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字文化

心静心悟

<p class="ql-block">2024年国庆</p> <p class="ql-block">吳氏族徽</p> <p class="ql-block">  吴氏太伯、仲雍、季历。小儿子季历贤仁而有才干,娶贤惠的太任为妻,生下个儿子叫姬昌,倍受古公宠爱。古公把周部落的兴旺发达寄希望於姬昌。</p><p class="ql-block"> 大儿太伯、二儿仲雍明白父亲想让弟弟季历当继承人,以便将来再传位给姬昌,於是就自动让贤,趁古公有病的时候,以给父亲采药为借口,远奔到东南沿海一带的吴越地区,不再回陕西,并在那断发纹身,显得无法任用,以此来回避季历。</p><p class="ql-block"> 当时江南还很落后,由於太伯、仲雍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当地土著拥立太伯为领袖,建立姬姓吴国,称为句吴也作"勾吴"。太伯无子,死后由弟仲雍继承君位,并世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与江南吴国逐渐兴起的同时,居住在陕西岐山一带的周部落发生了重大变化。古公传位给季历,季历传位给姬昌(即周文王)。姬昌死后,其子姬发(即周武王)继承他的遗志,联合诸侯,灭掉商朝,建立周朝,史称西周。</p><p class="ql-block"> 西周初,姬发寻求太伯、仲雍的后代,当时仲雍的曾孙周章已是吴君,因而封周章为吴子,追封太伯为吴伯,另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周王朝北面夏朝旧址处,并把他们正式列为诸侯。</p><p class="ql-block"> 吴国建都於吴(今江苏苏州),包括如今江苏、上海大部份和安徽、浙江的一部份,到春秋后期开始强盛。</p><p class="ql-block"> 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为相、孙武为将,公元前506年曾一度攻破楚国;传到其子夫差,又战胜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求和,并北上与晋争霸。</p><p class="ql-block"> 后来由於夫差骄傲自大,不听伍子胥的劝谏,贻误战机,吴国反而被越王勾践打败,於公元前473年亡国,吴王夫差悔之莫及,自杀身亡。吴国王族子孙避难四散,为不忘故国,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吴氏。</p><p class="ql-block">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新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婺源,在此发展繁衍,后分为鄱阳吴氏、浮梁吴氏、余干吴氏、乐平吴氏、安仁吴氏、进贤吴氏等支派;夫差的家室有一部份陷居於江浙一带,一部份逃难至安徽歙县,后又分衍出一些分支;还有一部份逃至今山东、河南一带安家落户。</p><p class="ql-block"> 吴氏迁居台湾是从1291年开始的,那一年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奉命率领6000人乘船出使台湾,成为吴氏入台第一人。明朝末年以后,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到澎湖、台北等地谋生创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东渡日本,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p><p class="ql-block">差不多与此同时,吴氏还有大批人南迁到越南。现在越南有二百多个姓,按人口数排列,吴姓列为第六大姓。</p><p class="ql-block"> 吴氏入朝鲜的历史也很悠久,发展至今,吴氏在朝鲜的143个姓氏中是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p><p class="ql-block"> 大约自明代开始,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很多吴氏族人移民南洋。近代又有不少旅居欧美,他们大都聚族而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是历代沿用的吳字文化(吴永贵收集整理)</p> <p class="ql-block">吴氏篆字</p> <p class="ql-block">吴字胸徽</p> <p class="ql-block">吴字胸徽\</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泰伯纪念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