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农机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张明柱</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今年国庆假期,带着好心情,乘着秋高气爽,我和妻子还有父母自驾去了趟保定。由于父母俩人腿脚都不好,所以不下车,坐在车里随便看看是最好的选择,看看保定古城的古风古韵,瞧瞧保定古城秋天的美景。保定虽然与霸州不远,但种种原因,也是来的很少。</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毛主席写了一篇《党内通信》的文章,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论断,为新中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农村出生长大的我,一辈子在田地里劳作的父老乡亲,对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的理解倍感亲切和向往,尤其体现在我父亲身上。</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中期,父亲由于在村里开拖拉机技术很好,积极向上,被抽调到县拖拉机站上班,参与了当时霸县许多乡镇村街的土地耕梨工作,像南孟、城关、煎茶铺等乡镇。晚上犁地是经常性的工作,抢抓农时嘛,很受村街欢迎。县农机站购买的第一辆最先进的拖拉机,就是由我父亲驾驶的,父亲每次提起都很是骄傲和自豪。高考那年,突然迸发报考农业机械化学校的想法,冥冥中可能与父亲在农村开拖拉机的事情有关,与农机化的缘分有关。</p><p class="ql-block"> 学校就是这样,让一个人或多个人喜欢,且终生难忘的一个地方,它改变了人生状态。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谈起来,大家都是难以释怀和充满深情的。</p><p class="ql-block"> 去母校看看,是我和父亲不谋而合的愿望。所以第一站就是看望自己的母校,河北农机化学校(由于放假,没能进院)。在大门口与保安聊了会儿天,然后一家人合影留念。驻足在大门口前,仔细看着眼前的楼房、院落、树木和大门口,心情激荡翻涌。情不自禁的回忆起自己在这里学习生活的情况,回忆起当年的学校、老师、同学们的激情燃烧。</p><p class="ql-block"> 将奔波过来的三十八年的记忆碎片,尤其刚上学的那两年记忆碎片,慢慢整合在一起,连成链,连成如电影胶片那样长长的带子,再进行播放和回放,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岁月的长河在流淌,留下来的美好记忆大门,倘若被打开,就会奔腾咆哮,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阻挡的事情。天空蓝蓝的,几片秋叶不知啥时候落了下来了,随风的眼泪也不知不觉的溢满眼眶,不得不扭身扬头,极力控制情绪。抓紧回忆青葱年华岁月的美好,回忆那些点点滴滴的陈年往事吧 ,我有些迫不及待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那是1986年10月,我只身一人乘坐公共汽车,从霸县出发,来保定上中专学习。那一年我十九岁,第一次出远门。当时的保定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概念,包括距离多远都不清楚。四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保定汽车站。到站后,见到欢迎新生的条幅,受到接站同学的热烈接待,大家一见如故,犹如老朋友一般。然后,迷迷糊糊的上了车,迷迷糊糊的来到了农业机械化学校。</p><p class="ql-block"> 校园里,入学的新生很多,热热闹闹的。大多新生都是自己来学校报到的,包括很多女生,大家很是自立,也许贫困也是重要元素,家长送来学校的很少。不像现在的孩子,父母不但送,而且是大包小包的东西能塞一车,我送儿子上学就是这个样子,他母亲还嫌少呢。</p><p class="ql-block"> 按程序,报到后去宿舍,确认床铺位置。在宿舍里大家自我介绍,不一会儿,就熟悉起来。上高中时就住宿,到这里也没有什么两样,早已经习惯了,不觉得惊奇。宿舍里四个高低床,住了七个人,宿舍门旁边是八个小门的储物柜,带钥匙的,每人一个。宿舍里的物品都是新的。学校是去年才由老校址搬过来,我们这批人很是幸运。</p><p class="ql-block"> 初到学校,一切都是陌生和新鲜。</p><p class="ql-block"> 环视学校,整个校区只有两栋楼,一个是教学楼,另一个是宿舍楼,都没有电梯。两楼之间是百十米宽的空地,院子西部,是一排简易工棚房,那里就是食堂了。