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圆地方的上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海博物馆前两侧雄踞的八只神兽</p><p class="ql-block"> 从左至右分别是歪头斜脑的唐狮,面露尬色的唐狮,昂首挺脖的汉辟邪,正在抚弄幼狮的南朝狮,口衔幼狮的北魏狮,双目圆睁的汉天禄,略带肃穆的北魏狮,昂首挠颈的唐狮。</p><p class="ql-block"> 图中的是左侧的四只神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金字塔之巅》</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文明大展在上海博物馆展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斯芬克斯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灰岩,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守护国王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鹰神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灰岩,第三十王朝(公元前380﹣前343年)文物,拉希纳出土,收藏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及国家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 荷鲁斯拥有人、鹰隼以及鹰首人身的形态,头戴上埃及的白冠。这尊雕像刻画了鹰隼□荷鲁斯神,它的双爪之间是国王的形象,□王权之神对国王的庇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狮子雕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花岗岩,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镀金木乃伊面具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织物、灰泥、颜料、金,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395年)文物,收藏在恭赫尔格达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面具主人生活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埃及,面具既有埃及艺术传统中的程式化特点,也有明显的罗马艺术风格的印记。该男子短发,蓄着络腮胡,眼睛大而圆,鼻子略呈钩状。他右手握着玫瑰花环,左手自然地置于右手下方,画中可见指甲,但未刻画出手指关节。他身着饰有紫边的白色托伽袍,肩披白色披风,二者同系于胸前,托伽袍左侧饰有一个淡紫色的“卍”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女性木乃伊面具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粘合材料,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后3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位面容姣好的女子梳着波浪长发,头戴粉色花环,身着罗马托伽袍 (Tunica),双手戴着华丽的金戒指与金手链。死者的形象整体呈现为罗马风格,但面部明显采用的是埃及传统的画法,两侧还以精美的色彩描绘出冥世诸神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早在第一中间期,古埃及人就已开始使用粘合材料(cartonnage)来制作木乃伊面具,这种材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一层层亚麻布粘合而成,一种是用废弃的纸草纸粘合而成,上面覆以石膏,再以彩绘装饰。面具覆盖木乃伊头部和胸部,目的是使死者的形象更生动逼真,确保其能够在冥世以完整、美好的身躯复活。到了希腊化时期,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融入了埃及的葬俗,产生了独特的、同时具有两种文化元素的木乃伊面具和木乃伊肖像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阿蒙祭司的墓葬纸草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纸莎草纸,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后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丧葬纸草是古埃及人重要的随葬品之一,旨在保护死者克服冥界的所有阻碍。这份丧葬纸草属于某位阿蒙神祭司,画面分为四部分,包含了《亡灵书》《门之书》和《洞之书》三种丧葬文献的内容,后二者属于新王国时期国王专用的《冥世之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一部分:《门之书》章节。冥界之主奥赛里斯身穿白色裹尸布,身后是协助他复活的两位女神伊西斯和奈芙西斯,死者正向奥赛里斯献上祭品。</span></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死者和冥界诸神以及其他重要神抵,包括图特和荷鲁斯。</p><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末日审判”。死者的心脏被放在天平上,与正义女神玛阿特的羽毛比较重量,阿努比斯负责称量,而图特负责记录。在古埃及人的想象中,倘若审判中心脏比羽毛重,则意味着有罪,心脏将被怪物阿米特吞噬,死者将迎来“真正的死亡”;如果心脏比羽毛轻,则表明死者遵守公理和正义,进而可以复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阿努比斯坐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青铜,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阿努比斯是古埃及最古老和最重要的丧葬神之一,在木乃伊开口仪式和末日审判中扮演重要角色。对阿努比斯神的崇拜在中王国时期被吸纳进奥赛里斯崇拜体系:奥赛里斯被认为是阿努比斯之父,阿努比斯则将其尸体制成木乃伊,二者通过血缘关系的建构以及阿努比斯的防腐职能建立联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尼弗特姆站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青铜、玻璃,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及国家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 尼弗特姆是香气之神和疗愈之神,诞生于原初之水中浮现的莲花星。