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向标老师在群里发起如下讨论:“一流作品写人心,二流作品写人生,三流作品写生存,四流作品写生活,五流作品写故事,六流作品写事故,末流作品唱颂歌,不入流的泄私愤。”以上说法对吗?</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种关于作品层次的划分的讨论,能引发人们对于作品深度与价值的认识及深思。</p><p class="ql-block">首先,为何会有这种层次划分的声音呢?大概基于以下考量:</p><p class="ql-block">一流作品之所以能触动人心,是因其深入挖掘了人类内心最隐秘、最复杂、最微妙的情感与思想。此类作品不但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还揭示了人类灵魂的挣扎与追求。它们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共鸣,仿佛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影子,进而引发对自我、对世界的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二流作品写人生,通过描绘人物的经历、选择和命运,呈现出生活的起伏与曲折。这类作品能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多样和不确定,从中获取经验和智慧。</p><p class="ql-block">三流作品写生存,关注的是人们为满足基本生存需求所做的努力和挣扎。它们反映了社会底层的艰难与无奈,具有一定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四流作品写生活,或许更多地停留在对日常生活表面现象的描述,缺少对生活本质的深入探究。</p><p class="ql-block">五流作品写故事,注重情节的构建和发展,以吸引读者注意,但在思想内涵和情感深度上相对薄弱。</p><p class="ql-block">六流作品写事故,往往只是简单陈述一些意外事件,缺乏对事件背后深层原因和影响的挖掘。</p><p class="ql-block">至于末流作品唱颂歌,可能只是一味地赞美和吹捧,缺少对真实的反映和批判精神。而不入流的作品泄私愤,则完全被个人情绪左右,丧失了文学艺术应有的客观性和普遍性。</p><p class="ql-block">我认为,这种划分方式过于绝对。每一类作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作品的价值不能仅靠这样简单的分类来评判。不同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可能会产生不同影响。</p><p class="ql-block">一部作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所写内容,还和作者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创作意图等多种因素相关。并且,读者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审美水平等也会影响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p><p class="ql-block">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写人心的就是绝对一流,写故事的就是五流。有些以故事为载体的作品,同样能传达深刻哲理和动人情感。同样,唱颂歌的作品若能真诚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并非毫无价值。</p><p class="ql-block">有些以故事为载体的作品,同样能够传达深刻的哲理和动人的情感。以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为例,其以简洁生动的故事,展现了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们懂得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战胜看似不可能的困难。这个故事未大篇幅剖析人心,但其传递的哲理却深入人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再如《安徒生童话》里充满奇幻色彩的《丑小鸭》,讲述了一只丑小鸭历经磨难最终成长为白天鹅的历程,让孩子们于美好的故事中明白,不要轻视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梦想。这些故事类作品,以独特魅力,在人们心灵深处播下智慧和情感的种子。</p><p class="ql-block">同样,唱颂歌的作品若能真诚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并非毫无价值。比如诗歌《我爱这土地》,诗人艾青饱含深情地歌颂祖国大地的热爱,那种真挚热烈的情感,在每位读者心中引发强烈共鸣,激发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又如一些赞美亲情、友情、爱情的歌曲,像《父亲》《朋友》《因为爱情》等,它们用温暖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赞颂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情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与力量。</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我们不能仅依据作品的题材或表现形式判定其价值高低。不管是剖析人心的作品,还是讲述故事的作品,或者是唱颂歌的作品,只要能触动读者心灵,引发思考,传递正能量,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p><p class="ql-block">我们应当以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尊重每位创作者的努力与付出,深入作品内涵,发现其中闪光点,如此才能真正领略文学世界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让我们摒弃刻板的评价标准,用心感受每一部作品的独特魅力,在文学的海洋中汲取智慧与力量。</p><p class="ql-block">所以,从写小说的角度来看这一观点,我认为,关于小说作品的这种层次划分,有一定道理,但亦并非绝对。</p><p class="ql-block">一流小说作品写人心,这无疑是小说创作的至高境界。人心复杂且深邃,能深入刻画人心,展现人物内心的挣扎、欲望、恐惧与爱,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及深刻思考,此类作品往往具有永恒魅力。例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通过细腻描绘安娜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以及在社会道德束缚下的无奈与抗争。</p><p class="ql-block">二流小说作品写人生,人生包含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命运起伏和价值追求。这类作品能呈现丰富多样的人生图景,让读者从中获取经验和智慧。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讲述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人生轨迹,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希望。</p><p class="ql-block">三流小说作品写生存,着重描绘人物为生存而做的努力和拼搏。虽在深度和广度上或许稍逊一筹,但仍能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坚韧。</p><p class="ql-block">然而,将四流作品简单定义为写生活,五流作品定义为写故事,这显得有些片面和狭隘。生活丰富多彩,蕴含无数动人瞬间和深刻意义。好的小说可通过描绘生活细节,展现生活的本质与真谛。同样,一个精彩的故事若能讲得引人入胜,且蕴含一定思想内涵,也不应被轻视。</p><p class="ql-block">六流作品写事故,这种说法似乎过度贬低了以事故为主题的创作。有些作品通过描写特定事故,引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具有一定价值。</p><p class="ql-block">至于末流作品唱颂歌和不入流的泄私愤,这种划分太过主观和绝对。颂歌若能真诚赞美美好事物、传递正能量,并非毫无价值;而泄私愤的作品,若能以恰当方式表达个人情感,并引发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被视为毫无可取之处,这种划分方式显然过于主观和绝对。</p><p class="ql-block">颂歌,倘若真诚地赞美美好事物、传递正能量,便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以《平凡的世界》为例,路遥以温暖且有力的笔触,歌颂了普通人在艰苦生活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赞美了他们之间真挚的爱情、亲情和友情。这部作品无疑是一曲对生活的颂歌,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与坚韧,激发无数人在困境中勇往直前的决心。此类颂歌式的小说,并非空洞的赞美,而是基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及对美好价值的坚守,给人带来希望和力量。</p><p class="ql-block">再如《青春之歌》,这也是一首对青春和理想的颂歌。通过林道静的成长历程,展现出那个特殊年代里青年一代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祖国命运的关切。书中歌颂了青春的热情、勇气和理想主义,让读者目睹在艰难环境中绽放的希望之花。这种颂歌式的表达,激发人们内心的正能量,使读者对未来满怀信心和憧憬。</p><p class="ql-block">再看那些被视作泄私愤的作品,若能以恰当方式表达个人情感,并引发对相关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也不应被全盘否定。比如《1984》,乔治·奥威尔在书中描绘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极权社会,看似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愤怒宣泄,实则引发人们对权力滥用、自由丧失等问题的深刻反思。它令读者警醒,促使社会审视并改进自身的不足。这样的作品,虽饱含作者的愤懑之情,但其价值在于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推动社会进步。</p><p class="ql-block">比如《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以讽刺手法刻画众多儒林人物的丑态,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对当时科举制度和社会黑暗面的一种“泄愤”。然而,正是这种看似激烈的批判,让读者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以及社会的种种弊病,促使人们反思旧制度的不合理之处。</p><p class="ql-block">从写小说的角度而言,这种对作品层次的划分有一定参考意义,但不可作为绝对标准。一部优秀的小说,关键在于作者能否凭借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洞察、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为读者呈现一个丰富多彩、引人深思的世界。无论写人心、人生、生存还是生活,只要能够触动读者心灵,引发共鸣与思考,便具有独特价值。我们应当以更包容和多元的态度评价小说作品,鼓励各种形式和主题的创作,推动小说艺术不断发展与创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源于网络,向原摄影师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