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古镇

爆小

<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始建于西汉末年,古名“窑里”,因其是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而得名。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东部,地处皖、赣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p><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有明清商业街、宗祠、进士第、大夫第、翰林第、老屋、狮冈胜览等。同时古镇还保留了许多革命历史遗址,如陈毅旧居(原名“敬义堂”)、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瑶里改编纪念碑等。古镇建筑融入了赣派、客家和西洋等建筑风格,有着鲜明的中国南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一眼沦陷人间瑶里,堪比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心驰神往。它位于景德镇,是一个没有过多商业化的古镇,保留着原生态的乡村风貌。当你踏入这片古镇时,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远离尘嚣,沉浸在宁静的自然之中。</p> <p class="ql-block">西汉末年,辗转来此的刘氏是这块盆地的最早居民,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自汉代始瑶里即有僧人种植和采集茶叶。</p><p class="ql-block">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浮梁已是赣北、皖南茶叶的主要集散地。《元和郡县志》记载,唐元和八年(813年),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p><p class="ql-block">宋初时,瑶里的制瓷业达到了高峰期,瓷窑有80多座,粉碎瓷矿石的水碓就有200多乘,制瓷业的规模颇为可观。</p><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内的程氏宗祠,又名“惇睦堂”,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道光年间曾重新整修过。</p><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陈毅两次到瑶里指导红军游击队改编事宜,他生活工作在“敬义堂”。瑶里古镇完好地保留了陈毅旧居(新四军留守处),抗日动员大会会场、新四军驻址和瑶里改编纪念碑等许多革命历史遗址。</p> <p class="ql-block">古镇布局</p><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南靠象山,北面狮山,沿东河而建,位于群山之间,顺着瑶河两岸逶迤展开,瑶河水清澈见底,“瑶河观鱼”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瑶里古镇先民们通过瑶河、梅河、东河、昌江水道,将瓷釉原料源源不断运往景德镇,这也极大促进了古镇商业繁荣。明清时,古镇有六街四十八弄,民居400多间,居民过万人。瑶里曾有民谣这样描述这条街:“上街头,下街头,街长不见头;丝绸缎,糖醋油,店面八百九”,生动地再现了唐诗中“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盛世景象。</p> <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有明清商业街、宗祠、进士第、大夫第、翰林第、老屋、狮冈胜览等。瑶河穿镇而过,两岸的徽派建筑很有水乡意韵。其中明清商业街是徽饶古商道上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全长1000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3部分,整条街共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街道两旁,大部分保存得非常完好。作为革命老区,瑶里还保留了许多革命历史遗址,如陈毅旧居(原名“敬义堂”)、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瑶里改编纪念碑等。</p> <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建筑融入了赣派、客家和西洋等建筑风格,有着鲜明的中国南方特色。现存240余幢明清古建筑,均饰以石雕、砖雕和木雕艺术,其中以程氏宗祠和狮冈胜览古民居最具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现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明清商业街、河东街区、河西街区等,古建筑群有程氏宗祠、狮冈胜览民居等,还有267幢古民居建筑保存较完好。古民居都是面河而开,几乎家家都“枕山,临水,屏山”,依其建筑风格而言,飞檐翘角的屋顶,高大的马头墙,粉墙黛瓦,四水归堂的天井,幽幽的青石板街道和砖石木雕装饰艺术,具有较浓厚的赣东北和皖南地方风格。</p> <p class="ql-block">明清商业街</p><p class="ql-block">明清商业街是古徽州大道上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全长1000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段。昔日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街道两旁,大部分建筑仍保存较好。</p> <p class="ql-block">徽饶古道</p><p class="ql-block">徽饶古道历来是古徽州通往饶州(今江西省上饶市)的交通要道,昔日徽商享誉大江南北,徽州古道功不可没。浮休大道是现存徽饶古道中最为完整的一条,从瑶里梅岭村前的河对岸一直通向虎头山,连接皖、赣两省,长10千米,全部由麻石铺砌而成。</p> <p class="ql-block">水碓</p><p class="ql-block">水碓是利用水流力量来自动舂米的机具,以河水流过水车进而转动轮轴,再拨动碓杆上下舂米。瑶里水碓作坊群始建于宋代,是用来粉碎矿石的。在瑶里等地,仍有不少农户在闲暇时间利用水碓营造技艺生产瓷土,因此此项技艺也在浮梁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古陶瓷遗迹</p><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还有多处古陶瓷遗迹,如烧瓷遗址、瑶河水碓子等。