不间断联络,树立参战思想,部队准备随时收拢</span>。</p><p class="ql-block"> 10月26日当日,李德生副军长通知31师副师长李长林(<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2年9月,31师师长赵兰田调任60军副政委,31师作战指挥便由副师长李长林负责</span>)和政委到德山岘参加作战会议。李长林刚刚从91团团长提升为31师副师长。1945年李德生任769团第七任团长时,李长林任三营营长;在769团改编为91团时,李长林正是最后一任团长。有点意思了,王近山、李德生、李长林三代769团团长并肩战斗。</p><p class="ql-block"> 李长林立即组建了31师“轻便指挥所”(仅携带一部电台),带领先遣人员一行15人,一同到达德山岘,接受加强91团指挥任务。</p> <p class="ql-block">  12军这个生力军的加入,让上甘岭前线的各部信心大增,15军召开由45师师长崔建功、29师师长张显扬、31师副师长李长林、以及兵团配属的炮兵指挥员的联席作战会议,讨论反击方案,确定了“集中力量,先西后东,先反击597.9高地,巩固后再反击537.7北山高地”的作战方针。秦基伟军长强调:绝不能给12军留下个烂摊子!</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同一天,范佛里特来到美第9军军部也主持了部署调整:将受到重创的美7师撤下战场(休整一段时间后11月1日再次攻击597.9高地),进攻597.9高地由丁一权的伪2师接替;伪2师右翼的防务交给伪6师后,集中兵力攻击上甘岭;另将伪9师调到金化以南的史仓里,作为战役预备队。</p><p class="ql-block"> <b>10月27日</b>:3兵团下达作战指示:“……以92团作为44师预备队,91团则准备继45师之后,用于五圣山前沿阵地的反复争夺”。<b>91团奉命由铁洞向五圣山北真莱洞一带开进,团长及各营长到45师熟悉情况、观察地形,随时准备参战</b>。此外为加强火力,志司与3兵团又陆续增调炮兵第7师两个营、炮兵第2师6个加榴炮营、60军2个野炮连,加强到上甘岭地区,使我军重炮数量增加到133门,与当面敌军炮火的比例为1:2.4,虽然还有一定差距,但和战役初期1:20的悬殊比例相比,已经大大改善。</p><p class="ql-block"> <b>10月28日</b>:遵照3兵团首长及12军指示,31师4位师首长,全部到达德山岘,31师和45师共同组成联合指挥所。</p><p class="ql-block"> <b>10月28日</b>22时前,91团全部开拔到五圣山地域600高地附近,进入临战准备。其任务是: 1、担任反击597.9高地任务。 2、继友邻部队反击597.9高地后、投入继续反击并巩固该高地,拟于11月初投入战斗。</p><p class="ql-block"> <b>10月29日</b>:12军指示91团,在战前训练中应大力进行对敌坑道及地堡群之爆破演习。充分做好反击作战的战前准备工作。并送来作战炸药、手雷、爆破筒、电线等作战器材物资。</p><p class="ql-block"> <b>10月30日</b>:91团继续进行战斗动员、战术演习。 92团马不停蹄赶到防区进入44师132团阵地,团指挥所位于铁洞。在这一防区,92团开始熟悉地形、构筑工事。</p> <p class="ql-block">  <b>10月30日</b>晚,我军集中各炮群,以排山倒海之势展开大反击,开始了我志愿军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炮战。5分钟炮火急袭后,炮火延伸,我步兵佯攻,此时敌军从残破的工事中爬出,抢修工事,展开队形,等待我步兵冲击。然而我步兵并未冲击,炮火却杀了个回马枪,对已经展开的敌军再次进行了10分钟炮火急袭。如此反复数次,直接给敌军造成重大伤亡,摧毁敌工事70%以上,为我步兵冲击扫清了障碍,使步兵得以较为顺利地夺回阵地。</p><p class="ql-block"> 从10月30日15军对597.9高地实施大反击,战至11月2日凌晨四时五十分,共投入45师、29师20多个连队,连续作战,10月30日夜,恢复597.9高地西北山梁4、5、6、0号表面阵地;110月31日夜,恢复主峰3号、9号、10、1号阵地。而东北山侧之美军称为珍妮峰的<b>2号阵地、8号阵地、桑德山的11号阵地</b>上仍有南朝鲜军两个连利用险要地形进行顽抗。</p> <p class="ql-block">  <b>10月31日</b>:31师前指下达指令:91团4、8、7连,进入781高地(五圣山与上甘岭之间)集结,准备投入战斗。根据15军的前期经验,据此,12军要求上阵的指战员,尽量多带弹药;冲锋枪手每人至少带500发子弹、2个莫洛托夫手雷、10颗手榴弹、1个炸药包;<b>步枪手放弃携带步枪、改为携带自动武器或徒手</b>;徒手者每人至少带2根爆破筒、6颗莫洛托夫手雷、4颗手榴弹、2枚甲级手榴弹。尽管增加负荷较重,但是弹药火器准备较为充分。并要求每个战士,必须<b>携带工兵锹/镐一把和麻袋</b>(用麻袋装手榴弹),以利于随时就便构筑和抢修工事,更好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p><p class="ql-block"> <b>11月1日</b>:由于上甘岭之战的激烈程度不断升级,3兵团副司令王近山再次直接下令,<b>三调93团</b>:“<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91团决于今夜投入战斗。为坚决彻底打败敌人之进攻,决定93团换下后即留15军作91团之预备队</span>”。正在向谷山行进的93团接到命令,就地停止,全军调头,北上改南下。团长李基中立即往15军受领参战到达地域位置之任务。93团抵达上甘岭附近塔洞、梅桧里地区集结,后到达德岘里、新岱、石岘一带。同日15军发出指示:“<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军部队</span><b style="font-size:15px;">在12军31师、各炮兵部队支援下</b><span style="font-size:15px;">,必须粉碎敌人攻势,更多的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全部恢复阵地。