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躺平表现为懒惰(快速进入舒适区)、上瘾(对点子产品依赖放弃努力即时满足)、自我封闭(不与外界现实交流)等等,然而这些都是结果不是原因,其深层是焦虑。</p><p class="ql-block"> 无止境的焦虑导致无止境的躺平。躺平的人自我评价低,觉得自己差劲不被人喜欢,一直自我否认、常将自己贴标签思索如何存在于这个世界,自我怀疑形成习惯又缺乏情绪出口,在沮丧、难受到一定程度后无法坚持,然后决定换个环境(虚拟现实)、换一些人重新开始。</p><p class="ql-block"> 所以绝大多数人在躺平初期没有放弃自己,距离彻底摆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是焦虑促使他走到这一步的,焦虑着放松导致拖延和懒惰,焦虑着娱乐则趋向于上瘾,焦虑着独处就会趋向于自我封闭。懒惰、上瘾、自我封闭都是正常放松、正常娱乐、正常独处时有了焦虑的参与而导致的结果,是焦虑的不同表现。</p><p class="ql-block"> 带着焦虑去放松、去娱乐、去独处,会导致更大的焦虑,因为、显然,这样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找错了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向,原本自我评价就低,这样进而进一步加深了自我怀疑,进而进一步自我否认:“我怎么这么差?!”“我怎么管不住自己?!”“我还有时间有机会吗?是不是已经不可能回去了?”本来就虚弱的能量、却又消耗在无尽的精神内耗里,最后能量耗尽,给出自己肯定的答复:我确实已经回不去了。于是彻底摆烂,彻底躺平。</p><p class="ql-block"> 对于躺平休学在家的孩子,你能让他不懒惰、不打游戏、不闷在家里而出去社交出去游玩“散心”吗?做不到,在正常状况下都无法阻止正常人放松、娱乐、独处,现在孩子向外行走的精神能量几乎耗尽,让他振作精神积极面对外界,根本无法做到。无法阻止他打游戏,无法阻止他懒散、不出门(孩子的这些状况,从其发生、演变的历程而言,都是正常的、自然而然的、必然发生的),那么就不要试图阻止它了,不要把精力放在试图减少甚至消除这些外在表现上,不要再做扬汤止沸的事情了,要把精力放在减少以至于消除促成这些表现、这些结果的成因上,釜底抽薪。</p><p class="ql-block"> 焦虑是其成因,清除他的焦虑不能做到,那就尽力缓解他的焦虑。不能做到让孩子变好,就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让他变得更糟。所以,躺平在家孩子的父母,不要再给孩子学习、事业上的压力,因为正是因为孩子没处理好他面对的那些压力他才变得焦虑,才躺平的,要像对待孩子正常时候那样对待他:允许他放松、允许他娱乐游戏、允许他独处,绝不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不能认为孩子这样的表现是不正常的、内心里这么想也不行,因为你的内心如何、孩子能感受到觉察到接受到的。</p><p class="ql-block"> 花径家庭教育“无分别的爱”在这里适用,恰如其分,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一切,无分别的爱自己的孩子,不管他躺平表现为懒惰、游戏上瘾、自我封闭还是歇斯底里,都能接得住、都能接纳。当孩子减少、停止了焦虑,他的所作所为就全部变成正常人的放松、正常人的娱乐、正常人的独处,他就开始有了精神力量应对外部现实世界了。</p><p class="ql-block"> 告诉孩子:要放松就彻底放松,不要有任何其他的情绪,放松得纯粹、放松得干净;要玩游戏就玩得舒服玩得尽兴,绝不参杂其他情绪,不在玩游戏时想着杂七杂八;独自在家,就不要想着外边的、其他的事,也不想跟他人的关系,不想跟他人联系这很正常,不能因此而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不想做事就不做,不想出门看见他人它事就不出去,想玩游戏就玩得尽兴,这都很正常,当孩子和自己的心在一起这么做的时候,他就开始减少焦虑、停止焦虑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家长能做的,也是家长该做的。一直妄图做一些你的能力和认知水平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同时在你作为父母痛苦的过程中,跟孩子反复拉扯,就加剧了双方的焦虑,于是一切都轮回着下降、螺旋式下降,事情就变得越来越坏。减轻焦虑、停止焦虑,就防止了事情越来越坏,允许孩子就是放过自己,反之亦然、允许自己也就放过了孩子。在观察孩子时,不带任何评价,没有任何分别心,当搞清楚了事情的起因,你的能力和认知水平就提高了,就像花径家庭疗愈那样“看见即疗愈”,事情就变好了。</p><p class="ql-block"> 鲁米的诗《当我看见》:</p><p class="ql-block">我看见你的冷漠,</p><p class="ql-block">我想去温暖这个冷漠;</p><p class="ql-block">我看见你的痛苦,</p><p class="ql-block">却想去结束这个痛苦;</p><p class="ql-block">我看到,</p><p class="ql-block">其实我并没有陪陪你的痛苦;</p><p class="ql-block">我看见你的自私,</p><p class="ql-block">却去评判你的自私;</p><p class="ql-block">我看到,</p><p class="ql-block">其实真正涌动着的,</p><p class="ql-block">是我的自私;</p><p class="ql-block">我看到你的愤怒,</p><p class="ql-block">却想躲开你的愤怒;</p><p class="ql-block">我看到,</p><p class="ql-block">其实我没有允许,</p><p class="ql-block">你可以愤怒;</p><p class="ql-block">我看见你的焦虑,</p><p class="ql-block">却去担心你的焦虑;</p><p class="ql-block">我看到,</p><p class="ql-block">其实我已开始陷入焦虑;</p><p class="ql-block">我看到你的无力,</p><p class="ql-block">却不知道要伸哪只手来抱你;</p><p class="ql-block">我看到,</p><p class="ql-block">其实当下我也无力。</p><p class="ql-block">如果对于看见,</p><p class="ql-block">只是看见,</p><p class="ql-block">并接纳所有的看见,</p><p class="ql-block">而不是想要马上去改变;</p><p class="ql-block">透过看见,</p><p class="ql-block">我看见了自己,</p><p class="ql-block">也看到生命原本的纯粹和全然。</p><p class="ql-block">(诗及文本中心内容,源自吴晓杨的视频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