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年大学(十二)

百芳雅梦

<p class="ql-block">编者按</p><p class="ql-block">老年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课堂,心灵有了归宿,灵魂得以安详。</p><p class="ql-block">老年大学,是文化的天空,知识的海洋,我在这里陶醉,在这里放飞梦想。</p><p class="ql-block">老年大学,政治引领着方向,让我坚定了信念,坚定了理想,确定了奋斗的目标,人生永不迷航。</p><p class="ql-block">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发送老年大学学员的作品,敬请大家关注。</p> <p class="ql-block">人物采访</p><p class="ql-block"> 实干展现风采 奉献无悔人生 </p><p class="ql-block">——访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科协主席、老年大学学员董宽</p><p class="ql-block"> 侯启辉</p><p class="ql-block"> 9月4日,区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第一课开课,学员们纷纷在教室里亮相,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科协主席,我们尊敬的董宽部长出现在课堂上,董部长为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临近退休,报名参加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成了一名学员。</p><p class="ql-block"> 坐下来同董部长座谈,得知。董宽,1964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85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章丘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区扶贫办主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章丘区科协一级调研员,章丘区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专班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拼搏实干的敬业精神,关心基层发展的服务态度,使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令人骄傲的工作业绩。工作中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脱贫攻坚、科技推广、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了突出实绩。2013年,探索推广的党支部“一加三”固本强基惠民工作,入选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获得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刘云山同志肯定;2019年,推出的“贫贫互助”扶贫模式,荣获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2020年,创新开展的“三地”“科技小院”工作,在全省推广。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创造性提出“九子工作法”,构建起“1+343”工作体系,带动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亿元以上,村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下行政村全面消除,5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80%以上,105个村实现股东分红3600万元以上,受益群众超7万人。经验做法得到新华社专题报道3次,国家乡村振兴局简报专题刊发,并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名单。</p><p class="ql-block"> 这不禁使我联想起,几年前在文祖街道办工作期间情景。那时,我时常见到董部长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在机关和街道主要领导座谈,了解调研基层党建、贫困村脱贫攻坚情况,亲自带队到文祖街道石子口村指导三变改革工作,细心调研,科学规划,指导实施,选派年轻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帮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使昔日齐长城脚下集体收入为零的空壳村,成为年收入近百万元的山东景区化村庄,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他在工作中,总结创新的脱贫攻坚“九子工作法”取得显著成效,一大批贫困村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乡村发展驶入快车道。</p><p class="ql-block"> 退下来的董部长,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他性格直爽,乐观开朗,乐于和学友们拉家常,谈天论地,其乐融融,学友们很乐意和他接近。董宽部长非常注重锻炼身体,喜爱旅游,他同几名学友随团新疆旅游,观赏了祖国疆域辽阔的大好河山,了解了民族英雄左宗棠的历史功勋,深入了解了维吾尔族群众依托自然优势,发展农业+文旅的发展模式,推进乡村振兴、开展脱贫攻坚、发展边疆经济的具体做法,感悟到了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边疆繁荣发展的美好前景。他撰写的《新疆之行记》一文,分享给广大学员,使学员们也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光之美和趣事新闻。</p><p class="ql-block"> 退休之后,对董宽部长来说,是新生活的开始。他一方面兼任区农业发展顾问,协助指导街镇乡村“三农”工作,另一方面参加区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的学习,学习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总结过去人生经历,展望今后生活历程。