古镇现遗存古矿坑127条,古窑址67座,水碓149乘,古作坊600处。瑶里古镇后山上还很容易拾到宋代的碎瓷片,而在“栗树滩”和“瑶旮旯”更是保留了多座龙窑遗址和烧瓷作坊,其中古陶瓷碎片俯拾皆是,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老作坊还在用水碓子舂碎瓷土,水碓由水轮、碓杆和碓臼三部分组成,利用水流天然落差带动水轮旋转,使水碓上下撞击。老屋旁溪流水轮、石臼舂撞是少见的古老的历史回声。</p> <p class="ql-block">祠堂</p><p class="ql-block">瑶里既是“因瓷而兴”的“业缘型”古镇,又具有典型的“血缘型”村落特征。曾建有宗祠7座、支祠30多座。</p> <p class="ql-block">程氏宗祠</p><p class="ql-block">程氏宗祠又名“惇睦堂”,背靠狮山,面临瑶河,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道光年间重新整修过。其建筑风格不同于其他祠堂,上、中、下三堂的朝向各不相同。建筑内砖雕、石雕和木雕的题材丰富、玲珑剔透、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这里曾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的重要活动基地,1938年初,为推动皖赣边区各界人民参加抗日,陈毅领导下的三支红军游击队遵循党中央指示,汇集到瑶里进行部队改编和整训,华仁寺、程氏宗祠、敬义堂3处古建筑现统称为“瑶里改编”旧址。</p> <p class="ql-block">吴家祠堂</p><p class="ql-block">吴家祠堂位于浮梁县瑶里古镇内,祠堂的前厅是社区活动中心,后厅是祭祀用的享堂。吴家是瑶里第一大姓,在明朝,吴家人在这里建了吴家最大的祠堂。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吴家祠堂兼做小学。祠堂门前的石狮被毁,柱子、木头曾被毁坏。2007年,吴氏族人集资百万元,共建新祠堂。由原来有七八百平方米,扩大到1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宏毅祠为木构穿斗式建筑,是吴家祠堂的分祠,规格低于宗祠,是吴氏家族祭祖的地方。1937年红军曾驻扎于此,现为民俗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进士第</p><p class="ql-block">进士第位于瑶河岸边,清康熙年间(1662-1722)由进士吴从至所建,是典型的赣北民居风格。墙高、窗小、白墙、灰瓦;入口为五花石山门,八字外开,小云拱,大台阶及正堂井字架,彰显出官宅的气势。此外,大夫第、适可居等都是当地较有特色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陈毅旧居</p><p class="ql-block">陈毅旧居原为清代嘉靖年间一家吴氏的“敬义堂”,是吴家为后代设立的书斋。在陈毅旧居陈列馆里,用图文形式记录和展现了早年游击队和红军游击队在瑶里的改编情况,以及改编后新四军所走过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狮冈胜览</p><p class="ql-block">狮冈胜览是瑶里古镇内的著名景点狮冈胜览,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徽派合院式民居建筑,建筑的外部是巴洛克式欧洲风格,内部为典型的徽派天井式住宅。狮冈胜览正房为三开间,中央为堂屋。狮冈胜览建筑高雅富丽,精美如诗,建筑内部的梁、门、窗上有百余幅木雕。狮冈胜览原为一处瓷茶商人的私宅,梁、门、窗上共有一百多幅精美的木雕作品,主要取材于中国古代名著、古典戏文、神话传说以及寓言故事等。因此,狮冈胜览又被称为一本雕刻着岁月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名称由来</p><p class="ql-block">瑶里古时叫“窑里”,唐代中期,这里开始有陶瓷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直到20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改名为瑶里。民国时期,这里曾经用过瑶里公社、瑶里乡的名称,后来撤乡置镇,成立瑶里镇。</p> <p class="ql-block">人文历史</p><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物华天宝,人才辈出,是西汉长沙王吴芮、南宋开国侯李椿年、清朝工部员外侍郎吴从至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和邻里。</p><p class="ql-block">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其名著《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描写,说明当时浮梁茶叶市场已颇有名气。</p> <p class="ql-block">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如舞龙灯、水龙祭祀、瑶河禁渔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村村寨寨舞龙灯,热闹非凡。其中最有特色的青狮白象灯(这可能跟瑶里背靠的象山、狮山有关),即以青狮、白象配对,扎成纸灯对舞。其他还有花马灯、炭篓灯、禾杆香龙灯等。“水龙”是一种古代的灭火工具,瑶里古镇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日均要举办一次水龙祭祀活动,以示对火的敬畏及防火的重要。古镇瑶河里游弋着成群的红白鲤鱼,这是由于瑶里自古有禁渔的传统。传说瑶里最早的先民姓余,“余的与“鱼”相通,因此余姓不吃鱼,溪水中的红鲤鱼成为一大景色。</p> <p class="ql-block">电影取景地</p><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第四摄制组拍摄的革命电影《闪闪的红星》,主要在江西景德镇下辖的浮梁县拍摄和取景,而许多镜头都在瑶里古镇取景。</p> <p class="ql-block">地方特产</p><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地方特产有:雕塑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雀眉茶、薄胎瓷人、瓷胎竹编、德宇活茶、龙姣瓜子。</p> <p class="ql-block">特色小吃</p><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特色小吃有:饺子粑、碱水粑、景德板鸡、油炸馄饨、鲶鱼煮豆冲、油条包</p><p class="ql-block">麻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