起初他可能是创世神阿图姆的一个化身,在每天日出时出生,在白天长大成熟,又在日落时进入死亡世界。他因孤独而落泪,其泪水创造了人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双蛇狮鹫饰板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灰岩,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后3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岩板上刻有两条巨蛇和一只狮鹫。两条巨蛇可能是上下埃及的守护女神奈赫贝特和瓦杰特,都与王权相关。狮鹫是神话生物,有狮子的身体和鹰的头颅与翅膀,是古代中东和地中海地区最受欢迎的装饰图案之一。在古埃及,狮鹫往往与王权之神荷鲁斯相联系,因此浮雕可能代表上下埃及的守护女神对国王的守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塞赫迈特三神组铜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青铜,第二十六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铜像以狮首女神塞赫迈特的神座为中心,香气之神尼弗特姆和魔法与医疗之神海卡分立两侧,如此组合的原因可能是后两者在神学体系中皆有神子的角色,并与塞赫迈特有所联系。神座前方是面朝三神跪拜祈祷的人物形象,或为铜像的供奉者和拥有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哈珀克雷特斯站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青铜,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一八九三年至一八九四年间由皮特里发现于科普托斯的神庙中,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哈珀克雷特斯”是“哈尔•帕•凯瑞德”、即“孩童荷鲁斯”一词的希腊语译名,在多数神话中,他是奥赛里斯和伊西斯的孩子,其形象为一含着食指的裸体男童,这个姿势原本是象形文字中“孩子”一词的标准形象,但在希腊化时期被赋予了与神秘和魔法相关的含义,哈珀克雷特斯因此也时常和魔法之神贝斯一起出现。在罗马统治埃及期间,哈珀克雷特斯成为了一位受欢迎的家庭守护神,人们相信他能庇佑儿童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阿匹斯神牛站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青铜,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神话中,孟菲斯的创世神普塔使一头处子之身的母牛受孕,诞下了阿匹斯神牛,因此神牛在繁衍方面的力量也被视为普塔神力的显现。每一代阿匹斯神牛只有一头,上一任神牛死去后,埃及祭司会根据特定的毛色选择继任,将其豢养在普塔神庙南边的特定区域。神牛在活着时受到供养,为埃及人提供所求的神谕,在死后会葬入神牛墓“塞拉皮雍”巨大的石棺中。生下神牛的母牛也被认为具有神性,作为女神伊西斯的化身受到供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阿努比斯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灰岩,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一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伊士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像头部受损,但仍能看出昔日的威严,豺狼形态的阿努比斯神蹲伏在圣鑫之上,头颅高昂,以警惕的目光凝视前方。阿努比斯是墓地之神,掌管木乃伊防腐和开口仪式,游荡于沙漠边缘的豺狼有吞食尸首的习性,这可能是古埃及人将它们当作“冥界引路人”的原因。他最初负责守卫国王的陵墓,后来演变为所有亡者的接引者和守护神。在奥赛里斯崇拜兴起后,阿努比斯也被纳入到前者的信仰体系中,成为重要的墓地之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墓穴所需的一切都已备妥。丧葬祭司被赐予了我。供奉的份地被给予了我,土地和花园在正确的位置,正如一位一等的“国王之友”所获得的那样。我的雕像上覆盖了黄金,衣服也是金银。是陛下命人制作了它。普通人当中从未有人获此殊荣。我受到国王的宠爱,直到死亡的那天。</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王国时期)</span>《辛努海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玻璃圣甲虫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玻璃、木材、金,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圣甲虫即蜣螂,在古埃及人眼中,圣甲虫象征着初生的太阳。在象形文字中,圣甲虫符号意为“显现”,这种显现指的是太阳神和整个宇宙秩序从无到有的诞生与每日的更新。这种联想可能来自古埃及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他们将蜣螂在沙地推动粪球的现象与太阳的运行轨迹联系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朱鹭雕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费昂斯,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河马雕像</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费昂斯,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蛇形护身符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釉,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鹰形护身符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金属,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阿蒙女歌者的《亡灵书》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纸莎草纸和颜料,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卷墓葬纸草属于阿蒙女歌者赫尔•威本•科特,是她随葬的《亡灵书》中的一章,包含一套咒语来引导她穿越冥界。纸草应从右往左阅读,文字和图像展示了死者与神灵相会的一个个场景,死者戴着长假发、穿着白色衣服出现在画卷中。