他坚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每天都是美好的,未来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将会走出人生更加辉煌的旅途。</p> <p class="ql-block"> 平凡的红二代——</p><p class="ql-block"> 访新学友李健 </p><p class="ql-block"> 党兆东 </p><p class="ql-block"> 时光似箭,转眼到了今年的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开学的日子。在十月十六日周三的课堂上,孙其章老师和李百芳班长布置作业,策划了依座次随机排号互相采访,上一号采访下一号,尾号采访首号。我采访李键学友,交谈过程中都觉得好像面熟,进一步交流,才想起来十多年前买水池子接触过,并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p><p class="ql-block"> 那是十多年前的一个星期天,我骑自行车到绣水建材市场转悠,不经意走进一个橱卫门头。眼光落在厨房洗菜池上,这时一位方脸干净利落 短发高个的女店员迎上来,她仪态大方得体,面带微笑,主动与我交流,提出建议,挑选一个好看的白陶瓷水池子推荐给我,我从心里非常感谢。付款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是我高中同学开的店铺。现在才知道这个高个女店员名字叫李健,无意之中,我们成了今日在一起共同学习的学友。 </p><p class="ql-block"> 经座谈了解到,李健学友原藉是沂蒙老区,出生于济南市槐荫区。1972年12月参加工作,分配在农具四厂,做学徒工学习机械车床,三年学徒期满,调往风动机械厂工作,操作车床,滚齿机,插齿机等机械设备。1985年调往工业供销公司做财务工作,直至1996年单位破产。后来在服装厂,玩具厂等单位做财务工作,也给个体店打过工,退休后去外地带孙子忙家务。2019年秋天回到章丘上了老年大学,先后跟着李班长在养生保健班和文学写作班学习,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李健学友出生于老革命干部家庭,其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党员,曾参加过孟良崮战役和济南战役,解放后正团转业到济南重工业局工作,后调入章丘工作直到离休。李健的姑姑、姑父也是早年参加革命的军人 功勋卓著。其大表哥王斌现年90岁,曾参加了上甘岭战役。据回忆说,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真是上万个苹果仅有一个送进坑道里的战士们手里,战士们轮流摸摸传了一遍,谁都舍不得吃,给养供不上,渴急了喝尿,最后也拉不出大便排不出尿了。上甘岭战役打的异常艰苦,物资运不上去,断粮断水10多天后,送进战壕的第一顿饭是大米饭,战士们见到白米饭因饿急了,吃的过饱当场就有人肠胃疼痛遗憾的牺牲了,让人心碎。我们应当记住,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好好珍惜。</p><p class="ql-block"> 李健同学十六岁就参加工作,为人正直善良,谦和低调,工作认真,干一行爱一行,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的人生不管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积极向上,坦然面对。在老年大学尊师敬老 ,团结友爱 ,虚心好学,热于助人,是老年大学的忠实好学员。李健学友平凡,但不骄不躁,待人真诚做事踏实,值得我学习和敬佩。</p> <p class="ql-block"> 仲秋时节的桃花山</p><p class="ql-block"> 姜化芹</p><p class="ql-block"> .中秋时节,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的同学们到桃花山采风,我还是第一次到桃花山教学实践基地参加活动。在张方敏同学的带领下,从老年大学校区外穿街而过,通过“桃花山景区”的牌坊,顺着平整的水泥路直至山顶。</p><p class="ql-block"> 孙其章老师热情地迎接我们,我们在山顶广场长廊聚集,感受到周边绿树葱茏,风景优美,精神舒畅,非常开心。时节仲秋,桃树叶绿,海棠果青,栾树花黄,四季常青的松树更是枝繁叶茂,充满勃勃生机。周边绿树丛荫,生机盎然,眼前呈现出金秋时节如诗如画的景色,不仅使我联想起,我们老年大学学员个个朝气蓬勃、充满生机活力,感受到生活在新时代奔向新生活的前行动力,感受到当今社会欣欣向荣、风景如画的氛围,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心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天气晴朗,秋日杲阳喷射着璀璨光芒。我们坐在长廊连椅上,廊顶遮阴,又不时吹来微微凉风,感到心旷神怡。聆听李班长、孙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话,留影纪念,这哪里是一群老年人在中秋登山,像是回到风华正茂、活力四射的青春时代,踏青游春,像春天的小鸟一样,翱翔天空,自由飞翔。</p><p class="ql-block"> 我们开始游园,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们写作班学员除了我已经老迈,大家都还年轻。一个个步履矫健,腰板挺直,精神焕发,谈笑风生。同学李健让我感动,她干脆替我背着背包,和我一块游园。张方敏同学更是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p><p class="ql-block"> 在参观老年大学活动基地的宣传栏时,我看到老年大学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摄影展,感到非常羡慕,受益匪浅。老年大学学员不仅是在校园内学习知识,更是走向社会,参与志愿服务、服务于社会的中坚力量,展现了老年大学的魅力风采。</p><p class="ql-block"> 活动结束后,我本来想坐六路公交车回家,可是想到桃花山下的荷花池,想去看看。往年此时荷花池里的荷花都已经花落叶残,莲蓬枯萎。今年九月份开学时,桃花山下的荷花池却是半池莲叶无穷碧,朵朵荷花别样红。今天离开学已经过去半月,不知荷花还开不开?这样想着,就信步来到荷花池。走在栈桥上放眼望去,只见半池清水,半池莲。荷叶依然碧绿,荷花虽然少了,更显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精致美观。中秋时节的桃花山,虽没有阳春三月和风送暖,鲜花烂漫,蝴蝶狂舞,蜜蜂忙碌;也没有候鸟回归,莺歌燕舞,百灵高唱,嗡声婉转,却有着金秋送爽、菊花飘香的独特风景。</p><p class="ql-block">二〇二四年九月十八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