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文摘录】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和:调和、排解。 安:怎能、怎么。</p><p class="ql-block">左契:契约,类似于今天的借据存根。</p><p class="ql-block">责:向人索取、讨还欠债。 司:掌管。【概念转述】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p><p class="ql-block">【个人体验】“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这一章讲到“爱埋怨”的心理是天生的,事实也是如此,跟爱埋怨的人很多道理说不通,我们自己往往也会掉到里面,这一章告诉了我们解决方法。</p><p class="ql-block">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左契就是借据,借据带有很多主管和随性的因素,正如团队到年底未完成目标和借钱不还的问题思考,我们要做认知范围内和能力范围内的事儿,重视过程,而不是谁为结果负责,如果谁要去负责,那只能是自己。有原则,同时足够包容,不断激发善意,这是我们当做的。</p><p class="ql-block"> 孟子说“有求全之毁,不虞之誉”,纳兰容若说“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古人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站在静止的能量守恒角度来看,能量总值是1,那我拿的多了,你的就少了,都是怨,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我拿我的,你拿你的,然而人性让我们拿的更多,这是第一级境界。</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拥有利他精神,我让你多拿,心甘情愿让你多拿,那你能感知到我的善意,你有可能不多拿,或者在别的地方“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第二个境界的利他精神。</p><p class="ql-block"> 而最三个境界就是让能量动起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能量怎么能无限多,唯有爱可以做到,发自内心的让对方好,能量就会源源不断。</p><p class="ql-block">【行动指引】自己的思想境界还是远远不够,还是要继续学习和修炼,每天在自己脚下垫上一张纸,每天感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