……134团应撤离现阵地整补。135团部队消耗过大不应再参加反击作战,但他们情况熟悉,应协助86团、</span><b style="font-size:15px;">91团作战</b><span style="font-size:15px;">。133团战斗实力与135团相同,应照135团的办法协同87团、</span><b style="font-size:15px;">93团作战</b><span style="font-size:15px;">,共同完成任务,创造共同的荣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第十二军参加上甘岭战役作战示意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主图说明</b><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主图标识的虚线红蓝线,为12军31师11月1日,接防15军阵地时,敌我前沿态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主图“虚线红蓝线”前方的“实线间断红蓝线”标识,为12军31师、34师106团于12月15日将阵地交防给15军时的敌我前沿态势。</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上甘岭战役要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两个小黑框内的文字说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上方小黑框图内文字:我参加上甘岭作战</span><b style="font-size:15px;">四个炮兵阵地</b><span style="font-size:15px;">的炮兵:火箭炮209团、炮兵9团3营;炮兵11团1营、2营;炮兵20团2营、3营;炮兵28团1营;炮兵29团1营;炮兵30团2营;60军野炮营;82迫击炮52门。82迫击炮52门。高炮610团、高炮20营、高炮35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下方小黑框图内文字:敌进攻上甘岭地区之兵力为计:美7师、美空降187团、阿比西尼亚营、哥伦比亚营、南第2师、南第9师等共约6万余人。105公厘以上口径大炮324门;坦克176辆;出动了飞机三千多架次。</span></p> <p class="ql-block"><b>  11月1日</b>下午,91团奉命接手15军部队坚守的597.9高地阵地。18时,91团按既定的“<b>车轮大战</b>”法,8连先上,7连为预备队1梯队、4连为预备队2梯队……。首先以8连接守了597.9高地主峰3、9、10号阵地,而主峰西北0、4、5、6号阵地仍为15军29师防守。当晚,配合86团两次反击2、8、11号三个阵地,<b>战至11月2日拂晓3时,收复2、8号阵地</b>;成功的将597.9高地除11号阵地外的阵地全部收复。</p> <p class="ql-block">  就在12军31师91团正式投入上甘岭战斗的当天,1952年11月2日14点,20兵团发出向志愿军司令部建议电报:“<span style="font-size:15px;">自11月3日起,第12军正式归建第3兵团建制,解除第20兵团对12军的指挥权</span>”。</p><p class="ql-block"> 11月2日20点,志愿军司令部电示:“<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意第20兵团的建议。11月3日起,第12军归第3兵团建制,解除第20兵团对第12军之指挥关系。第20兵团与第12军直接电台联络可延至11月15日再解除</span>”。这时,<b>3兵团从预先透过志司指挥12军,转为正式拥有对12军的指挥权</b>,12军也就顺理成章回归3兵团战斗序列。</p><p class="ql-block">  11月2日晚上,王近山得到12军正式回归3兵团的命令,11月3日一早就打电话给已经在五圣山的12军副军长李德生,让他速到3兵团指挥部接受正式任务。李德生赶到3兵团司令部后,王近山严肃而又激动地对李德生说:“<span style="font-size:15px;">12军准备全军投入战斗,为了加强和统一前方作战指挥准备,成立五圣山前方指挥所由,你负责指挥12军、15军等所有在前线作战的部队,炮兵由炮7师师长颜伏负责指挥,战斗情况直接报兵团,你们注意协同</span>”。</p><p class="ql-block"> 随即在研究兵力部署上,王近山和杜义德拍板决定,<b>四调12军34师100团、106团,以及35师103团</b>,这三个团全部派往上甘岭地区,准备与敌展开决战。12军其他各部队(军部及34师师部、35师),也<b>全军取消休整停止北上立即掉头南下</b>,准备参加上甘岭战役。</p> <p class="ql-block">  11月1日,气急败坏的范佛里特不但刚刚把号称为<b>“白马师”的伪9师</b>调来接替伪2师来攻打597.9高地,还不惜血本地把美军空降187团1个营调来当步兵使用。</p> <p class="ql-block">  这个伪9师对志愿军3兵团来说还真不陌生,曾跟12军和38军各有交手。<b>跟12军之战是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东线战场上</b>,当时调到9兵团的12军,配合9兵团20军/27军在县里地区,开战仅仅数个小时就打垮了时属韩第三军团的伪3师和<b>伪9师</b>,惊慌失措的伪军们把大批的重装备都留给了志愿军。愤怒的李奇微在5月23日恼羞成怒地下令,<b>韩第三军团所属各师(下辖6、7、9三个师)从此全归美军直接指挥,空壳的韩第三军团限期解散,并立即撤销其建制番号</b>。经美军一年多的训练,这个重新组建并配备全套美军装备,并<b>直接归美军指挥的伪9师</b>(为区别第五次战役时的伪军,我且称其为<b>美伪9师</b>),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甘岭战役之前的白马山战斗中,</span>竟然挡住了当时隶属<b>3兵团的38军114师</b>的猛烈进攻。