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母亲、重在养心

美友62166316

<p class="ql-block">养生重在养心,7种情绪是疾病根源,特别是家庭里的情绪</p> <p class="ql-block">“世间诸多疾患,皆源于免疫系统的溃败。”为何如此?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份深刻的洞见。近日,我惊悉身边又有一位友人罹患癌症,对此我并未感到意外。她的家庭关系长期恶劣,人们在家庭中所承受的煎熬、抑郁与伤痛,都会深深烙印在体内。或许大脑暂时忘却了这一切,但身体却始终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常常低估了身体的智慧,人体内部拥有一套精妙绝伦的免疫系统。此处提及的免疫系统,不仅涵盖了西医定义下的狭义免疫功能,还包括自我诊断、资源管理、自我修复与再生等多重机制。当种种情绪涌现时,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我们的免疫系统。据研究显示,超过70%的人会通过攻击自身器官来消化负面情绪,这正是导致疾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所有积压的委屈、纠结与愤怒,最终都将化作一场免疫风暴。在现代医学所能解释的范围内,仍有许多突如其来的疾病找不到确切诱因。尽管许多人不惜重金追求健康,但这种做法往往过于片面地将身体视为一台机器,忽视了身心灵一体化的重要性。一位心理咨询专家曾遇到过一位病人,其症状与胆囊炎极为相似,经过多次治疗甚至手术后仍未痊愈,最终发现病因竟是因儿子入伍而产生的极度焦虑所致。待儿子归来,病痛竟不药而愈。</p> <p class="ql-block">切勿轻视那些潜藏于情绪深处的巨大创伤。每当人们感叹“气死我了”、“压力山大”或“心有不甘”时,实际上正是情绪在作祟。愤怒使人失去控制,身体会自动释放大量有害物质;焦虑如同干烧的铁壶,逐渐消耗着人的生命力;压力则像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人的咽喉,令人窒息。身体从不撒谎,它忠实地记录着我们的一切情绪,而疾病则是向我们发出的警示:必须正视并妥善处理内心的真实需求,相信身体的自愈能力。</p> <p class="ql-block">治疗疾病不仅要关注病症本身,更要探究其根源。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长期肠道病治疗的患者中,有74%的人患有情绪障碍。类似地,耶鲁大学的一项报告指出,76%的患者曾遭受情绪问题的困扰。简而言之,许多所谓的“疾病”并非真正的生理病变,而是情绪出了问题。当我们因肠胃不适而大把服用胃药,却忽略了压力与紧张的根源;当皮肤上出现红疹,仿佛火山般爆发,却未能听到内心愤怒的呼唤。许多疾病皆由情绪引发,即便暂时好转,一旦情绪再度波动,健康便会再次受损。古人云:“心病还需心药医”,此言非虚。</p> <p class="ql-block">珍爱生命的最佳方式,不是盲目养生,而是有效管理情绪。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她的身体在受伤后难以止血,尽管各项检查结果均不乐观,但她始终保持乐观与勇气,坚信自己能够康复。最终,她确实战胜了病魔。良好的情绪可以缓解负面情绪带来的压力,促进脑下垂体分泌有益物质,使内分泌系统达到最佳平衡状态,从而焕发无限活力。学会关爱自己,不仅意味着享受优质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能够敏锐地察觉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调整情绪,释放压力,拥抱快乐。</p> <p class="ql-block">看淡得失,保持心灵宁静。《黄帝内经》有云:“心者,生之本,神之所居;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藏神,喜伤心,恐胜喜。过度忧虑与烦恼会直接影响人的气血运行,导致面色晦暗。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过分纠结只会加速衰老。学会放下,保持心灵的平静,方能滋养生命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控制情绪,避免肝火旺盛。《黄帝内经》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肝藏魂,怒伤肝,悲胜怒。盛怒之下,肝脏易受损害,进而影响情绪稳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切勿任由怒火中烧,应学会通过跑步、听音乐等方式平复心情,待情绪平息后再行沟通。</p> <p class="ql-block">减少思虑,活在当下。《黄帝内经》曰:“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脾藏意,思伤脾,怒胜思。思虑过多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能量供应不足。同时,过度担忧还会加剧身体负担,久而久之会使身体变得虚弱。不必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多数时候,人们的担忧不过是自寻烦恼。放宽心态,享受当下,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