自己打完饭,就地吃饭,当时是没有餐厅的。听口音,做饭大师傅是霸县老乡,很是欣慰。露天的洗手池、刷碗池,长长一排,地面就是简单的硬化,有的地方仍是渣土遍地。整个院区都是新鲜的样子,犹如刚开垦的处女地。</p><p class="ql-block"> 简单吃了点饭,想到了即将在此学习和生活,想到了毕业后能够安排工作,想到了农转非成为吃商品粮的人,心里莫名的高兴起来。天边的彩霞红彤彤的,映衬着此时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男生宿舍在四楼,三个房间,女生宿舍在三楼,两个房间,楼里有公共卫生间和洗漱间。同学王英年,到我们412宿舍串门,谈吐高雅,印象深刻。他自我介绍是邢台南宫人,住在斜对面的宿舍里,自称老三,原来他们宿舍早已经根据岁数,做了排序,很是潮流。</p><p class="ql-block"> 我们宿舍情况是,李俊林(班长,校学生会主席)、郭志明(到今天没有联系到)、李长春、成建立、王大鹏、李梦杰、张明柱(作者本人)。刚开始时,骆学峰同学在这个宿舍,后来搬走了,忘记是什么原因了。</p><p class="ql-block"> 刚刚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生活学习在新的陌生的神奇地方,大家都对未来都充满了憧憬、向往和期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我学习的中专学校,是河北农机化学校,位于保定市的东北部郊区。当时学校周边都是村庄,记得学校旁边有一个奶牛场,一个铸铁制造厂,还有一个兵营。沿学校门前小公路往东2公里,是兵营的一个靶场,土山高高的有10多米,靶场四周挺宽阔的,是我们学校学生晚上遛弯,开心快乐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河北农机化学校是省属中专院校,1954年建校,历史悠久,隶属于河北省农业厅管理。后来,学校几经迁址,更名,到1986年我们入学时,学校名称是河北农业机械化学校。到后来,更名为河北省农业工程学校,到如今,学校名称为河北省科技工程学校。学校更名是学校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结果。在学生心里,不管名称怎样,不管过去还是将来,永远都是敬畏的神圣的地方,永远感到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学校开设农村电气化、农机、企业管理和林业管理四个专业,林业专业主要是内蒙古那边专项委培生。我们86年这一届是农村电气化二班,85年那届是农电一班,学习时段是1986年9月至1988年7月。全年级电气化只有一个班,班级名称为8602班,全班共有41名学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长李俊林、学习委员牛金敬、体育委员焦保太,生活委员王海文。我只是一个值班打扫卫生的小组长,但我的组员们很佩服我,主要是我干的事儿比较多,任劳任怨嘛。大家老是这么叫我,甚至几十年后聚会,组员贾秀慧大姐、牛金敬、袁金春、楚休宏等,还这么叫我呢。</p><p class="ql-block"> 当时,学习氛围非常好,老师和学生都很用功。</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葛永国老师,东北农大本科毕业生,一身黑色西装,年龄只比我大两岁,很是牛气和帅气。教模拟电子的李国瑞老师,爱好踢足球,学识渊博,后来听说当了学校的校长,令人钦佩。还有教英语的王建国老师,教机械的刘献俊老师,都让人想念。系主任老师白头发了,快退休的年龄,一时想不起来了姓名。当时校长是谁,没打听过,也不是很关心,如今想起来有些遗憾。当时的课程有《电机学》、《工厂供电》、《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等十几门课,还有计算机的《BASIC语言》呢。同学王大鹏的作文《家乡的棒槌山》,描写的甚是细腻美好,令人向往,于是才知道此名山原来在承德。今年夏天带老婆去了趟承德,才算圆了三十多年前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再说说在校实习情况。</p><p class="ql-block"> 学校当时还有一个老校址,在村里边,距离新校址好几公里,也是一个很大的地方,校舍有些老旧。老校址那边有电气、机械实习车间,有教室和宿舍。在那里实习,我们好像住了有半个月时间。实习期间,每人切割一块圆钢,用车床刨洗设备,每人亲自做了个铁榔头,打上了班级名称和年月日等,纯手工的,很是自豪。另外,在老校址期间,学校还组织举办过全省农机学校的篮球邀请赛,同学们还租了自行车去了趟冉庄地道战,接受红色爱国主义教育,青春无限好呀!</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实习更是接近实际。老师给买电器原件,学生亲自动手攒收音机、电视机。