一下子咸鱼翻身,被吹成了“<b>白马师</b>”(<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时任美伪9师的师长金钟五,后来曾经担任韩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兼陆军参谋长;时任美伪9师参谋长的更有名,就是后来韩国的军人总统朴正熙</span>)。</p> <p class="ql-block">  <b>11月2日</b>8时,敌人的飞机、大炮像漂泼大雨般密级轰击597.9高地两个小时。10时,美7师31团(第4营+某部)、空降187团一个营和美伪9师30团,向我597.9高地发起猛烈进攻。91团8连4班坚守在<b>9号阵地</b>,8连4班在<b>蔡兴海</b>的指挥下,采用“包饺子”和“打空爆”两种打法,创造了歼敌400多,而自身受伤3人的奇迹。3兵团特别转发了91团8连4班的战斗经验。战后<b>蔡兴海跟黄继光、邱少云同榜荣立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b>。</p><p class="ql-block">  同日,伪9师30团1营攻击597.9高地的<b>3号阵地</b>,3营进攻<b>1、8号阵地</b>。在敌人猛烈攻击下,坚守3号阵地(主峰)的5班伤亡较大,8连长<b>张书林</b>遂将1排逐次加入战斗。战斗持续到16时,8连在粉碎了敌人在坦克支援下一个营兵力的进攻后,8连预备队只剩下六人了。就在这时,15军29师86团3连一个班长,满身血污,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8连副连长<b>冯保芝</b>,说他们1号阵地上就剩下他一个人了,请求支援。冯副连长略一沉思,便命令<b>王万成、朱有光、李世芳</b>三人,也就是预备队的一半人马<b>驰援1号阵地</b>。他们3人接受任务后,二话没说,各取了两根爆破筒,七八个手榴弹,挂上冲锋枪便出发了。<b>李士芳</b>身负重伤,倒在了冲向1号阵地的途中,朱有光、王万成继续奋勇向1号阵地冲去,一边冲一边端着枪拼命地扫射,然而敌人的数量太多,仍然涌上了阵地。已经负伤的<b>朱有光毫不犹豫地操起一根爆破筒</b>,一跃而起迎着弹雨冲进了敌群,“轰隆”一声巨响过后,硝烟尚未散尽,<b>王万成也抓起爆破筒</b>扑向了另一群敌军。随着又一声巨响……。他就是日后影片《英雄儿女》中主人公王成的原型。<b>朱有光、王万成两人荣立特等功</b>。</p><p class="ql-block">  美空降187团一个营扑向597.9高地<b>10号阵地</b>,当陆军使用的空降兵还真挺能打。“<span style="font-size:15px;">是日下午四点钟左右,美军空降营终于蛮悍地攻上597.9高地尖角部西侧的10号阵地。可是,美国人成功的喜悦像打了个水漂,一闪即逝。十几个志愿军士兵比他们更骁勇地跟随支援炮火的弹着点,玩儿命地冲过来,进行阵地内反击,面抵面地一阵对射,把阵地重新夺回来”(《解密上甘岭》)</span>。傍晚5点,美空降187团发动最后一次猛攻。“<span style="font-size:15px;">两个连的美军为表示决一死战,一排一排互相用绳子拴住胳膊,跟栓蚂蚱似的串成串,压阵的是戴着白色袖章的督战队,谁敢后退一步就地枪决</span>”。我8连在纵深炮火支援下,击退了敌人最后的攻击。</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连续7小时的激烈战斗,先后击退敌一个班到一个营的40余次冲击。志司专门发来嘉奖电:“这样打下去,必能致敌死命!”</p><p class="ql-block">  91团正式参战第一天的激战,8连就打出<b>一位“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蔡兴海,两位特等功臣王万成和朱有光,一位一等功臣,还有一个一等功臣班8连4班。</b>顺便说一下,在《决战朝鲜》一书中,它把12军91团8连指导员刘怀珍给安排到15军了……。</p><p class="ql-block"> <b>11月2日,12军正式参战的第一天,也是上甘岭交战半个月来,第一次白天敌军没有将表面阵地夺去,这一夜也是我军无需组织力量反击的一晚。</b></p><p class="ql-block"> 当夜,按既定方针当夜由7连接替8连进入597.9高地主峰防御阵地。9连进入4、5、6号阵地坑道,随时准备支援7连作战。</p><p class="ql-block">  <b>11月3日</b>,91团7连投入战斗,坚守西北6、5、4、0、3号主峰、9、10号阵地。86团坚守1、2、7、8号阵地。这一天美军的炮火猛烈程度仅仅次于10月14日,而且范弗里特又将8英寸重炮增加到48门。伪2师31团于10时在强大炮火掩护下,首以1个营兵力分两路向我<b>9号、10号阵地</b>发起攻击,我7连以1个班逐次投入战斗,连续击退敌1个班至1个排的15次冲击。下午,91团李长生团长命令9连1排和4班增援7连。敌继以4个连分两路,每路以1个班至1个连连续冲击7次,都被我7连和9连1排所击退。15时至17时,敌继以两个连兵力向我行攻击8次又为我9连2排4班击退。至此,战斗结束,是夜我以9连接替7连防御。</p><p class="ql-block"> <b>11月4日</b>拂晓4时左右,91团侦查员发现美伪军在597.9高地正南一个杂树林里集结,凌晨4点30分,24门喀秋莎火箭炮按照侦察兵所报告的方位进行了齐射。384发火箭弹在38秒内将美军藏身的树林化为一片火海,无数的断肢、内脏、钢盔、武器的碎片像礼花一样炸散开来,形成了恐怖的一幕。没有人知道那一天美军的准确伤亡数字,只知道,美军直到中午12点才开始发动进攻,此时距离志愿军的炮击已经过去了整整7个小时!12时,敌以猛烈炮火向我轰击,并采取假延伸时打时停,企图诱我出工事用炮火杀伤。13时至15时,敌1个营兵力由西南无名高地进至9号、10号阵地前集结,准备发起攻击,遭我野榴炮火杀伤,失去战斗力。15时至17时,敌以两个连分别向我攻击3次,当敌进至距我30公尺时,为我短促火力结合纵深炮火击退。于是91团调整部署,9连撤下,<b>6连全部推至3号、9号、10号阵地</b>,以5连进入5号、6号坑道,为6连预备队。</p> <p class="ql-block">  <b>11月5日</b>3时起,敌以猛烈炮火向我轰击两小时。