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县昌宁镇三晋文化研究会举办杨笃先生诞辰190周年纪念活动

赵芳

<p class="ql-block">  初冬瑞景聚群贤,共忆杨公百九年。方志英名传后世,今朝研讨敬前贤。甲辰年是一代著名方志学家杨笃先生诞辰190周年,在这层林尽染、美景如画的秋冬交替季节,11月10日上午,昌宁镇三晋文化研究会在昌宁综合楼东三层会议室隆重举办“纪念杨笃先生诞辰190周年座谈会”。 </p><p class="ql-block"> 昌宁镇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郑中午、顾问王天贵、常务副会长杜明杰、副会长兼秘书长谷印平及在乡宁的班子成员和理事,乡宁杨氏族人、杨氏姻亲代表杨建平、王九燕、潘瑞菊等以及部分社会上关心关注并支持三晋文化研究的文人贤士共计50余人参会。北京市著名画家,曾受北京奥组委之邀为萨马兰奇刻印的杨氏族人杨增威先生闻讯专程从北京赶回参加了活动;昌宁镇社区联合党总支书记、党群服务中心主任贾妤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到会并讲话。</p><p class="ql-block"> 上午9时,大家齐聚昌宁综合楼会议室,怀着崇敬的心情共同缅怀杨笃先生的功绩,追思他的精神风范,探讨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座谈会由 副会长兼秘书长谷印平主持。郑中午会长首先致辞,他向与会者具体阐述了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常务理事杨晓东代表杨氏族人为大家介绍杨笃先生的生平和主要成就;王九燕回顾了二十多年前,其父亲王景玲先生发起举办的“纪念杨笃先生诞辰168周年”活动的盛况;王永顺、杨增威、段爱荣、王天贵等也先后发言,从不同角度讲述有关杨笃的往事、作品或研究杨笃的前沿成果;杜明杰副会长还向大家汇报了准备成立“杨笃文化研究会”的筹备工作及设想;最后,贾妤主任代表镇党委、政府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的文化研究工作提出殷切期望。</p><p class="ql-block"> 杨笃先生是我们乡宁这个偏居吕梁南麓的小县历史上飞出的凤凰之一,他专史志,精书法,通音律,擅诗文,虽一生未曾高中皇榜,但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勤奋的品质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智慧与才华的光芒。他以卓越的方志学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使乡宁的名字随他一起走出鄂山鄂水扬名三晋乃至神州华夏。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杨笃(1834—1894),字巩同,一字稚刘,号秋湄,别号北屈,或署虬麇道人、吕香真逸,晚号东渎老人,晚清著名的方志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熏陶,十一岁起便对考订源流、探讨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青年时代的杨笃好学不倦,遍交当时名宿,声誉渐起。他在童子试中受到乡宁知县王筠的赏识,并在平阳府试中受到知府何晓峰的青睐,最终于同治甲子年(1864)年考中举人。</p><p class="ql-block"> 杨笃的前半生致力于仕途,后半生则全身心投入地方志的编纂事业。他在同治九年受聘到西宁宏州书院讲学,并纂修了《西宁新志》,这是他在方志学方面的成名之作。随后,他相继纂修了《蔚州志》、《代州志》等多部地方志,创造了个人修志种数最多的纪录。其中,他总纂的《山西通志》被誉为同时代通志中的佼佼者,受到张之洞、梁启超等的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副会长兼秘书长谷印平主持座谈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郑中午会长致辞↓</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杨氏族人杨晓东介绍杨笃先生生平及主要成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王九燕女士在会上回顾其父王景玲当年举办“纪念杨笃先生诞辰168周年”活动盛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段爱荣女士给与会者主讲杨笃先生作品《柏沟小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常务副会长杜明杰作关于成立“杨笃文化研究会”筹备情况汇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杨增威先生发言,并给乡宁县昌宁镇三晋文化研究会捐赠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王永顺先生发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王天贵先生发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贾妤主任代表镇党委、镇政府讲话↓</b></p> <p class="ql-block">  每一位嘉宾的精彩发言,让我们对杨笃先生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座谈会,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精神的传承。文化是任何一个地方内涵发展的灵魂,而乡贤名宿就是这个灵魂的名片。习总书记曾说: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增强民族自信。我们追念、缅怀和宣传本土先贤,就是要唤醒和增强鄂邑人民的自豪感与自信心,这是推动当地发展的最强劲、也是最恒久的动力!杨笃先生落榜而不颓丧,失意而不迷向,以匹夫之责,在自己所涉猎的领域,初心不改、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取得了斐然成就,成为一代翘楚。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努力,追求卓越。