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郑建军丨山西高院一级调研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千年的汾酒,醇养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真正为人所广知所熟悉,全赖于一个“李杜文章众口传”。李杜,有大李杜,也有小李杜。那个小李杜之杜牧的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令杏花村的汾酒由润物细无声的静养变成扶摇九万里的动漫。成为众口传的招牌,声名在外,质品优纯,一举夺得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东西再好,若输不出去,岂不就砸在了自个手里。雪藏的黄金,再见天日,也是需要那么一铲子助推的。三晋居汾源、沐汾水、酿汾醇、饮汾酒……一点也没输在起跑线,并且还领跑了某几个时代。近百年,汾酒几处于“原地踏步走”状态,并不是品质降了而是顶层设计、因时管理出了偏差产生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点点偏差,不断滚动累集,差以千里。偏,因为小,早期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待感知发现,已是生米煮成熟饭,尾大不掉矣!只能下足功夫纠偏了。走偏了,走弯了,如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弯道超车,那么偏与弯将不再是问题的问题。可惜太多误入歧途,不能自拔。一直到被消耗殆尽,还浑然不知被牵着鼻子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见,不能自我检视自我完善的确是现时代大潮的洗礼下不进则退了。计划供应与市场供需,的确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品质是关系生存本源永恒不变的话题。这个被那个收购,不仅仅是品质问题,还关系到了品牌。大品牌叫得响,小品牌如无路销,只能在被销路收购中并连品质一并曲就了。品牌垄断左右了同等条件下的品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汾酒产于杏花村。但是,杏花村产的远不止汾酒。酒本粮食精华,因而供人用。只要适量,还是有增补之益的。掺杂、勾兑,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酒之实业大忌也!看似自作聪明得了些小小的好处,却因为欺骗以次充好,丢掉了信誉,掉了价,再也不会有回头客光顾持助了。这真是窃取了一池湖,丢掉了一海洋,真的不值。</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