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合阳洽川湿地公园处女泉,韩城司马迁墓和祠,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纪念地。

寶龍

<p class="ql-block">洽川处女泉得名来源于当地一个古老的民俗,周武王的母亲太姒在出嫁前由姊妹陪伴到该泉洗浴净身。在幽静的黄河滩涂之中,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怀抱里,飘浮着白云的蓝天下,茂密的芦苇围成一道天然屏障,用清纯的泉水洗去姑娘满 身的尘土和疲劳,光彩照人地去迎接人生的幸福时刻,泉由此而得名。这就是所谓的处女泉。</p> <p class="ql-block">处女泉是一个泉群,大小泉眼一共10650个。小者如蚁穴,大的似车轮,站在 泉边望去泉水冲起金黄的细沙,汇集成了一个巨大的蝶状,故有“蝴蝶泉”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泉水常年温度保持在31℃,冲力极大, 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动,如绸拂身,有 “沙浪浴”之美誉。清波荡漾,鱼翔浅底,使人流涟忘返,久不离去。泉水含有人体 需要的氮、磷、钾、锶、铜等多种微量元素,经常洗浴,可以祛病健身,益寿延年。</p> <p class="ql-block">得益于处女泉灵气的滋润,洽川自古以来多出美女、才女。人称"四圣母"的大禹的母亲、商汤的妃子、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妃子太姒,她们的故乡都在这里。太姒,便是洽川美女中的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墓和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乡芝川镇南的高岗上,始建于西晋永嘉三年(310年),占地4.5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共分四个高台,各台之间由石阶相连,层层上升,共九十九级。每座台前立有一个木牌坊,自下而上,第一台牌坊上书“高山仰止”四个字,第二坊上书“龙门才子故里”六个字,第三坊上书“河山之阳”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祠庙的第三台上有献殿和寝宫,内祀司马迁的塑像。塑像方脸长须,双眉入鬓。殿宇和山门都是宋代的建筑结构。祠内还保存有许多历代名人墨客凭吊题咏的碑石。</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台是司马迁墓,墓前有一通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汉太史公墓”碑,墓冢上有一株古柏。</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墓位于司马迁祠院后,经西晋、宋、金、元、清五次修葺。墓系砖砌,呈圆形,高2.15米,周长13.19米。墓壁周围嵌有砖雕八卦图案和花卉图案16幅,墓顶古柏一株,树分五枝,称“五子登科柏”。墓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题书。</p> <p class="ql-block">位于司马迁墓和祠山脚下的徐村主要由姓同的和姓冯的人家组成,他们千百年来自称是司马迁的后裔,据说“冯”姓是司马迁大儿子司马临的后代,“同”姓是司马迁二儿子司马观的后代。两姓亲如一家,但从不通婚。先前司马迁受刑入狱,有好心人向家乡通风报信,为免株连儿女,不得不改姓。“同”、“冯”二字皆取“通”和“风”的谐音,又包含了原姓“司”、“马”两字。</p> <p class="ql-block">《周礼》记载,古时候有种叫做"魍象"的怪物,会吃掉亡故人的肝脑,但却害怕柏树的气味。为了保护故去的人,人们才会选择种植柏树。司马迁墓上的这棵柏树不仅能预防怪物,还有更好的寓意。每年高考前,很多高考学子会前来祭拜,沾沾一代伟人的灵气,希望考取好成绩。</p> <p class="ql-block">《货殖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六十九。</p> <p class="ql-block">“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而言。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在内。翦伯赞曾高度评价司马迁“以锐利的眼光,注视着社会经济方面,而写成其有名的《货殖列传》”。</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的财富观是非常现实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记述了许多富商大贾的传奇致富,也记述了一些靠盗墓犯法、赌博恶业发家的人。还有卖浆水致富、磨刀致富、卖小食品致富、兽医致富的人。除盗墓赌博之外,司马迁对这些致富都是肯定的。司马迁充分体会到财富对人的重要性。中国这块土地自古养官不养民,官有俸禄,民不但要自食其力,还要抽粮纳税养官。</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货殖列传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p> <p class="ql-block">在司马迁墓的左侧山上,还有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制造事端侵华,特别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全面侵华的野心完全暴露。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在全面抗战路线指引下,与国民党多次谈判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下辖一一五师、一二〇师和一二九师。八路军总部及各师主力分批于1937年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从驻地陕西泾阳县、富平县等地出发经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由三块高大的竖向碑体和八个船型基座组成,碑体寓意当年东渡黄河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一一五师、一二〇师和一二九师),碑体下为曲面党徽,将三个主碑紧密联系在一起,寓意八路军三个主力师由党统一领导是取得胜利的保证,基座寓意扬帆东渡的八路军和艰辛的八年全面抗战。基座托起的横碑刻有原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开国上将萧克题写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14个大字,横碑中部安放着一顶八角“红军军帽”,寓意八路军由红军改编,再将红军军帽还给抗日烈士,军帽表达了人们对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将士的怀念之情。整个纪念碑高12米,宽12米,有“双十二”事变促进国共合作、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之寓意。碑体后部为一圆形花坛,将代表三个主力师的碑体完整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花坛中间立副碑一座,记载着建碑的过程和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