5时40分,伪9师30团和伪2师31团各以一个营分两路向<b>3、9、10号阵地</b>正面进攻,另一个连向<b>0号、4号阵地</b>之间实施迂回攻击,战况空前激烈。至<b>8时30分,6连伤亡较大,5连1排、2排分批投入战斗</b>,将敌击退。敌继以炮火、飞机、坦克进行1小时的火力准备,于9时30分又以一个营兵力向我攻击,12军31师91团<b>5连战士胡修道</b>和班长及另一名新战士负责坚守597.9高地3号阵地,在战友们全部伤亡后,<b>胡修道独自一人坚守3号阵地,打退敌人大大小小多次攻击,歼敌280余人。</b>战后胡修道<b>荣立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并被授予朝鲜“共和国英雄”,也是12军第三位“共和国英雄”。</b>电视剧《上甘岭》第二十三集里面的一人独战美伪军的镜头,应该就是<b>胡修道</b>!</p><p class="ql-block"><b> </b>11时至13时,敌又投入一个营,实施攻击,我投入5连3排阻击。敌不分队形,满山蜂拥而来,施行最后一次猛攻。坚守10号阵地的5连8班副班长<b>韩应国</b>,待敌冲至距我10米时,向敌投掷爆破筒,结合纵深火力将敌击退,战斗遂告结束。</p><p class="ql-block"> <b>11月5日15时</b>,在597.9高地吃尽了苦头的美军,停止了对这一阵地的进攻。韩《朝鲜战争》中这样说:“<span style="font-size:15px;">停止进攻‘三角’高地,是军团长决定的,自从‘摊牌作战’开始以来,美第7师打了12天,韩第2师打了11天,只是增加伤亡,加上‘阻击’棱线连日不断的血战,继续进攻也无所作为。因此,决定即日起结束‘三角’高地战斗</span>”。</p><p class="ql-block"> 美伪军停止了597.9高地的进攻,但是<b>仍坚守着11号阵地</b>。11月6日,美军无可奈何地宣布:“到现在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是打败了。”<span style="font-size:15px;">11月8日伪2师31团替换伪9师30团防守597.9高地的11号阵地。</span></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是91团参战以来最激烈的一天。91团团长李长生说:“<span style="font-size:15px;">自11月1日黄昏我团踏上上甘岭597.9高地至11月5日傍晚,敌人的最后一次进攻被打退了,这4天4夜是敌我争夺最紧张、最激烈的时间,是血与火交织的日日夜夜</span>”。</p><p class="ql-block"> 当晚,<b>93团1营</b>便赶来增援,晚8时,左翼友邻2号阵地被敌攻占时,我刚上阵地尚未接防的93团3连主动实施反冲击恢复了阵地,之后<b>接防了15军86团的1、2、8号阵地。此时12军93团接防了597.9高地,除仍被敌人占领11号阵地外的所有阵地。</b></p> <p class="ql-block">  记住这四个时间:</p><p class="ql-block"><b>10月20日,一调12军31师91团;</b></p><p class="ql-block"><b>10月25日,二调12军31师92团;</b></p><p class="ql-block"><b>11月1日,三调12军31师93团;</b></p><p class="ql-block"><b>11月3日,四调12军34师100团、106团,以及35师103团。</b>至此,12军全军南下投入上甘岭战役!</p> <p class="ql-block">  <b>11月6日</b>,在上甘岭前线指挥所的设立上,尽管战斗已经发展成战役规模,但李德生仍然决定把<b>前线指挥所设立在德山岘</b>(15军指挥所在道德洞,德山岘先后是原15军45师和12军31师的联合指挥所所在地),<b>李德生靠前指挥,把五圣山前线指挥所与31师指挥所合在一起</b>。12军军指又命令92团赶往五圣山方向,担任91团收复和巩固597.9高地的预备队,91团指挥所则设立在五圣山。<b>92团离开15军44师防区再次开拔</b>,于11月8日抵达五圣山附近。</p><p class="ql-block"> <b>11月7日</b>,北京批复,同意3兵团作战部署。毛主席以中央军委名义亲拟电文给志司:“<b>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战已发展成战役规模……</b>”。从此时开始,志愿军总部将<b>“597.9高地战斗”和“537.7高地北山战斗”,统称为“上甘岭战役”。</b></p><p class="ql-block"> <b>11月8日</b>夜里,92团刚刚抵达五圣山,团里干部正集合研究如何熟悉情况、以及如何配属91团作战的时候,师里又下达了新的命令:鉴于91团已经收复和巩固597.9高地,所以<b>92团的任务改为收复和巩固537.7高地北山。</b>十天内,92团已经<b>三次变更任务</b>。<b>首先是10月30日</b>任务是接替91团担任15军44师预备队;<b>接着11月6日</b>命令开赴五圣山,担任91团的预备队;<b>现在11月8日</b>晚,又受命反击537.7高地北山。每次变动任务准备工作都要重新开始。而这次从接受命令的<b>11月8日晚到11月11日</b>发起进攻,<b>只有三天的准备时间</b>,太仓促了!</p> <p class="ql-block">  <b>11月11日</b>,为保障92团反击537.7高地北山之战的顺利,93团9连当夜开始反击597.9高地之11号阵地,歼守敌伪2师31团一个加强连,93团9连荣立一等功。</p><p class="ql-block"> <b>11月12日</b>凌晨,敌军开始反扑,一天的激战,9连击退敌五个多连的27次冲击,以47人伤亡,歼敌570余人,牢牢守住阵地。<b>这一战12军涌现出三名“二级战斗英雄”</b>:<b>杨国良</b>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b>周平</b>,一等功、“二级战斗英雄”;<b>高良伦</b>,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p><p class="ql-block"> <b>11月12</b>日夜,93团2连接防597.7高地11号阵地。