</p><p class="ql-block"> 墓主是阿蒙大祭司的女儿,而她的母亲也是一名阿蒙女歌者。阿蒙女歌者在神庙中服务,其头衔能让她进入神庙建筑群最神秘的深处。在祭司举行献祭和净化仪式时,女歌者们负责为神演奏音乐。从第十八王朝到第二十二王朝,这一头衔成为最受女性贵族欢迎的宗教头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圣甲虫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片岩,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贝斯站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费昂斯,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及国家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 贝斯常被描绘为一个全身赤裸的矮人,并以正面肖像出现,似乎随时准备攻击试图靠近的邪恶力量,因此被视作民间保护神,尤其是保护孕妇儿童和其他家庭成员免受恶灵和不幸的侵扰,并衍生出掌管音乐、舞蹈等引发欢愉的职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荷鲁斯之眼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金属、蠖、木材,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鳄鱼护身符</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陶,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阿蒙纽特纳赫特彩绘形内棺</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和颜料,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文物,代尔•巴哈里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新王国晚期,猖獗的盗墓活动改变了墓葬习俗,墓室装饰日益简化,棺木本身成为了来世信仰的载体,出现了以大量《亡灵书》咒语和神灵形象装饰的套棺。本次展出的佩德阿蒙套棺分为外棺、内棺和木乃伊盖板。采用这种层层嵌套式的棺木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亡者的木乃伊,另一方面是利用棺木上的图像和咒语构成形象化的死后世界,使亡者的灵魂获得永生。</p><p class="ql-block"> 内棺的棺箱侧面以纵向铭文带分隔出多组装饰画面,刻画了掌管来世的神衹以及供奉他们的咒语。棺箱的一侧分别有鹰头的索卡尔神、朱鹭头的图特神、奥赛里斯神、拉•荷拉克提、由豺狼拖拽的太阳船、以及亡者跪拜生命之树女神和母牛形态的哈托尔女神的形象;另一侧与此相似,但太阳船的形象有所不同,船首为蹲坐在莲花上的玛阿特女神,太阳船后方刻画了一组人首鸟身的“巴”,这些神灵居住在东方地平线,在日出时迎接太阳神的到来。棺底以象征奥赛里斯的杰德柱和冥界诸神的形象作为装饰,这些神灵以木乃伊的姿态出现,佑护亡者顺利通过冥界的重重关卡,完成重生之旅。</p><p class="ql-block"> 外棺的棺箱两侧同样以铭文带分隔成不同的画面。右侧刻画了复活仪式的画面,躺卧于丧葬床上的奥赛里斯抬起了上半身,表明他已经在诸神的帮助下完成了复活,被称为“生命之主”、“西方的至高者”,在棺箱左侧同样的位置,复活后的奥赛里斯端坐于王座上,在伊西斯的保护下接受供奉。棺箱两侧均有荷鲁斯四子的形象:人头的艾姆谢特、狒狒头的哈比、豺狼头的多姆泰夫、以及鹰头的克贝克塞努弗,他们负责守护亡者的内脏,确保复活仪式的顺利进行。</p><p class="ql-block"> 外棺盖、内棺盖和木乃伊盖板均以金黄色为底。中央的主轴上是象征太阳神的展翼圣甲虫,圣甲虫的身体和头顶的日轮采用了凸雕的技法,日轮上依稀可辨镀金的痕迹,这种装饰方式大大增加了棺木的精致程度。死者佩戴着由多层串珠和莲花组成、覆盖了整个前胸的宽项圈。棺盖中部是展开双翼的天空之神努特,她的双翼和圣甲虫主轴将棺盖的下半部分隔为多个叙事空间。在这些画面旁有纵向书写的供奉祷文,这种图文对照的展现方式也是古埃及墓室壁画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外棺棺盖主轴两侧的主要装饰有奥赛里斯复活和亡者供奉奥赛里斯的画面。奥赛里斯为冥界的审判官,他身后站立着象征正义和秩序的玛阿特女神,亡者来到他们面前,献上供品并接受冥世审判,最后一组图案则刻画了亡者自己的巴。内棺的棺盖上除了刻画奥赛里斯和亡者的巴之外,也刻画了鹰头人身的索卡尔神。索卡尔是孟菲斯地区的冥神,在新王国时期,对他的信仰和奥赛里斯崇拜发生了融合,因此他的形象常与奥赛里斯一起出现。</p><p class="ql-block"> 相比之前繁盛的新王国时期,佩德阿蒙所在的第三中间期更为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埃及也失去了在西亚地区的大国地位,然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开始热切地将一切物质资源投入宗教信仰和对来世的向往中,使用了大量原先在礼法上只能由国王使用的宗教文献,因此这一时期的棺木装饰反而比之前要繁复奢华得多,佩德阿蒙的套棺正是反映出当时古埃及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状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佩德阿蒙的彩绘人形棺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西克莫无花果木,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阿蒙纽特纳赫特彩绘人形内棺</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和颜料,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文物,代尔•巴哈里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一八八九年,考古学家达瑞西在代尔•巴哈里发现了名为巴博•噶苏斯(意为“祭司之门”)的窖藏墓,毗邻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神庙。该墓共出土一百五十三个有木乃伊的彩绘木棺,死者多为二十一王朝的阿蒙神庙祭司。阿蒙纽特纳赫特的木棺即是其中之一。他是阿蒙神庙庄园的雕刻师,生活于二十一王朝中期,拥有“阿蒙神之父、众瓦布祭司的管理者、掌握阿蒙神的秘密之人”等头衔。其木乃伊的亚麻裹尸布上写有国王阿蒙涅莫普和大祭司皮努杰姆二世的名字。木棺底板上描绘的是西方女神伊蒙泰特。</p><p class="ql-block"> 该木棺属于“黄底人形棺”,以埃及本土的西克莫无花果树制成,图案繁复,有光滑涂层,它是黄底棺中最特别的一类,突出特点是宽项圈覆盖了死者的胳膊,只露出其手部。</p><p class="ql-block"> 棺盖上部,阿蒙纽特纳赫特头戴黄、黑相间的条纹式样的尼美斯头巾,下颚有黑色假须,胸前佩戴七层宽项圈。