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据介绍,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市老城中心,纵贯南北。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它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历经7个世纪的不断完善,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一条贯穿南北的北京中轴线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被誉为北京城的脊梁和灵魂。这些古建筑和现代建筑见证了中国社会从王朝统治转变为现代国家的历史变革。</p><p class="ql-block"> 浏览北京中轴线全景图,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名字跳入眼帘,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包括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等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群,共计15处遗产点。大部分应该说是去过,也有没去过的,如先农坛,永定门,钟楼等。怀着对北京中轴线敬仰,今年十一前,与老婆又前往北京,花了几天时间,沿着中轴线又走了一趟,虽然是走马观花,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事先对一些地方做了功课,有了一点印象,通过看景走起来就有了一点认知。下面就通过镜头看一下北京中轴线,并作了一些简介,想通过此文对北京中轴线有一定的了解,对游览中轴线提供一点点帮助。本文参考了网上的有关内容,在此一并致谢!水平有限很肤浅,敬请谅解。</p> <p class="ql-block"> 北京中轴线全景图,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1.钟鼓楼</p><p class="ql-block"> 钟楼和鼓楼的统称。两座建筑南北纵置,由一长方形广场连接。位于中轴线北端。它们始建于元代。钟鼓楼在古代为报时之用,是明清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报时中心。在长达600多年的报时系统中,始终先击鼓后撞钟,即每日报时始于“暮鼓”,止于“晨钟“。也是“暮鼓晨钟”的由来。它们还是中轴线上最高的一组古代建筑,钟楼通高47.9米,鼓楼通高46.7米。</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南望,可以看见中轴线上的景山。</p> <p class="ql-block"> 2.万宁桥</p><p class="ql-block"> 万宁桥是中轴线上唯一的元代遗存,也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也是中轴线上七座桥中至今仍然承担着交通功能的古桥。</p> <p class="ql-block"> 3.太庙</p><p class="ql-block"> 明清两代皇家祖庙,与社稷坛东西对称于端门与故宫之间中轴线两侧的建筑群。太庙是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祖先祭礼建筑群。现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p> <p class="ql-block"> 4.社稷坛</p><p class="ql-block"> 社稷坛处于现在的中山公园内,建造故宫午门之外,是明清两朝皇帝每年农历二月,八月上戊日例行在此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现存坛址,保存完好,壮观气派。</p> <p class="ql-block"> 5.景山</p><p class="ql-block"> 明清两代皇家御苑。景山上的万春亭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最高峰,在此不仅可以远眺故宫宏大的建筑群,还能远眺鼓楼,白塔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 6.故宫</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木构宫殿建筑群。明清两代皇宫。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与沉浮。故宫是中国皇家宫殿建筑的杰出典范。</p> <p class="ql-block"> 7.端门</p><p class="ql-block"> 端门位于故宫南侧,处于午门与天安门之间,是故宫的南大门。端门与天安门一同以其高大的形体和端庄的风姿,烘托出皇城与皇宫轴线建筑的威严和神圣。</p> <p class="ql-block"> 8.天安门 </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原名承天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順治八年(1615年)更名为天安门。在明清时期,天安门是用来向文武百官宣读皇帝诏书的城楼。1949年被赋予全新的含义,成为新中国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9.外金水桥</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永乐年间,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连接天安门广场和故宫的桥梁,是中轴线上的重要景观,是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具体化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10.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位置。由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为长方形广场,南北长762米,东西宽280米,总面积达21.4公顷。它形成于明代并于20世纪中叶扩建,是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发展的里程碑。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已成为国家活动和人民文化活动,大型庆典活动的举办地。</p> <p class="ql-block"> 11.正阳门</p><p class="ql-block"> 正阳门原名丽正门,俗称前门。是明清两朝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天安门广场最南端,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为“京师九门”之一。因处于轴线中心,规制高于其它八门。其城楼巍峨,雄视八表,籍壮观瞻,一直明冠“九门之首”。现正阳门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城门。</p><p class="ql-block"> 五牌楼(正阳牌楼)为明朝所建。曾是古代皇帝出内城前往天坛祭拜的必经“御路”,有“国门牌楼”的美誉。下方的前门大街自明代以来就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 12.天坛</p><p class="ql-block"> 明清两代黄帝祭天的场所。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偏东。天坛与紫禁城同步建成。后经清乾隆,光绪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的格局。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13.先农坛</p><p class="ql-block"> 先农坛与东面天坛建筑群遥相对应, 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神的场所,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籍田礼于先农坛。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全国祭祀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农场所。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14.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p><p class="ql-block"> 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位于永定门以北约100米处。原有的御道中间条石已不存在,仅存东西两侧条石路面。这里明清时期为御道,是皇帝从宫城到南部祭祀的御用道路。</p> <p class="ql-block"> 15.永定门</p><p class="ql-block"> 永定门北京中轴线南端起点,北京外城的正门。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先后建有城楼,箭楼,瓮城完整形制,是北京外城中最大的一座,是明清时期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衡要道。永定门的命名寓意着北京城“永远安定”。永定门在1957年以“妨碍交通”和“危楼“为名拆除。2004年在近半个世纪后原址复建。</p> <p class="ql-block"> 感谢您的分享!</p> <p class="ql-block"> 摄影:涛阁</p><p class="ql-block"> 制作:涛阁</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