</p><p class="ql-block"> <b>11月13日</b>,93团2连于597.9之11号阵地击退敌1个营的攻击,打退敌人18次进攻,坚守11号阵地3天,最终巩固了11号阵地。至此,志愿军完全地占领和巩固了597.9高地!<b>93团2连随即在11号阵地设置高射机枪,以强有力的火力支援537.7高地北山</b>,有力地配合了92团537.7高地北山的反击战。2连1排荣立集体二等功。</p> <p class="ql-block">  <b>11月11日</b>,92团原计划17时30分对537.7高地北山的几个阵地发起攻击,因为<b>要紧急救助坑道中坚守的15军战友,故12军92团义不容辞的趁着雨雾,提前发起了攻击</b>。我军集中了70多门榴弹炮和加农炮、20余门大口径迫击炮和一个“喀秋莎”火箭炮团,于15时45分、16时10分和16时20分行三次向537.7高地北山的敌军阵地砸了上万发炮弹,这也是<b>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b>。16时26分,92团突击部队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发起了冲击。这时雨过天晴,坡陡路滑、部队携带弹药多,负荷太重,运动极不方便,加之攻击时间提前,1连不能按照预定部署冲锋,则及时调整战斗部署,由先期进入坑道的二梯队3排担任突击队,向6号阵地发起冲击,一举攻占。1连主力投入战斗后,与敌激战至天黑,遂全部<b>占领4号,5号、6号阵地</b>。7连发起冲击后,首先<b>攻占1号阵地,相继攻占2号、3号阵地</b>,但因干部伤亡,部队失掉指挥,队形混乱,部队挤于3号、7号阵地间鞍部,遭敌火力拦阻伤亡较大。4班长<b>郝兴文</b>挺身而出代理指挥,一鼓作气<b>攻占了7号、8号阵地</b>。战后<b>郝兴文立特等功、授“二级战斗英雄”</b>。8连1排由9号阵地西南迂回攻击,因事先未查清地形敌情,攻击开始后在西南山脚与敌纠缠,向9号阵地主峰攻击时伤亡较大失去战斗力,在9连1个班增援后,占领了<b>9号阵地</b>。这次战斗仅仅用时1小时40分,歼敌伪2师1个营。</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上甘岭山头早已被猛烈的炮火炸成约一米厚的粉尘状,在这及其恶劣的环境下枪械极易损坏。在这种面对面的交手战中,单兵爆炸武器成了士兵的最爱。<b>12军士兵最宠爱的就是手榴弹、反坦克手雷,爆破筒更是爱物</b>。有的战士连枪都不要,浑身上下缠满手榴弹手雷,就这样边炸边冲,边冲边炸,硬是将537.7高地北山炸得昏天黑地,一批批敌人倒在雨点般扔过来的手榴弹、手雷下,92团攻击部队在混沌的山头上,<b>用手榴弹炸下了537.7高地北山全部阵地。</b></p> <p class="ql-block"><b>  11月12日</b>3时30分,敌开始反攻,以伪2师1个营攻我7号阵地,战至8时30分我<b>7号阵地</b>战士击退敌15次冲击,弹药消耗殆尽,遂退守坑道。12时后,敌投入新生力量约两个营<b>攻击1号、2号、4号、5号、6号阵地</b>。14时40分,扼守5号、6号阵地的1连,在打退敌人二十多次进攻后,右翼阵地被敌人突破,左翼敌人也迂回上来,形势极为不利,也相继退守坑道。坚守1号阵地和9号阵地的3连和9连,抗击得十分顽强。战士们利用地形躲避敌人炮火袭击,机动灵活地运用“小兵群”战术,在工事被摧毁的情况下,开展“运动防御”,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守住了阵地。<b>扼守4号和6号阵地结合部的是曾平章小组</b>,在小组其他两位战友相继负伤退下阵地后,曾平章一人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在两个排的敌人涌进山凹时,<b>曾平章抄起一根爆破筒</b>冲进敌群与敌同归于尽。是12军继王万成、朱有光后又一位王成式战士,<b>曾平章记一等功、“二级战斗英雄”</b>。战至14时40分,我1连击退敌23次冲击,因右翼2号主峰为敌占领,左翼遭敌迂回,且伤亡较大遂退守坑道。17时战斗停止后,537.7高地北山除1、9号和6号阵地的反斜面仍被我控制,其余表面阵地又被敌人占领。</p><p class="ql-block">  <b>11月13日</b>,敌约1个营向我537.7高地北山1号阵地之9连1个班和3连1个班攻击。是夜我以5连和2连1个排实施反击,全部恢复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表面阵地。<b>92团3连1排在1号阵地坚守两天一夜,全排伤亡21人,战后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排”。</b></p><p class="ql-block"> <b>11月14日</b>,92团以2营6连投入7号阵地,协助5连坚守。5时起,敌以2个营逐次以班排兵力连续攻击40余次,均被击退,守住了7号阵地。6连7班长<b>程荣庆</b>先后右手右腿负重伤,眼睛被打瞎,肠子被打出来,仍坚持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b>程荣庆荣立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b>。就在7号阵地厮杀的不可开交之时,4连坚守的4、5、6号阵地也处于硝烟弥漫之中。其中5号阵地右翼仅剩<b>蒋永德</b>一人,但他始终“钉”在阵地上,使敌人不能前进一步。战后<b>蒋永德荣立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b>”。当夜因92团伤亡较大,遂将<b>93团2营投入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b>:6连防守1、2、3号阵地;5连防守4、5、6号阵地;4连进入448高地为营预备队。7、8、9号阵地仍由92团7连和9连组织防御。