在努特女神之上,象征初升太阳的圣甲虫居于正中,左右两侧各有一尊手持权杖与连枷的奥赛里斯坐侍其旁。侧面是伊西斯和奈芙西斯两女神张开双翼,手持代表真理的玛阿特羽毛,拱卫太阳神两侧。在她们的翼间,还有一尊以鹰身人首形态出现的荷鲁斯之眼像,其背后亦有一根玛阿特羽毛。在两位女神身后,还各有两只形象不一的荷鲁斯之眼,保护死者,助其复活。在上层画面和下层努特女神的交接处,是象征天空“pt”一词的象形文字符号,其下有数只花纹丰富的眼镜蛇。</p><p class="ql-block"> 棺盖的中下部分为左、中、右三栏,中部轴线由反复出现的圣甲虫构成,有些带翼并位于圣舟上,有些则被神符左右环侍,每只圣甲虫由几何状图纹隔开。轴线两侧画面对称,共分为四层,第一层绘有坐着的奥赛里斯与站立的伊西斯;第二层则是以鹰形态出现的普塔神,女神奈芙西斯立于其旁;第三层是戴着冠冕的山羊形态的奥赛里斯,旁边为伊西斯女神,二者中间上方还有一个张开双翼、头顶日轮、手持生命符号的眼镜蛇形象;在最后一层中,朱鹭头的智慧之神图特端坐神座之上,身后是手持生命符号的奈芙西斯。</p><p class="ql-block"> 在棺盖的底部,木乃伊样子的奥赛里斯手持权杖,面对着跪坐哀悼的伊西斯。棺盖侧面的头尾两处也有伊西斯的形象,双手高举,祈祷奥赛里斯的复活与再生。</p><p class="ql-block"> 棺箱的外侧各有八个画面,分别描绘了图特、奥赛里斯、死者及荷鲁斯四子。</p><p class="ql-block"> 棺箱内部的图像较为简明、疏朗,除了内部底板上的西方女神,其头部上方还画有一尊鸟身带翼女神,双手各持一支玛阿特羽毛。棺箱内侧壁上,从前往后各有三组图像,左右对称。第一组为头顶香膏的女祭司向带有蛇冠、翎毛配饰的圣柱熏香的场景,下方配有一只荷鲁斯之眼,位于西方女神伸出的圣翼上方;第二组是死者向身披豹纹披肩的奥赛里斯祈祷的画面;最后一组图像则刻画了死者的木乃伊形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霍伦赫布人形棺盖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玄武岩,第三十王朝(公元前380﹣前343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石棺被古埃及人称为“生命的拥有者”,这件石棺表面刻画了头戴假发的死者形象。在古埃及,玄武岩是一种相对奢侈的石料,对于非王室成员来说,制作这样一件石棺需要耗费高昂的成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石碑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灰岩,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永恒回归 来世信仰</p><p class="ql-block"> 以来世信仰为核心的宗教体系,是古埃及早期国家形成时期创造出来的高级文化的主要内容,这种高级文化是当时社会精英综合各种地方传统打造而成的,是统治手段的核心部分。在埃及,高级文化与国家产生同步,确定了此后三千年古埃及文明的灵魂基调。</p><p class="ql-block"> 对永恒来世的追求塑造了古埃及文明的灵魂,其墓葬文化在早期文明中独具特色。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有三种表述形式,一为世界上最早的墓葬文学,自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古埃及人就有了来世信仰的经典表述——《金字塔铭文》,到中王国时期发展为《石棺铭文》,至新王国时期则有大众版的《亡灵书》和王室专用的《密室之书》的分流;二为上述内容的建筑、图像表达,即神庙、墓室的浮雕、铭文、绘画;三为围绕这些主题的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认为,人由以下几个元素组成:肉体、卡(ka)、巴(ba)、名字、影</p><p class="ql-block">子。“卡”是人的生命力所在,在人死后继续存在,因此需要不间断的供养,墓室里死者的雕像就是卡的化身。“巴”是人的灵魂或人格,是一种动态的力量,显现为人头鸟身的形象。构成人的元素在人死亡时解体,通过丧葬仪式,以坟墓为中心,它们被重新连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巴斯马提彩绘人形棺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男性站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文物,收藏在萨卡拉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黄金手指套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金,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十八王朝之后,木乃伊制作中开始使用手指套和脚趾套,目的是保护死者的遗体,防止脱水过程中手指和脚趾的脱落,有时也用它们来代替死者残缺的指头。这种做法源于奥赛里斯的神话——奥赛里斯被弟弟塞特杀死分尸,妻子伊西斯拼凑起他的尸块,将他做成了第一具木乃伊并使其复活。古埃及人因此相信,完整的身体是成功进入来世的必备条件,手指套、脚趾套等“义肢”因而盛行一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镀金面具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粘合材料、金、颜料、石,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后3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埃及纸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彩绘萨布提匣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萨布提人俑的主要功能是替代墓主人在来世劳作,为亡者免除耗费体力的苦役。随着墓葬中随葬萨布提数量增加,用于放置人俑的专门容器萨布提匣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阿尼彩绘石碑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材质为石灰岩和颜料,第十王朝(公元前19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巴”小雕像</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身体经过处理成为木乃伊并下沉到冥世,死者的名字和形象留在墓室壁面与墓碑上,纪念生前的地位和荣耀,也用于接受后人的供奉。巴属于天空,周期性地回到身体,卡与死者同行,接受活人提供的供品。“阿赫”意为“具有能力的、发光的”,它不是人的某一个元素,而是死者完成转换后的一种永生状态,是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灵。