大家按图纸在线路板上,一个原件一个原件的焊接,男女生一样的,都焊接的很好。我攒的黑白电视机回家用了好几年,街坊邻里都纷纷称赞,当时的电视机散件费记得好像是280元/台,也算很不小的数目了。至于上水泥电杆接线,在学校变压器配电室接线,都是毕业实习的内容,毕业论文就是配电室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印象最为深刻。邻近毕业,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学校旁边的十一万变电站,为后来在单位从事变电运行工作提供了前提印象。</p><p class="ql-block"> 当年,每两周去保定市里电影院看电影,生活委员每月发饭票不要钱,是学校给学生的最大的福利。学校看病也不要钱的,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校医边给我拿药,边跟我说,这消炎药一片一角多呀,很贵的。当时的药价就是那样,如今药价是不能同日而语的。</p><p class="ql-block"> 入学第二年,学校就下大力气,在宿舍楼后边,建成了大厨房和大餐厅,餐厅还兼做多功能会议室和演出功能。建成了洗浴室,彻底结束了学生冬天不能洗澡的历史。后来改造了学校东北部操场,操场旁边有一段砖砌的墙头,下大雨要倒掉,班长联系了我们宿舍的几个人,将墙头推到,并且把每块砖处理干净,还挣得了几十块的小收入呢。现在想起来,那是多么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生活了两年里,去保定市里很多次,了解了一些市容市貌。去市里都是步行的,当时也没有公交车,在学校西行三公里后,在河北大学那边才有公交车站的。现在的河北大学与我们学校之间的保定陆军学校广场及旧址,当时是没有开发的。包括市中心地带的直隶总督府、大慈阁、西大街当时也都是没有开发的。今天开车路过这些地方,见游人熙攘,建筑物古色古香,天上人间的感觉,刮目相看呀。</p><p class="ql-block"> 当时大舞台剧场后门,在西大街上,我们看到了红极一时的蒋大为、成方圆、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林小旭等,真是发狂发癫呀,我们就是那个年代的追星族吧。去电影院看电影,对保定市有了浅显的认识,市里有好几个大型电影院,像五四路影院、百花电影院、大舞台剧院等。观看的电影有《红牡丹》、《井》、《牧马人》、《红衣少女》等,很是流行。“莲花池”公园,去过几次,里边的牌楼,石碑林、小拱桥、莲花池印象很深。印象最深的是我生病了,父亲来保定看我,我带父亲去的那次。今天来保定,父亲还提起此事,因为没钱,造成了没有在莲池与父亲合影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保定商场、保定人民公园、火车站、烈士陵园都去过的。在小摊上陪同学吃过牛肉罩饼,驴肉火烧好像没吃过,当时也没觉得很出名,保定酱菜只有过年回家才买过一次。后来霸州供电公司组织专业培训,来过保定一次。那次喝醉了,我让出租车司机在市区随便转,想疯狂找寻保定市的今昔印象。我的农机校肯定是首选,记得那次还见到了我的班主任葛老师呢。</p><p class="ql-block"> 保定的学校很熟,原因是好多胜芳高中同学在此城市学习。像华北电力大学、河北林学院、河北农大、河北大学,保定师范专科学校、保定金融专科学校等都有的。有一年重阳节那天,与在保定上学的河大同学郝录国,金融专科的张占堂,三兄弟去了趟狼牙山登高,那天山上刚下过雪,道路泥泞,晚上十二点多才回到学校,永远的满满的回忆。还有一次,几个同学去看河北林学院同学,在回来路上的小酒馆里,我们四个人喝了一瓶酒,又把人家的一瓶醋喝干了,当时大家都是没钱的,只能喝醋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社会正处在剧烈的变革当中,只因身在其中,感觉不到。飞翔演唱歌曲《故乡的云》,唤起了流落在世界各地华人游子归乡的情节,《冬天里的一把火》更是火遍全国。就是因为那年的东北特大森林火灾,致使林业部长被撤职。《黄土高坡》是杭天琪唱的,非常劲爆。毛阿敏的一首《思念》重新打开了很多年轻男女在心中尘封多年的爱情情愫。电视剧《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街头巷尾传唱不绝。那一年,刘伯承、叶剑英两位元帅的相继离世。那一年,百元大钞面世,居民身份证开始试办,都是时代的印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学校、老师和同学,从相识到如今,三十八年已经过去了。前两年,大家在学校一起学习生活,是改变我们人生命运的两年,在这里激荡着我们的青春和梦想。我们学习的学校,犹如港湾里的一个造船厂,我们在这里造船,学校提供的是真材实料,老师做的是手把手指导,造的是否结实可靠,只有自己知道。毕业后,不管好坏,都要驶入职场大海,人生的航船从此起锚,各自奔波,经历风雨,接受历练。