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每一条深巷都诉说着故事

八两以上

<h3></h3><h1>西江月·咏恩阳古镇</h1><div><br>岁月沉淀似画,<br>时光静好如家。<br>青石古道通天下,<br>小巷深处人家。<br><p></p><h1><br></h1>石梯长街高塔,<br>夕阳流水残霞,<br><p></p><p>闲来漫步醉天涯,<br>一曲清歌芳华。</p><p></p></div> <h1>苍苍茫茫米仓道上的巴中恩阳古镇,历千年沧桑仍不衰,经风雨剥蚀而尤盛。</h1> <h1>迎面而来的起凤桥虽少了些岁月感,但气势却很磅礴,恢弘的横跨在恩阳河上。</h1> <h1>跨过富有美丽传说的起凤桥,颇有特色的恩阳标志性坐标“早晚恩阳”让人有些惊喜,有些亲切。</h1> <h1>桥下,在阳光映射下清澈见底的恩阳河水,平缓流动,就像时光缓缓,这里的人亦悠然。</h1> <h1>在桥的那边,山的下边,恩阳古镇续写一千多年的历史。</h1> <h1>清道光年间修建的万寿宫豪横地伫立在凤廊桥头,默默地目送着恩阳河西来东往。</h1> <h1>高大苍朴的风火墙给人一种威严和肃穆</h1> <h1>历经沧桑,古镇愈加平和,愈加温婉,愈加坦然。</h1> <h1>作为具有举办公益慈善事业和社会活动中心的万寿宫,至今还履行着起社会职责。</h1> <h1>万寿宫内的戏楼小巧玲珑,装饰华丽极其壮观</h1> <h1>戏楼两则是专供贵宾看戏的,内设极尽奢华。</h1> <h1>台下场地供一般观众享用</h1> <h1>快节奏的生活,悠悠扬扬的戏剧在这里和谐共生。</h1> <h1>沿着青石铺就的路面,青石垒砌的台阶进入到了古镇。</h1> <h1>古镇错落有致、层叠弯曲,街市空间与自然起伏的地貌,体现出古镇与自然完美的结合,低矮的房檐和长长的绣楼呈现出古镇独特的生活和传统遗风。</h1> <h1>青瓦屋面极其壮观,古老历史印记散发着浓郁雅致和古典。</h1> <h1>泛着历史光芒的青瓦自有一番悠悠韵致,每一匹瓦都有一个专属的故事。</h1> <h1>白墙之美,黛瓦最懂,黛瓦之精,白墙最晓,既感动于它的人文情怀,还沉醉于这种留白建筑。</h1> <h1>瓦屋上的苔痕、落叶、风火墙的雨迹如山水画般,看着它们如同看古镇的过往,看时光里闪着粼粼波光的人情。</h1> <h1> 巴山背二哥的雕塑栩栩如生,那一身肌肉,那坚定的眼神,给人一种力量感,更有一种时代感。</h1> <h1>古镇分布在高低不一的地形之上,顺势而建,该直则直,宜弯则弯,能方则方,可圆则圆。</h1> <h1>泛着幽幽青光的每一块青石板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h1> <h1>古色古香的街道,仿佛是一条时空隧道,将我们带回那个繁华的古代。街道两旁,林立着一片片错落有致的古建筑,黑瓦白墙,飞檐翘角,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仿佛在述说着古老的故事。</h1> <h1>街道曲折幽深而又宽窄不一,各具格式,绝无雷同,混杂中见协调,协调中见特色,特色中显沧桑。</h1> <h1>古朴的味道,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h1> <h1>恩阳镇保存完好的古老街道28条,小巷子很多,而这些巷子总给我很多神秘的感觉,走进去,看看阶梯上的历史岁月,走进去,听听深巷里诉说着的故事。</h1> <h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恩阳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带,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五年,红四方面军在恩阳建立了完整的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李先念、徐向前,当然还有张国焘等在这里进行了三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古镇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这些红色印迹。</h1> <h1>红军文化遗址、旧址、石刻标语增添了古镇的文化底蕴。</h1> <h1>红色遗迹在古镇尤为集中,众多的红色旧址,旧址原貌未改,均树有保护标志。</h1> <h1>当时的恩阳镇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李先念当军政委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曾在此设军部;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所赞颂的红军战士张思德,曾在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读书。</h1> <h1>列宁模范学校旧址。张思德曾在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读书。</h1> <h1>川陕省恩阳县革命委员会旧址</h1> <h1>川陕省恩阳县苏维埃旧址</h1> <h1>红色遗址无不保留了红军离开时的样貌,给人感觉他们只是暂时离开,会马上归来。