墓室祠堂是人们举行仪式以供养阿赫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带有哈特谢普苏特王名圈的手斧</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青铜、皮,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供桌支柱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灰岩,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前234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特提祭庙的石膏面具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膏,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金字塔形碑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灰岩,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金字塔锥最初是金字塔的塔尖石或方尖碑的顶石,与神话中的原始山丘“奔奔石”相关,属于王室纪念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王国时期,国王们将陵寝隐藏进底比斯西岸的群山之中(即帝王谷),以自然起伏的山丘作为陵墓在地表上的“金字塔”纪念碑。金字塔锥则经历自上而下的变化,成为非王室的私人墓葬三层结构中的地上部分,也被一些学者称作“金字塔型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身体的完好保存是亡灵得以回归、继而达到永生的关键。古埃及人很早就开始尝试将死者制成木乃伊,这项技术在新王国时期趋于成熟。制作过程由丧葬祭司执行,主要包括移除内脏和脑、用泡碱使尸体脱水、然后用亚麻布条包裹。木乃伊的制作也促进了古埃及人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以及外科技术的进步,当时的祭司也是医师,治疗往往混合使用了药物、手术和咒语。</p><p class="ql-block"> 古代中国的灵魂信仰同样表现出对不朽躯体的追求。玉琀、玉覆面、九窍塞玉等被认为能使尸体不朽,汉代皇室更以“金缕玉衣”追求精气长存,辽代契丹民族还有破腹涤洗内脏、刺破皮肤以沥膏血、用金属网络包裹身体并覆以金银面具的实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荷鲁斯之眼</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陶,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荷鲁斯之眼</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金属,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荷鲁斯之眼</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铅、金,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医用工具(上)</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青铜,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针(下)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青铜,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勺(上)</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镊子(下)</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青铜,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圣甲虫</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片岩,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带翼圣甲虫</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费昂斯、木材、金,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刻有图特摩斯三世王名的木制工具</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权杖顶端的阿努比斯</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青铜,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杰德柱</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费昂斯,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圣甲虫</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费昂斯,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圣甲虫护身符通常为一只蜣螂的形状,有时带有展开的双翼。《亡灵书》中曾写到用黄金雕刻成圣甲虫护身符,辅之以圣油,可用于死者的开口仪式,确保死者的心在冥世审判的称心仪式中保持缄默,避免说出对死者不利的证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神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费昂斯,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赛提尔伯尼的卡诺匹克罐(一组四只)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方解石﹣雪花石膏(石灰华),第二十六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会将特定的四个内脏取出,经过处理后分别放置在四个卡诺匹克罐里,以护佑亡者的身体在来世完整无缺地复活。卡诺匹克罐得名于首次出土之地的希腊名,而非古称。从第十九王朝到新王国末期,卡诺匹克罐的顶盖雕刻进一步精细化,并被赋予了明确的象征含义,这时的盖子被雕刻为荷鲁斯四子的形象,他们是肝脏的保护者、人头的艾姆谢特;肺的保护者、狒狒头的哈比;胃的保护者、豺头的多姆泰夫;以及肠的保护者、鹰隼头的克贝克塞努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狮形浇祭供桌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方解石﹣雪花石膏(石灰华),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前2613年)文物,一八六O年于萨卡拉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供桌发现于萨卡拉的梯形金字塔旁的一处地下墓穴中,其外观与制作木乃伊使用的石床一致。