如今年近退休的年纪,祈愿同学们都平安健康,释然上岸。如今,我们再也回不到原来的出发地了,有些泪目。</p><p class="ql-block"> 不经意间,三十八年已经过去了,曾经的历史变成了故事,我在讲述着这些故事。三十八年的时间,太漫长了,长得令人眩晕,沧海桑田啊。三十八年太短暂了,短得第一次走进学校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短的邻近毕业的场景,好像就在昨天,转眼间已是满头银发,快到了退休的年纪。</p><p class="ql-block"> 自我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本人张明柱,在学校期间,与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学习成绩一般,与老师同学相处的关系很好。毕业后分配到霸州供电公司工作,从事过安全生产、营销管理、供电所管理、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工作踏实。目前自己状况还可以,父母身体还行,妻子已退休,孩子已结婚,总之,整体还算不错。这些年来,传承着学校的优秀传统,我积极工作,努力生活,虽然没有取得什么辉煌的成绩,但也没有给母校丢脸。感恩母校,感恩母校老师的培养,感恩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由于学电缘故,毕业后一半同学分配到在供电部门。另外的同学各自奔波,混的也很不错。有的自己开公司,当了老板,有的在大型私企任高层,有的已退休赋闲在家,很是美好。到如今,大多数同学的孩子们都成家了,且大多数有了第三代,称呼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青丝白发,情丝悠悠,各自安好,各自精彩。 </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聚会的一些情况。第一个十年聚会是1998年,地点在保定母校(本人缺席),第二个十年聚会是2008年,地点在保定母校,第三个十年聚会是2018年,地点在衡水湖畔,由贾秀慧同学组织安排,真心期待2028年的第四个十年聚会。另外,2015年去承德聚会,由刘树生同学组织安排,2023年去河北正定聚会,由楚修红同学组织安排。三十年期间,还参加了几位同学孩子的婚礼,见到了同来参加婚礼好十几位同学。每一次见面,大家都格外亲热,激情满满。</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的光景里,每个人都遵循着生活的循环往复,随潮流前行。老师同学聚少离多,人生常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五十年代中期,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农业现代化是“四化”之一,农业现代化包括的种子、肥料、水、机械及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在农机化方向,农机化人更应奋勇争先,努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这是农机化人责无旁贷的使命与责任。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作为,农业机械化无限未来。</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期间,要问我两年时间里,我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我会这样回答。在学校,我学会了脚踏实地,发奋图强,学会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在学校,我收获了团结友爱,收获了开启明天的钥匙。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八十年末的河北农机校,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八十年代末农机人自强不息的风彩。</p><p class="ql-block"> 长江前浪推后浪,一辈新人换旧人。衷心祝愿我的农机化学校好,我的老师同学们好。衷心希望在这里学习的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习,传承优良传统,不负年华,不负时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优秀的农机化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10.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