让我们带着这份敬意和感悟,在未来的日子里,以杨笃先生为榜样,践行他的精神,为本土文化的振兴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理事会成员郑永强,现任职中学校美术老师,与会期间速写素描作品。</b></p> 观瞻杨笃先生的墨宝 <p class="ql-block">  座谈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在这段充满敬意与深思的时光里,大家共同回顾了杨笃先生辉煌的一生,深刻感受到了他那独特的个人魅力与不朽的精神。会议结束后,与会者合影留念,将这一历史性的珍贵瞬间永远定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次座谈会得到了昌宁镇司法所、乡宁县职业中学、乡县文物收藏爱好者文亚东等单位和个人的大力支持,足显鄂邑崇文敬儒之风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活动策划:郑中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文稿指导审核:谷印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摄影: 潘瑞菊 张国芳 常笑越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制作: 赵 芳</b></p> 纪念杨笃先生诞辰文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敬怀杨笃先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文/郑中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诞辰遥忆百九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史志丰功世所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纂呕心凝巨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考订严谨拂埃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创新体例开新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奉献精神励后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风范长存昭日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传承薪火永留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杨笃先生诞辰随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文/谷印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诞辰百九忆杨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代鸿儒史志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笔绘山川书锦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心怀社稷表由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旧章慎考寻真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墨精研著伟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骏业流芳千世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贤名永驻汗青中。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满屋图书横古墨 虚堂神鬼伴孤灯”</b></p><p class="ql-block">——仅以此篇纪念:志杰大儒杨笃先生一百九十诞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鄂山青秀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杨笃出生书香门第。</p><p class="ql-block">自幼好学求知心切,</p><p class="ql-block">遍交名宿声誉渐起。</p><p class="ql-block">同治甲子考取举人,</p><p class="ql-block">晋级进士惨败遭遇。</p><p class="ql-block">空有热情无处舒展,</p><p class="ql-block">理智抉择著书立意。</p><p class="ql-block">究讹补缺取舍得当,</p><p class="ql-block">深湛金石浑厚功底。</p><p class="ql-block">同治九年受聘讲学,</p><p class="ql-block">学界称赞朝野嘉许。</p><p class="ql-block">受约撰修《西宁新志》,</p><p class="ql-block">不受束缚自成体例。</p><p class="ql-block">地理篇中纠正错误,</p><p class="ql-block">补充欠缺人物志里。</p><p class="ql-block">一经刊印受人嘱目,</p><p class="ql-block">经典之作方志身跻。</p><p class="ql-block">一生主撰一十三部,</p><p class="ql-block">创造历史最高新纪。</p><p class="ql-block">最后宏作《山西通志》,</p><p class="ql-block">毅然决然总篡整理。</p><p class="ql-block">六千多个日积月累,</p><p class="ql-block">抱病而书积劳成疾。</p><p class="ql-block">初心使命牢记心中,</p><p class="ql-block">修志拼命谢世归西。</p><p class="ql-block">青铜雕像浑然耸立,</p><p class="ql-block">志杰大儒担当得起。