这种石床表面略倾斜,末端带有水槽,方便引流防腐过程中流出的液体和清洗遗体用的水。供桌前端为两头狮子的形象,成对的狮子象征着地平线,而太阳神每日从地平线升起,石床的形状因此具有了复活的含义。但萨卡拉发现的这张石床的实际尺寸远远小于真实的木乃伊防腐床,因而很大可能是浇祭使用的供桌或防腐床的模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木盒与一百八十六个萨布提俑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费昂斯,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萨卡拉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 被称为“萨布提”的陪葬俑是古埃及人最重要的随葬品之一。这一习俗始于古王国时期,并一直沿用至后期埃及。这只木盒中装有一百八十六个费昂斯材质的萨布提俑,虽然数量众多,但做工粗糙,只有模糊的人形,而难辨其面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厕所座圈</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灰岩,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形化妆勺</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权杖(左)</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一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回旋镖(右)</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彩绘模型床</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陶和颜料,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一位妇人闲适地躺在床上,她的侍女站在一旁——这一随葬模型生动地为我们展现出古埃及人的家居生活。现存的床几乎都来自国王与贵族墓葬,在墓中放置这类模型不仅体现出墓主生前的财富与地位,也带有死亡如同入睡、终将重新醒来的寓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彩绘化妆勺</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和颜料,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铜镜</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青铜,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语中的“镜子”一词与“生命”同音,因此很多镜子也被有意制作成生命符号“安卡”的形状,圆形的镜面也使人联想起日轮和太阳神的生命力,因此除去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镜子也是重要的随葬品和仪式用品。古埃及人自己达里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到前4500年)就开始制作镜子,材质包括透石膏、黑曜石,以及金、银、铜等金属,最早的铜镜则诞生于公元前二千九百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形化妆勺</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河马雕像</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费昂斯,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580﹣前1550年)文物,一八六O年于德拉•阿布•埃尔﹣那伽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河马的蓝色身体上绘有尼罗河两岸的动植物,费昂斯材质的独特蓝色意指尼罗河水的粼粼清波,动植物间的互动则体现了尼罗河充沛的生命力。古埃及人在墓葬中放置河马小雕像,是希望这种凶猛的动物能在冥世之旅中帮助亡者抵御其他有危害的生物,例如鳄鱼,从而顺利抵达来世的乐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彩绘鸭形化妆盒</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和颜料,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只针尾鸭造型的化妆盒,翅膀部分是盒盖,可向外旋转,露出下面的储物空间。鸭子等水禽是古埃及人重要的食物来源,捕猎和圈养鸭子的画面是古埃及艺术中重要的装饰主题之一,因此鸭子形状的容器也象征着来世生活的丰裕和平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牛犊形化妆盒</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和颜料,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梳子残片</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角,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头枕</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头枕</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赤陶,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头枕下方的女性形象双膝跪地,作托举状,或与天空女神努特托举太阳相关。在古埃及信仰中,头枕与死亡和来世有关,因为死亡和睡眠相似,是暂时的无意识状态。随葬头枕寓意着死亡只是一场梦境,而死者终将醒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王陵模型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灰岩,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文物,收藏在苏伊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彩绘木棺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和颜料,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文物,艾斯尤特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个制作精美的木棺出土于艾斯尤特,棺椁主人名叫达格(Dag)。