</h1> <h1>小巧玲珑的木质楼阁,精美绝伦的雕梁画栋,青瓦白墙、高低错落的石板台阶、低矮的房檐和长长的绣楼,徽派风格的建筑。</h1> <h1>那层叠弯曲的街市、风韵独特的吊脚楼、饱经风霜的青石街面与自然起伏的地貌相互映衬。</h1> <h1>经过千年洗礼的大栈房,越发平和、越发温润、越发淡然。</h1> <h1>满眼的青砖黛瓦凝固了悠悠岁月,其明清时代特有的原始建筑风貌鳞次栉比,而大栈房是其中最为别致的一处。</h1> <h1>作为当时米仓古道上最大的客栈之一,历经岁月洗礼,如今依然保留着四合院的独特格局,虽然成色还欠岁月感,但展现徽派建筑的空透,倒也拿捏得宛若天成。</h1> <h1>飞檐青瓦,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勒出天空的轮廓线</h1> <h1>窗檩梁柱,雕花锦嵌,草木虫鱼,神形各异,又现川北民居的意趣,丰富非凡。</h1> <h1>大栈房就是一个江湖,大栈房主人不仅守护在此,奔波于生计,更是在迎来送往中看尽人世百态。即便如此,依旧初心不改,为过往的旅客照亮疲惫的旅途,提供舒适的住处。</h1> <h1>在岁月长河的流转中,大栈房依旧大门敞开,静静的诉说着往来商客的留下的动人故事。</h1> <h1>胡家大院是恩阳古镇首屈一指的富户胡氏家族的老宅。</h1> <h1>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精美的门楼,石刻的对联,高高的门槛,青石门墩,那气派就给人一种先声夺人之势</h1> <h1>青瓦白墙映衬着碧水红花,妙如泼墨成画</h1> <h1>庭深院阔彰显出祖训族规,功在耕读传家。</h1> <h1>在胡家大院,你能感觉到历史风韵和城市记忆巧妙地糅合了古老恩阳传统院落的慢生活,让人沉浸其间不能自拔,不愿自拔。</h1> <h1>整座建筑为二进式四合院,有前后两个天井,因为是沿着街,傍着山的建筑,所以院内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整体为穿斗梁架结构,歇山式小青瓦屋面,属川北干栏式建筑。</h1> <h1>踏进这座古老傲然中又烟火味浓郁的古镇,真正触摸到恩阳的肌肤,才有了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感,才知道人们为什么那么津津乐道于恩阳的一切。</h1> <h1>向上的石梯,这么多年了,还在蜿蜒向上,这一级级,记录下曾经的、如今的市井繁华。</h1> <h1>很多老屋看起来摇摇欲坠,歪歪斜斜,但是却依然坚固,屹立百年不倒。</h1> <h1>特别钟情古镇的青瓦屋,犹如一首诗,被氤氲的笔墨点染。</h1> <h1>房顶覆盖灰瓦,沧桑古朴,民居承载着古镇的历史和文化,每一座都是凝固的艺术。</h1> <h1>原始的青石板街道,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居住在老房子里的也都是原住民。</h1> <h1>古镇遗世而独立,仿佛从未被打扰过。其独特的宁静之美,成为人们访古探幽的最佳目的地。</h1> <h1>恩阳是真正的、纯粹的古镇,这里没有太浓的商业气息,与常见的古镇有点儿不合群,没有叫卖声,没有人向你推荐特产,没有人拉你住店、吃饭、购物,没有浮躁和喧嚣,有的只是静和纯。人们就那么一如既往地、悠闲地、自在地生活着,打理着古镇的朝朝暮暮,塑造着古镇的岁岁年年,构成了古镇的“众生图腾”。</h1> <h1>大榕树下的老茶馆,一张桌子四张条凳,一碗热气腾腾的盖碗茶,三五人谈天说地,淡淡的茶香飘着浓浓的川北风情,不大的古镇有着很多家茶馆,它虽不如城市中茶楼那样富丽堂皇,但却透着几分古朴。</h1> <h1>时光、岁月在这里漫步,似乎停滞不前。</h1> <h1>很有特色美食让人一步三回头的吸引着吃货。</h1> <h1>十大碗是很有名气的,特别是那坨子肉,肥而不腻,一口下去,那真是软糯化渣,嘴角流油,那一股荡气在肠胃回旋荡漾。</h1> <h1>各种小吃遍布古镇的每一个角落,诱惑着人们的味觉,刺激着人们味蕾。经不起考验的人很多,受不住诱惑的人很多。在不拿枪的敌人面前打了败仗不仅毫无愧色,反而洋洋得意,沾沾自喜。</h1> <h1>恩阳本身就是一首对大地的赞美诗。它扩展了人们对山水的理解。田野、溪涧、山坡、满枝的果实,招摇的三角梅,在明亮而清晰的色彩里绽放。</h1> <h1>古镇的生活就像恩阳河的河水一样,缓慢、悠然。</h1> <h1>木门、炊烟、门廊、飞檐、鸟鸣、白鹭的飞翔。在这里,感受不是物质的,而是一个现存的真实。</h1> <h1>行走在高高低低的石阶,整齐划一的青石板路面,看那延伸出墙面的骑门柜台,低矮的房檐和长长的绣楼,平平仄仄的青石板路,高高低低的青石阶梯,一步一步、一级一级都承载了无数人的辛劳,展现了无数人对未来的希冀,他们让古镇的古韵悠远,让古镇活态的长存。</h1><br> <h1>一切的一切都蕴含在它永远的宁静里,融合在山影、田地、树木、古桥、寺庙、天空和流水里。这一切是一个整体。</h1> <h1>虽只是“点水式”的走走停停,却显示出别样的意趣,岁月剥蚀,房屋依然,古风犹存。古老宁静的街道,似乎在无声的诉说曾经的绮丽风光与奇异民俗,置身其间,不由心生向往,尘世的纷扰和喧嚣不知不觉便湮没于这片质朴自然之中。</h1> <h1>离开古镇,一种蓦然而生的羡慕竟久久挥之不去,羡慕能生活在这里的人,羡慕他们能沐浴灵秀山水,淳朴乡风。</h1> <h1>遗憾的是,尚未尽兴,又匆匆挥一挥衣袖而作别。也许自己注定只是一个匆匆过客。</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