</p><p class="ql-block">传承发扬杨笃精神,</p><p class="ql-block">名垂史册后人永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引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纪念杨笃先生</b></p><p class="ql-block">诞辰190周年 草联</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联</b>:号秋湄字巩同,道光甲午生鄂城;曾乃讳文俊,祖斯为陶翁,恩树灼灼令堂椿。垂髫秉父赓家风 总角师筠攻说文;县考自首擢,府试拔头魁。士勖经学仰许郑,里称术理善变通;不忘先生而立期流年,乡试蟾宫举折桂;</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下联</b>:友顾斋步前程,寸烛寒灯伴人生;始续杨门谱,首创西宁书,经年孜孜通志情。弱肩铁笔胜西昆,晋冀史界光东壁。玉环俯礼颂,文笔时可证。躬执训导奉教谕,不径盛名震海内;应铭笃翁联语竟中的,花甲金豹诚留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乌衣信风 撰奉</b></p><p class="ql-block"> 甲辰十月隹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深切缅怀一代先贤</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增强民族文化自信</b></p><p class="ql-block"> 作者:段景梅</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县近代文化名人,一代方志大家杨笃先生诞辰190周年,昌宁镇三晋文化研究会举办了“纪念杨笃先生诞辰190周年”座谈会,我有幸参加!</p><p class="ql-block"> 杨笃先生是我县晚清文化大儒,一代方志名家,金石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好学不倦,于同治甲子年(1864年)考取举人,但在晋级进士时屡遭挫败,建功立业无望他将注意力转移到著书立说上来,同治九年受聘宏州书院讲学,期间授约撰修《西宁新志》,从此开启了他撰修志书旅程,由他主撰的志书立意创新自成体例,受到时人瞩目,被称做经典。他先后主撰编修了《山西通志》、《尉州志》、《代州志》等十三部县志,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个人修志最多的记录。在撰修《山西通志》时在几经停顿的关头他挺身主撰,“满屋图书横古墨,虚堂神鬼伴孤灯”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在志书成书时他积劳成疾,书成身亡,终年60岁。</p><p class="ql-block"> 他在金石学方面也取的了很大成就,他更是一位有着家国情怀的书法家兼诗人,在清末朝廷腐败,边境烽火连起,地方官吏穷兵黩武,百姓生活艰难时他发表了《防河篇》《米市谣》等抨击吏治的诗作。他还有很多经典的书法作品被称做极品。</p><p class="ql-block"> 杨笃先生不仅对地方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金石研究成果和书法作品,他更给我们后世留下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他是我们乡宁人的骄傲,如今我们缅怀先生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正如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基础,杨笃先生的精神一定会在鄂邑大地乃至神州大地生根开花,一定会激励一代代鄂邑儿女自强不息为祖国为家乡做出应有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缅怀先贤 砥砺前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作者/郑俊英 </b></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0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昌宁镇三晋文化研究会在昌宁综合楼东三楼会议室隆重举办的“杨笃先生诞辰190周年纪念活动”座会谈。活动准备充分,开展顺利,突显了其重视程度,体现了昌宁镇三晋文化研究会领导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文化研究的行事风格。</p><p class="ql-block"> 座谈会上,座无虚席,争相发言,交流深入,气氛热烈,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乡宁历史文化巨匠杨笃先生。通过此次活动,我对杨笃先生的一生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更增添了几分对杨笃先生的敬慕之情。</p><p class="ql-block"> 杨笃先生是近代极为有名的文化巨匠,是集书画为一身的方志界名家。他的前半生,致力仕途,而后半生,在仕途不顺后转而致力于学术研究。他主撰了十三部地方通志,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个人修志种数最多的纪录。他在方志编修方面的严谨和创新、以及对社会的卓越贡献都是可歌可泣的。 其中,他的最后一部宏作《山西通志》是在通志几经变故、几度停顿的关头而毅然出面总纂的。他在志书修撰的六千多个日日夜夜中,曾感慨说:“倘志书不成,三晋文献由我而斩,罪不更大乎?”。正是这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得他将修志看的比生命更为重要,抱病而书,书成之年,终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山西通志》是其生平精力之所萃,成为同代通志中的佼佼者,受到张之洞、梁启超等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杨笃先生也是当时极负盛名的诗人、杂家兼书法家。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来看,他的诗歌在同时代的文坛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他以七言古诗和七言律诗的形式,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写下了不少为民请命切中时弊的好诗。 </p><p class="ql-block"> 除诗词外,杨笃还擅“三礼”、通经史、精金石、工书法,而且在地理、目录、诸子、算术、篆录、声韵等学术研究上均有较深的造诣。</p><p class="ql-block"> 杨笃先生一生著述很多,可惜大多未行于世。在他去世后的二十年,日本学者到中国后,曾“不远数千里,亲造其门,以千金购其寸缣断墨而不可得。” 可见,杨笃的影响之盛远。</p><p class="ql-block"> 杨笃先生的学术成就不仅在当时受到高度评价,对后世的文化研究和地方志编修也有其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杨笃先生的修为是后代人学习的榜样,他是乡宁的骄傲,是乡宁的一张名片。作为杨老的故乡人,研究挖掘他对社会的贡献岂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杨笃先生的精神将激励我们砥砺前行,我们应以绵薄之力为挖掘三晋文化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参加昌宁镇三晋文化研究会纪念杨笃诞辰一百九十周年座谈会有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菊花盛开,层林尽染。在这美好的季节,昌宁镇三晋文化研究会再次高举文化大旗于2024年10月10日早9时,在昌宁综合楼东三楼会议室举办了纪念杨笃诞辰一百九十周年座谈会。会议由秘书长谷印平主持,会员五十余人参加,特邀嘉宾杨氏家族后裔杨建平、杨晓东、潘瑞菊、杨增威(北京市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会员),王景龄的女儿王九燕夫妇等也应邀参加。</p><p class="ql-block"> 会议第一项由会长郑中午致词,郑会长80岁高龄,思维敏捷,口齿伶俐,洋洋洒洒几千字把杨笃先生的出生、求学、求职、供职、书法特长、诗文爱好及为国家做出的特殊贡献做了详细介绍。然后杨晓东、王九燕、王永顺、杜明杰、段爱荣、王天贵相继发言,他们都以崇敬的心情对杨笃先生的生平、学业、及贡献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昌宁镇社区联合党总支部书记贾妤同志代表镇党委、镇政府祝贺这次座谈会的召开,对这次座谈会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鼓励并希望昌宁镇三晋文化研究会越办越好。</p><p class="ql-block"> 听了会长、副会长、杨氏后人及大家的发言,我感触很深,觉得我们三晋文化研究会这次座谈会开的好,意义重大。虽然我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成立起杨笃研究会,但我们终于完成了一个使命,起码我们继承了王景玲老先生的意志,把杨笃先生诞辰一百九十周年纪念活动圆满召开了,大力弘扬了乡宁文化先贤杨笃先生的精神。会长、副会长同仁们为这次会议能顺利召开奔波多日,辛劳操作,但比起王景龄老先生的一己之力要好的多。我们的精神也会像王老先生的精神一样,后辈会延续下去。记得王景龄老先生举办的杨笃先生诞辰一百六十八周年纪念活动就影响我做过一件有意义的活动。早在二十年前我在担任县档案局局长期间,就对卧牛城报情有独钟,经常能收到看到王景龄老先生送来的卧牛城报,也曾小费几百元支持过王老先生办报的艰辛。有一次在报上就看到了王先生为杨笃诞辰一百六十八周年举办了一个纪念活动,并把杨笃一生的成就做了详细介绍。我当时就受到了启发,心想我们档案馆就是保存历史资料的部门,何不借此机会把杨笃、郑崇俭、王与龄、王培龄、吴庚、杨玨、闫宁波等乡宁名人的资料收集保存起来,再以版面形式搞一个大型展览,和王老先生一样以达到宣传老前辈教育下一代的作用。有了这个想法,我们就召开全局会议,分配任务,开始让大家收集资料和照片,经过档案局一班人的努力,不到一个月,资料和照片全部收集回来,但县长不批活动宣传经费,等了一个月,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动用办公经费,以文字加照片做了十个版面,在迎旭广场进行了一次大型展览。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县长都前去进行了观看,感触很深,各个单位及群众观看后都有好评,县长第二天就给我们批了宣传活动经费。宣传部长要求我们不要把版面毁坏,专门腾出一间房子,把版面挂在墙上,供青少年及大家参观学习,宣传部专门命名档案局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这次活动也一样虽然艰辛,但意义重大,以后上级部门一定会重视的,而且这次活动将会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关于杨笃先生的事迹大家都讲了很多,大家一致认为杨笃老先生不仅是乡宁历史上的文化人,而且像王景龄老先生评论的那样,是文化巨人。在这里我还想说说王景龄老先生办的卧牛城报,卧牛城报是一个宣传正能量的报刊,是一个宣传挖掘乡宁历史文化,鼓励现代青年努力学习,勇攀高峰的报刊,择录转载各大名著,各个报刊中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好故事,励志人们惩恶扬善的好报刊。王老先生当年住在崖窑胡洞井院一个不到二十平米非常简陋的阁楼上,他的好文章好作品就是在这里写作发表的。王九燕在讲到父亲一没有社会地位,二没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努力办报时,流下了心酸的眼泪。我曾经也为九燕父亲为文化事业执着办报的精神打动过,也为报刊中的人物高大形象感动过。报刊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至今我都记忆犹新:说有一对渔民是好朋友,每天双双出海捕鱼,收获颇丰,家中老婆穿裙子,戴首饰,生活过的很美满。有一天出海遇到狂风,把渔船掀翻,两位渔民奋力往岸边游,但风浪太大,就在两人精疲力尽的时候,其中一位渔民为了让另一个渔民活下去,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他对另一个渔民说,你知道吗?我和你老婆相好几年了,你老婆的裙子和首饰都是我给买的,另一个渔民一听半信半疑,一心想马上见到老婆把真像搞明白就有了活下去的精神,结果这个渔民得救了,编造谎言的渔民被海水淹没了。卧牛城报类似这样的好故事很多很多,我想不光是我,像我这样有收获的人大有人在。所以说我们这次活动也会像王老先生办的卧牛城报、给杨笃老先生举办一百六十八周年纪念活动一样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彩玲</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