</p><p class="ql-block"> <b>11月15日</b>,敌约两个营向<b>93团2营6连坚守的1、2、3号阵地</b>,以及<b>93团5连坚守的5、6号阵地</b>发起攻击,激战终日我击退敌由1个班到1个连的冲锋34次。当我93团5连、6连击退敌7次冲锋后,两个连队仅仅剩下十几人了,因弹药将尽只能退守坑道。这时,预备队4连支援4、5、6号阵地,与5连协同作战。<b>5连8班立集体一等功,班长宋文兴立特等功</b>。与此同时7、8号阵地也遭敌一个营攻击,92团7连因兵力单薄,弹药接济不上,在击退敌人多次冲击后,退守坑道。当夜我相继反击夺回7号、8号表面阵地。团指决定93团3营接替2营防御537.7高地北山。副营长李维春率领7连坚守1、2、3号阵地;营参谋长赵小五率领8连坚守4、5、6号阵地。9连为预备队,对7、8号阵地进行机动防御,主要以火力控制。9号阵地仍由92团坚守。</p><p class="ql-block"> <b>11月16日</b>8时,敌重点向我4号、5号、6号阵地攻击,战至16时15分,敌一度突入我阵地,93团以8连7班结合纵深炮火实行阵内反冲击,将阵地收复。是日共击退敌1个班至1个连21次冲击。</p><p class="ql-block"> <b>11月17日</b>8时,敌以两个营兵力向我6号阵地进攻,激战至9时30分,左翼遭敌迂回,表面工事被敌占领。8连组织6号阵地坑道内预备力量实施反击,遭到注字洞南山敌人火力侧射,伤亡较大,反击失利。12时30分,3营预备队9连三个班在纵深炮火支援下,再次向敌人发起反击,取得成功。敌人趁9连刚恢复阵地,立足未稳,以猛烈炮火袭击,再次反扑。9连伤亡增大,支援分队又被敌人炮火拦阻,加之部队弹药将尽,4、5、6号阵地又复为敌占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天来仅仅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志愿军烈士就有十三人!93团团长李基中,这个铁打的汉子看着前方络绎不绝被抬下来的烈士,忍不住泪流满面。要知道伤员一般不下火线,烈士能抬下来的都是少数,在那种被炮火犁了一遍又一遍的地方,大多数人根本留不下全尸!</span></p><p class="ql-block"> 王近山<b>四调</b>的12军三个团,<b>103团</b>被调往西方山斗流峰担任15军44师预备队,前指总指挥<b>李德生手中只有100团和106团</b>这两个团了,而3兵团又希望把<b>100团留作决战</b>时用。于是李德生决定速调<b>106团接替93团,恢复并坚决扼守住537.7高地北山</b>,彻底粉碎敌人的企图。106团是四个营的加强团,每个营四个连,总共约2000人余人。11月14日,利用两个夜晚,分两批从文岩里乘炮兵部队抽调的汽车向五圣山开进,15日夜抵达距前沿约20公里的梅桧里集结。15日凌晨,团长武效贤在上所里北山观察537.7高地北山地形与纵深。17日,武效贤与政委于永贤决定:1连、8连和3连一个排第一波上去,天亮前与93团完成接防。</p><p class="ql-block"> <b>11月17日</b>夜,<b>31师奉军令将阵地移交34师106团</b>。在移交前,<b>93团3营参谋长赵小五</b>流着泪对前来接防的<b>106团8连指导员米玉岗</b>说:“你们放心,我们今夜12点钟前一定把表面阵地夺回来交给你们,我们93团接的是什么样阵地,就交给你们什么样的阵地!”18日4时,93团3营组织8连和9连连部及炊事班、7连1排和4连所有能够战斗的人员共40余人,由参谋长赵小五率领,在106团两个连加一个排的兵力配合下,采取夜摸方式,向占领4、5、6号表面阵地的敌军进行反击,<b>于18日拂晓前反击成功,全歼4号、5号、6号守敌。至此,除7号、8号表面阵地仍为敌占领外,其它阵地全为我控制。</b></p><p class="ql-block"> <b>11月18日</b>拂晓,31师93团3营将恢复的537.7高地北山阵地移交给34师106团。</p> <p class="ql-block">  <b>11月18日</b>凌晨,106团1营1连以三个班接防1、2、3号阵地;3营8连以三个班接守4、5、6号阵地;3连以一个排控制9号阵地。</p><p class="ql-block"> 106团刚接防还不到3小时,伪2师就开始了进攻,进攻的目标是6号阵地。敌军先是以4架飞机进行轰炸,接着又是长达近一小时的炮击。炮击过后,敌人以两个班、三个排、两个连,乃至一个营的递增兵力,向4、5、6号阵地及3、2、9号阵地发起一波接一波地进攻。战士们利用弹坑、山棱线奋勇抗击。此日106团打退了敌人19次的进攻。但6号阵地上坑道被炸塌,进出口被堵死,8连3排和连指挥所全部被埋在里面,连长<b>文法礼</b>等20余名同志光荣牺牲。106团拼死抗击,双方的激战一直持续到次日晚,终因部队伤亡过大,6号表面阵地落入敌手。<b>此战8连共被评出一等功臣3名、二等功臣4名、三等功臣34名,8连被评为上甘岭战役集体二等功臣连。</b>11月18日晚,7连接替8连。</p><p class="ql-block"> <b>11月19日</b>凌晨,新上来的7连继续抗击敌一个排至一个营的攻击。坚守6号阵地的1排长<b>黄启均</b>指挥全排沉着应战,待敌人进到30米以内,突然以手榴弹、手雷和爆破筒猛投,并用步谈机召唤炮兵火力杀伤敌人,粉碎敌人13次进攻。战至傍晚,由于伤亡巨大、补给增援困难,6号高地再度失守。入夜,我又以两个班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向立足未稳之敌,发起反击,经一小时激战,全歼守敌一个排,并击退敌人连续五次冲锋,我7连夺回4、5、6号高地。当晚阵地再交9连接替。</p><p class="ql-block"> <b>11月20日</b>凌晨4时,106团9连开始反击6号阵地。经数小时恶战,终于将6号阵地夺回。天刚亮,敌军就开始反扑,1班长<b>刘保成</b>率领五位战士向突入阵地的敌人反击,四位战士牺牲,他也胸部中弹,最后时刻,他握着爆破筒奋身扑向敌群,壮烈牺牲。<b>刘保成追记一等功、“二级战斗英雄”</b>。</p><p class="ql-block"> 坚守6号阵地的2营9连1班,有两个山东人高家兄弟,<b>哥哥叫高守余,弟弟叫高守荣</b>,又是一个班的战友。战斗中,弟弟受了重伤,高守余搂着弟弟急切地呼喊着!弟弟睁开眼睛、可是说不出话来。就在这时,敌人的炮弹、密如雨点般落下,敌人成群结队地扑向阵地,高守余放下弟弟,对弟弟讲:“等把敌人打退,就带你去治伤"。