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这样一棵树,在这棵树上随便掉下来的一截树枝,都会被人们捡拾收藏起来,或者摆在家里的供桌上,初一十五烧香祭拜。这是一棵柏树,就生长在晋祠圣母殿的左侧,整棵大树倾斜着倒向圣母,人称卧龙柏,龙蟋虬曲。树龄已有3000多年,是西周初年所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很随意地倚靠在它的身上,伸手触碰着被人触摸得光滑的树干。在这棵大我60倍年龄的周柏旁,我拍了一张像,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们走过现在水陆立交桥的鼻祖——“鱼沼飞梁”,看到桥下是清澈的汾河泉水;当我们站在不老泉旁,默默地向下注视,看清泉如突的时候,我瞬间明白了这棵柏树,它为什么依然枝繁叶茂,不见老态,不显龙钟。它就伫立在那里,看一朝朝一代代的更迭交替,日月轮回,看一座座殿宇几千年间,不断地修缮与重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海经》记载:管涔之山,汾河出焉。一条汾河从北到南,贯穿了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这片狭长而辽阔的土地,滋养着这片土地上所有生命,包括鸟兽禽虫、花草树木,自然也包括那株卧龙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距卧龙柏不远处,立有一通珍贵的唐碑,碑刻内容是李世民的现存于世的唯一手书《晋祠铭》。世人皆知李世民的书法造诣,他尤爱王羲之,据说,现存于世的《兰亭序》皆为临摹品,而真迹,已被李世民带入了昭陵。他曾多次将《晋祠铭》的拓片作为礼物,赠送给国际友人。可见书法界“南有兰亭序,北有晋祠铭”的说法,并非虚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唐碑前,约有半分钟的时间,我伸手在碑文上轻轻地抚摸了几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原城北有窦大夫祠。经介绍才知道,这里有“孔子回辕”的典故。与之前我了解到的,山东茌平县三圣庙村的“孔子回辕处”说法大体一致。也是说孔子去晋国讲学,中途听到晋国赵简子杀害了大夫窦犨的消息,他心灰意冷,打消了继续西行晋国的念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这个回辕处到底在哪里,已经没有了考证的必要,孔子回辕这件事无疑是肯定存在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窦大夫曾在狼盂治水,有过开渠利民的德政。后人才建此祠,以作纪念、祭拜与祈水之用。何时建祠已经成谜,可考在唐代已有此祠,元代重建,献殿的四根圆木柱子就是唐代的原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几根唐代原构的木头,就那样裸露在外,伫立在我们的面前,任由游客亲密地接触,还有晋祠里那棵3000年的柏树,以及那通的李世民的唐碑,这让我开始有了些疑惑。和我们在别处游览景点不一样,人们被各种围栏挡住,只能远远的看一眼,一些古代的石碑或者其它珍贵的文物,被玻璃罩罩起来,再或者禁止用闪光灯拍照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窦大夫祠,我们找到了答案:所有的文物,最终都是要走向消亡的,消亡是必然的规律。都不能切身触碰到文物,我们怎么去理解,又怎么可能传承给我们的后代。传承的,不应该是文物的本身,而是它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窦大夫祠管理所的李铮先生说,无论盛世还是乱世,文物都是人类的文化遗产,不能因盛世而过度保护,也不能因乱世无人问津,肆意践踏。是啊,文物应为人所用,保护文物,要让文物免受人为的破坏,而不是把人与文物隔绝开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经读到过赵简子和窦犨窦大夫的一些文字,可是不知怎么就忘却了。好在,通过这次行走,又重新捡回来。人是应该多出来走一走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拾起丢在生命角落里的些许记忆,让未来的日子更加丰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所以忘却,也许是那些事物并没有重创过我们的生命,没有刻骨地影响了我们。古人之所以修建祠堂,是为了历史不被后人遗忘,期盼贤德大才的风骨得以留存与发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世民将《兰亭序》带入昭陵,仅仅是因为他对王羲之的推崇和对《兰亭序》喜爱吗?我想未必,饱经世事风云的他,也许是担心《兰亭序》在未来朝代更迭的战火中损毁或遗失,才找了一个他认为最放心的地方。待将来,昭陵被打开的那天,我的尸骨也许荡然无存,而《兰亭序》的原件却必将重返人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棵西周卧龙柏,在用年轮记忆了历史3000年,甚至更久远的岁月。周柏的旁边,依次有三棵柏树,一棵植于北魏,一棵植于宋代,一棵植于明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惊叹,这是树关于历史记忆的传承吧。人,也应如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