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云台寺

不忘初心

<p class="ql-block">济南云台寺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年代为明、清。2013年10月10日,济南云台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云台寺坐南朝北,东临芦芽岭、西连孤月山,三面环山,占地约十亩之多。寺的背面紧靠云台山,云台山呈“U”形簸箕状,在山坳的正中心有一座宏大古老的寺院,此寺院以山得名,故称云台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海拔638米,东西分布有9个山头,当地人又称其为“九龙山”。据在云台寺内看护的村民介绍,晴空之时,站在云台山山顶上,视野极为开阔,向南可望到泰山极顶,向北可看到黄河之水,绝美的风景都会尽收眼底,如此绝佳的位置非常让人羡慕。</p> <p class="ql-block">云台寺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东南芦芽岭云台山的山坳中,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13年10月10日,济南云台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顺着羊肠小道蜿蜒而上,山门隐约,进得山门,只见半月形的悬崖回环在半山腰,云台寺依崖而造,崖畔泉水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山叫云台山,有寺名云台寺。</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呈“U”型簸箕状,在山坳的正中心有一座宏大古老的寺院,此寺院以山得名,故称云台寺。此寺距芦南村约一里之遥,坐南朝北,东邻芦芽岭,西连孤月山,三面环山,占地约十亩之多。寺院的中心是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又因为寺庙位于天井峪,东临芦芽岭,西连孤月山,南靠天平寨,北枕锦洋湖,恰如置身天井之间。所以又名天井寺。</p> <p class="ql-block">云台寺于198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宝殿巧妙地借用了绝壁上的石窟,殿内石壁上有石刻佛像十七尊,与真人一般大小,分为三层。造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壁镶石碑三通,其中一通刻有“椎尊宝殿”四个大字。记载大明万历四十一年重修,其余二碑因年代久远,字迹不清,难以辨认。殿南侧石壁上有“大明成化甲辰己月重建云台禅寺碑记”。</p> <p class="ql-block">寺院的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位于寺院东侧的绝壁下,倚山筑券棚式石券顶“椎尊宝殿”一座,这是该寺的精华所在,殿高十余米,宽约八米。</p> <p class="ql-block">根据现存石刻碑文记载,云台寺于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开山建寺”,因周围四季鸾腾,雾气缭绕,宛若云台,所以名云台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殿中,可见到殿内石壁上有石刻佛像17尊,与真人一般大小,分为三层。造像神态各异、翊翊如生,至今仍保存完好,通过从大殿的大门和三角形排列的三个小窗户投进的光亮,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在大殿的外墙,可见殿墙壁上镶石碑三通,其中位于中间一通刻有“椎尊宝殿”四个大字,记载大明万历四十一年重修,其余二碑因年代久远字迹风化不清难以辨认;殿南侧石壁上有“大明成化甲辰已巳月重建云台禅寺碑记”,也实属珍贵。</p> <p class="ql-block">这座完全由石块筑成的大殿高十余米,宽约八米,巧妙地借用了东侧的山崖,与雕刻在岩壁上的石窟中的摩崖石刻,融合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关于云台寺,据史料记载,云台山上的云台寺始建于隋唐时期,有元贞元年建立的摩崖造像和明代重修的石佛阁。</p> <p class="ql-block">寺西石崖有济南古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玉漏泉,清康熙、道光《济南府志》有载:在云台寺西岩下,“一名天井泉,点滴之声与铜壶不异”。</p> <p class="ql-block">最著名的是历代方志中均有记载的玉漏泉,泉在寺西悬崖下,犹如颗颗珍珠滴落,回音山峪间。玉漏泉之南,还有南北二泉,现在都叫玉露泉,三泉齐发,正是李攀龙和许邦才诗中所描写的“崖响乱泉悬”和“便听一夜石泉流”。</p> <p class="ql-block">泉水上方的石壁上还刻有“大明弘治十一年重建云台寺碑记”。</p><p class="ql-block">此外,寺院中还有其他文物,除众多碑刻之外还有御封龙碑一通,也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p> <p class="ql-block">重修云台寺记</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历城县志》载:“依涧筑台,依台筑寺,下有甘泉,石阁重重,盛夏无暑。”</p> <p class="ql-block">明代诗人李攀龙赋诗:</p><p class="ql-block">古寺马蹄前,荒山断复连。</p><p class="ql-block">阶危孤石倒,崖响乱泉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