高守余一人坚守在6号阵地,战斗从拂晓到黄昏,口袋里只有三颗祖国慰问团带来的水果糖支撑着他,利用阵地的岩缝和弹坑,拉着受伤的身体和心中的悲愤,击退了敌军六次冲锋,用手榴弹杀敌120人,创造了朝鲜战争中单兵作战的奇迹。美国合众社记者肯尼德站在阳地村,隔着条小山沟,目睹了对面6号阵地上的这一作战奇迹。他飞跑回帐篷里,哒哒哒地在英文打字机上敲出这篇战地报道:“<span style="font-size:15px;">韩军冲上山顶,但是一个中国士兵站了起来,他挥舞着手臂向韩军投掷手榴弹,他几乎独自击破了这次进攻</span>”。战后<b>高守余立一等功、“二级战斗英雄”,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孤胆英雄”称号</b>。但9连终因伤亡过大,4、5、6号阵地失守。</p><p class="ql-block"> 经三天激战,首批上高地的106团三营伤亡600余人,已经连一个完整的排都没有了。团长武效贤只好将二营调了上来。<b>11月20日晚,2营上来接替3营防守</b>。</p><p class="ql-block"> <b>11月21日</b>凌晨2时,106团2营5连(1排为第一梯队,2排为第二梯队,3排和炮排为预备队),<b>再次反击4、5、6号阵地</b>,当我炮火准备时,敌人却向我进行炮火反击,並在我冲击道路上构成拦阻火力,造成部队接近阵地时,已遭敌炮杀伤近半,二梯队一个排在冲击出发地区,即遭到敌炮袭击,因此无力发展,6号阵地主锋仍为敌所控制。<b>21日晚</b>,5连3排反击6号阵地,部队利用了将近1个小时的时间摸到了敌人6号阵地的眼皮子底下,在21点10分发起进攻。仅仅10分钟就夺回了6号阵地,无人牺牲,只伤了4人。为了减少伤亡,决定<b>只坚守6号阵地,以火力控制4、5号阵地</b>。为策应5连3排的行动,1营1连组织两个排依托2号阵地同时反击7、8号阵地。在大量杀伤敌人后,又主动退回2号阵地。</p><p class="ql-block"> <b>三天三夜的拉锯战至此,106团已经投入了四个连的兵力,伤亡720多人!</b></p> <p class="ql-block">  这种打法把106团团长武效贤打急了,他可不愿干“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事。武效贤团长和于永贤政委一块去了前指,向总指挥李德生详细汇报了改变战法的具体方案。李德生副军长同意的新方案,并指示:“时间要缩短,1周,7天时间!”随后,详细地对兵力使用、侧方保障、步炮协同、筑城工作、通信联络、生活保障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p><p class="ql-block"> 回到团指挥所,武效贤和于永贤政委按改变战法的方案迅速调整部署:1营主要坚守2号阵地;2营主要坚守6号阵地,各营抓紧展开敌火力下的工程作业。先在2号和6号阵地反斜面突击构筑猫耳洞,再发展成小坑道,解决屯兵和粮弹的储存,保证要点争夺中后续力量的及时投入和弹药供应;组织小分队相机控制其他阵地,进行小兵群作战,密切步炮协同,保证炮兵火力射击的及时、准确。</p> <p class="ql-block">  由于537.7高地北山的7、8号阵地,距敌太近,无任何军事价值,也无任何坚守条件,根本不能摆兵,摆上多少死多少。光是在这两个阵地上与敌同归于尽的志愿军英雄就有十几个。<b>106团决心改变这种恶劣守势,不再继续为这两个阵地流血</b>。</p><p class="ql-block"> 新战法改变过去分兵把口,处处摆兵的僵硬战法;<b>采用集中兵力固守要点阵地,对次要阵地,改白天用炮火控制,夜晚用小部队伺机反击的战法</b>。由此决定:<b>7、8号阵地不放部队,用炮火控制它</b>!把这两个阵地作为用火力控制的“游击区”,以此来吸引、并拖住敌人,以便持久消耗敌军。</p> <p class="ql-block">  由于106团不再坚持“阵地每失必反”的原则,而是坚持“不让敌人上阵地”的底线,所以战斗伤亡逐步减少。在新战法指导下,106团越打越活,小股部队频频出击,打一把就走,捞一把就撤,绝无规律可循。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的争夺开始向志愿军有利的方向发展。</p><p class="ql-block"> 双方激战至<b>11月25日,也是通常所说上甘岭战役结束之日</b>。106团共歼敌1400余人,牢牢控制住537.7高地北山主峰及东北山腿北侧阵地。</p> <p class="ql-block">  <b>11月25日</b>,上甘岭战役正式结束。然而537.7高地北山作为独立的局部战斗还将继续!敌伪2师伤亡惨重后撤整补,由<b>美伪9师上来接防了伪2师防线</b>。</p><p class="ql-block"> <b>11月27日</b>,<b>31师将597.9高地阵地交与15军29师</b>,则12军31师参加上甘岭597.9高地的作战遂告结束。</p><p class="ql-block"> <b>11月28日</b>,上甘岭597.9高地已达巩固。537.7高地北山除7、8号阵地外,其余阵地为我控制。敌伪9师接替伪2师,尚无大攻企图。</p><p class="ql-block"> <b>11月30日</b>,根据兵团命令,李德生的前线指挥部解除指挥任务,交给29师指挥收尾。</p><p class="ql-block"> <b>12月1日</b>,12军命令93团1营2连和3连,及91团4连作为106团预备队。</p><p class="ql-block"> <b>12月3日</b>,这个刚刚在597.9高地被痛揍了一顿的美伪9师,伤疤未好就忘了疼,经过一周的准备,天刚亮,就出动飞机200余架次,对106团阵地、指挥所、炮兵阵地、后方地域进行猛烈轰炸。下午2点,美伪9师继续集中100多门火炮对537.7高地1、6、9号阵地轰击,随后以两个营兵力组成密集队形向537.7高地北山阵地冲击。结果特别简单,106团一个营在炮兵纵深火力支援下,采用小兵群战术针锋相对,打得美伪9师满山乱滚。至黄昏时分,美伪9师发起的11次冲锋全部被击溃。106团奇迹般的仅以伤亡8人的代价,就粉碎了美伪9师接防后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p><p class="ql-block"> <b>12月4日</b>,美伪9师再次以两个个连的兵力向106团坚守的2号阵地和6号阵地进攻,均被击退。