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野外发生了一起命案,一个武士被杀,尸体倒在山后的乱草丛中。案件当事人为死者、死者的妻子和强盗多襄丸。案发现场,还找到了几名证人。巡捕官经过多方调查取证,判断凶手可能是强盗。</p><p class="ql-block"> 但有意思的是,对于这同一件事,每个人的证词都不一样,而且都着重描述了事件的某些方面。</p><p class="ql-block"> 小说透过多个当事人不同视角的叙述,构建出一个扑朔迷离的案件。我们不禁好奇,是谁杀了人?案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由于每个叙述者都带着自己的立场和目的,使案件真相变得越发模糊不清。似乎他们说的都是事实,但却都只是事实的一部分。这种多视角的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悬疑性,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们在面对利益、恐惧和自我保护时的微妙的心理变化。</p> <p class="ql-block"> 小说带给我的启示如下:</p><p class="ql-block">1、每个人都习惯性地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而且受身份、眼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一个人只能看到他能看到的东西。并且在讲述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虽然他不是故意为之,但人的天性使然。</p><p class="ql-block">2、在极端情境下,人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的解释和借口。那么,人性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善良与正直,还是自私与虚伪?或者兼而有之。</p><p class="ql-block">3、人人都被尊严、名誉所累,至死不渝。强盗为了他身为盗匪的尊严和虚荣,承认武士是他杀的;女人为了自己的名节和尊严,承认杀死了丈夫;武士为了他身为男人的尊严,借巫师之口说,他是自杀而亡的。</p><p class="ql-block"> 人人各执一词,那么到底是谁杀死了武士,没有人知道。他们当事人都说不清楚,我们就更不清楚了。我不禁思考,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勇于追求真理,探寻事物的真相。可是,它们真的存在吗?</p><p class="ql-block"> 前一秒还被奉为圭臬的真理,转眼之间就会被新的真理推翻,乃至颠覆,进而变成谬误。那么,所谓的真相,或许也只是我们透过竹筒看到的一片叶子。你说它是绿的,有人却说它是黄的。还有人看了半天,什么也看不到。干脆把竹筒往地上一扔,说,竹筒是坏的。那么,谁是对的呢?都对,又都不对。事物的真相,不在外物,只在人心。</p><p class="ql-block"> 《莽丛中》这部小说不仅是文学上的经典之作,更是对人性的一次深度探索和揭示。它警示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以更加真实和善良的姿态去面对生活。</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