棺身四周写有象形文字铭文,记载了达格的身份、社会地位及其宗教信仰。中王国时期,古埃及的艺术和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被称为埃及的“古典时代”。这样的木棺不仅是对逝者肉身的保护,也是其信仰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 木棺外侧描绘了一双荷鲁斯之眼。在神话中,荷鲁斯在与塞特争斗中眼睛失明,后来在月神帮助下复明,因此它具有保护、治愈和复活的象征含义,也是冥神奥赛里斯死而复生的关键。因而,棺椁上的荷鲁斯之眼象征着神灵(尤其是荷鲁斯)在来世之旅中对死者的注视和保护。中王国时期的木乃伊一般都是侧放在棺椁中,对着荷鲁斯之眼,面向东方,死者通过这双眼睛看见每天升起的旭日,观念与现实也由此得以连结。</p><p class="ql-block"> 棺身上的横向铭文带描写了死者向冥神奥赛里斯以及死者的保护神阿努比斯等神衹供奉和祈祷的过程。而竖列文字则分别提到了死者内脏的守护神(即荷鲁斯四子)以及赫利奥波里斯诸神(他们分别代表天空、大地、空气和潮湿等大自然的元素)。</p><p class="ql-block"> 这些写在棺椁上的丧葬文献被称为《棺文》,既继承了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铭文》,又是后来《亡灵书》的前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相信,亡者应拥有来世所需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墓葬因此往往设施完备,不仅存有供品和仪式用具,还通过壁画、浮雕描绘理想的现世生活,以使亡者在永恒的来世中延续、完善今生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事死如生”的观念也在古代中国的墓葬空间中得到实践。墓葬规格反映墓主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随葬器用与陶俑为冥界空间增添人世生活的气息。死亡作为个体的自然归宿,引发人类文明的共同追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彩绘船桨模型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和颜料,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文物,收藏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及国家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 船桨模型表面描绘了莲花图案。在古埃及人的想象中,天空和冥世都与现实中的埃及一样,拥有一条类似尼罗河的大河,神明和亡者乘船在其中往来,船和船桨因此具有了接引亡者前往冥世的含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丧葬船模型</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船的模型是常见的随葬品,因为它们与拉神的太阳船和引导死者前往永恒领域的“亡灵之船”概念有关,二者都强调了生命超越死亡的连续性、以及尘世与神圣领域之间的联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抚琴陶俑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陶,我国东汉(25-220年)年代文物,收藏在上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绿釉陶屋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陶,我国东汉(25-220年)年代文物,收藏在上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帕赫里佩杰特彩绘石碑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灰岩,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186﹣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五孔笛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芦苇,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书吏卡的塞尼特棋盒与十三颗棋子</p><p class="ql-block"> 材质棋盒为木材,棋子为木材、费昂斯,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塞尼特是一种棋盘游戏,“塞尼特”意为“通过”。下棋的画面最早出现在古王国时期的壁画中。新王国时期,塞尼特棋有了来世信仰方面的象征意义,在《亡灵书》中,死去之人会与一个看不见的对手下棋,获胜者的灵魂将顺利穿过冥界,赢得重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骰子(左上)</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拜占庭时期(395-641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骰子(右上)</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英,拜占庭时期(395-641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特殊形状的骰子(左下)</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骨,拜占庭时期(395-641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方形骰子(右下)</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板岩,拜占腐时期(395-641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展馆末尾介绍《法老的国度》历史时期的影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美篇是《法老的国度》的下集,《法老的国度》三集美篇至此结束。这也是《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的第四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