咱12军106团还真是给力,白马山上的硝烟刚散,就替万岁军38军出了一口恶气。</p><p class="ql-block"> <b>12月7日</b>晚,尚未参加过战斗的新生力量-31师91团4连接替106团防守的537.7高地北山6号阵地。</p><p class="ql-block"> <b>12月10日</b>,兵团通知:106团于11日晚开始撤出阵地,于15日撤完。</p><p class="ql-block"> <b>12月13日</b>8时30分,美伪9师两个连采取两翼迂回手段向6号阵地两翼攻击,被91团4连痛击。106团除6连和8连外,其余部队已经撤出。</p><p class="ql-block"> 经此一战,美伪军也被打得没了脾气,再也没有发动过大规模进攻,秦基伟军长高兴地对武效贤说:“你行啊!你们把这个硬骨头硬是啃下来了!我们15军谢谢你!”</p><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出,在对537.7高地北山(狙击兵岭)的反复争夺战中,<b>12军与15军最大的战法不同是</b>:12军不再坚持对537.7高地北山寸土必争的策略,结束了我军在537.7高地北山的“投入部队收复阵地--伤亡惨重丢失阵地--再投入新的部队”这一恶性循环。</p><p class="ql-block">  王近山在后来总结上甘岭战术运用时指出:这次战斗是两种打法,<b>一种是12军采取稳步的、持续的、“小兵群”之打法</b>,这是单兵运作的高度发展,战斗组织得好,步炮协同好、通信联络好。<b>另一种打法是急躁的、急于求成,使用大兵力</b>,这种打法在现代战争中将增加许多伤亡。若我们都能采取12军这种打法,则可少伤亡3000人。</p><p class="ql-block">  <b>12月15日</b>,在坚持战斗28天后,106团终于完成了“打到底、收摊子”的任务,全面恢复和巩固了537.7高地北山的阵地,<b>完成使命将537.7高地北山移交给15军29师</b>。106团6连、8连于15日全部撤下,<b>91团4连16日撤下</b>。12军了结束上甘岭的全部战斗,把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交给15军,<b>几乎没有任何休整就转战到朝鲜东海岸元山的反两栖登陆之战</b>。</p> <p class="ql-block"><b>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一线人员伤亡人数:</b></p><p class="ql-block"> 在597.9高地(三角形山):15军约6200人伤亡;12军91团伤亡约800人。两军共计伤亡约7000人。</p><p class="ql-block"> 在537.7高地北山(狙击兵岭):15军约5300人伤亡;12军92团伤亡约1400人,93团伤亡约800人,106团伤亡约1200人,12军总计伤亡3400人。两军共计伤亡约8700人。</p><p class="ql-block"> 志愿军在两个高地共计伤亡约15700人,其中12军伤亡约4200人(肖永银说是4500人)。</p> <p class="ql-block">  <b>上甘岭战役一战,15军涌现出12347名功臣,约占在其朝鲜战场三年立功人总数的91.76%。</b>其中:朝鲜共和国英雄3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1名黄继光,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2名),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26名,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3名,特等功臣15名、一等功臣137名;二等功臣671名,三等功臣11490名;15军三年朝鲜战场总共有功臣13456位,另有1109名(包括邱少云)产生于其他战斗中。</p> <p class="ql-block">  而<b>12军在上甘岭战役中</b>,涌现出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1名胡修道,此外还有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6名、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5名、一等功臣二级工作模范1名、特等功臣5名、一等功臣41名、二级英雄单位1个、一等功臣单位11个,我没有查到在上甘岭战役中12军的二三等功臣数量。不过,<b>12军在朝鲜三年战斗中,总共有功臣14484名</b>(大于15军),其中:<b>朝鲜共和国英雄3名</b>(上甘岭的胡修道,金城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伍先华、杨春增2人,占整个志愿军的1/4),二级战斗英雄22名,一二等功臣1269名,三等功臣13190名。</p> <p class="ql-block">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不但有15军(<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个团</span>)和12军(<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个团</span>)指战员的前赴后继,还有功不可没的炮兵部队强大炮火支援,也有后勤运输和医疗救治人员的热血保障,当然也离不开志司和3兵团的统筹指挥。若仅仅从一线参战部队而言,历史应该这样记述上甘岭战役:<b>15军的坚毅抵抗是上甘岭战役胜利的基础,12军的灵活战法是上甘岭战役胜利的关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甘岭战役,始于15军,胜于12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