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综述人:陈先云理事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录整理:冯栎钧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师们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首先谢谢全体上课老师,给我的印象是今年的每位老师基本功都很好。谢谢与会老师的信任和支持。谢谢扬州提供的热情服务。根据大会的安排,下面由我来对本次活动做综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 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强调了识字写字的重要性。不知道在座各位老师有没有关注到这个通知。通知</span><b style="font-size:20px;">强调了学生的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书写能力要加强,要培养学生掌握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做到书写规范、整洁、美观</b><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育部出台这个通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回应社会广泛的关注,规范汉字书写问题,汉字规范书写教育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字写不好。问题出在哪儿?我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在低年级,在汉字的书写方面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也没有打牢,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心。本次观摩活动的阅读课基本上没有看到在识字写字上下功夫,重视得非常不够。教育部的通知刚刚下发,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但是我们在这样大的一个现场观摩课没有看到写字的这个环节,这是非常遗憾的。把字写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次观摩活动,我也看到有的学生板书发生错误时,存在老师没有及时纠正的问题。这也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近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开展规范网络语言文字的专项行动,</span><b style="font-size:20px;">中小学教师禁止使用网络用语</b><span style="font-size:20px;">。语文老师教学用语的规范问题是要引起重视的。比如这一次上课中“圆桌派”就是典型的网络用语,这是不能使用的,老师要提高政治站位,这不是小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接下来,我从各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次活动的认识和体会,谈一些案例,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我的点评不影响评委的打分。评价标准没有好与不好之分,主要是看全体师生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至少能做到一课一得,学生有所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我眼里,本次的教学内容没有难与不难之分,16节课都是我选的,没有特别难,也没有特别简单的内容。有的老师抽完课之后就跟我们说太难了,</span><b style="font-size:20px;">其实课没有难与不难之分,只有学生喜欢不喜欢的区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关键看自己预设的目标是否合理,</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一节课预设的目标不要太多,太高</b><span style="font-size:20px;">。学习任务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通过积极思考,能够完成的。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一节课上课的目标是什么?特别是那些长课文,怎么做到长文短教,深文浅教。学习的内容和这节课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紧密相关,与儿童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有关,跟教材的编排意图有关,也跟自己擅长什么有关。感觉本次老师们的素质非常好,但是并没有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回去以后各位可以找一找原因。总之,一节课教学目标不宜多,更不能把</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目标定高了,学生根本上达不到预期的目标</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怎么才能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个方面看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否合理。这次观摩课都能关注课后题,确定教学内容,方向基本上没有跑偏,这是我非常感到欣慰的。教学目标的定位需要立足单元整体,结合单元的语文要素,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老师的教学能够重视统编教材,关注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关注单元内部的整体体系。从整体上把握语文要素在不同单元之间和单元内各课之间的逻辑关联和发展,这样一种瞻前顾后的认识和做法,我觉得是值得充分肯定,也应该大力提倡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是有的课将之前所学的同一文体或相同题材的课文关联在一起,将语文要素关联在一起,感觉上关联得有点生硬。怎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值得研究。</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有的课在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单篇目标上实际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看到这样的教学设计心痛老师,花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了,但是对单篇课文的教学究竟帮助有多大?</b><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深入的研究。还有一些课例从文学性阅读,实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等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划分归类,但是从备课材料和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一些语文课的教学在语言运用的目标上还是有点踏空了。虽然教学设计从文学性阅读、实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等方面进行划分,但是并没有在相关的视角下确定教学目标,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既然你觉得这个划分应该为文学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你的课堂教学就要按照这样的划分来进行教学,但是表现得并不是特别理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于一篇课文,一节语文课在字词句段篇上的训练到底应该让学生学习哪些具体的内容?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怎么培养?思维训练和文化审美教育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语文课,一篇课文,一节课都应该教得清清楚楚。教师要能静下心来钻研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读懂读透单篇课文的基础上多下功夫。</b><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次观摩活动有些课文在读懂单篇课文的内容上功夫下得也很多,但是方向有一点问题。我们在文体的把握上还是值得研究和推敲的。比如神话故事,我们这个会场有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应该怎么学习?神话故事的学习强调精神品质是不是合理?不同神话故事表达的精神品质有没有可比性?这三个问题是神话故事学习时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我个人理解,</span><b style="font-size:20px;">神话故事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体会神话的神奇。神话神奇的想象,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点明了神话的特点。学生能从神话故事中体会出神话想象的神奇。</b><span style="font-size:20px;">比如,人类是女娲造的,从神话故事当中看,女娲造人要体会她的精神道德品质吗?这不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将不同神话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比较,也是需要再推敲的。我们在教学神话故事的时候,应该要区分神话人物和历史人物、英雄人物,英雄、魔幻人物之间的不同。神话人物是虚构的,不是真实的,而历史人物,英雄人物是真实的。那么神话故事中人物之前没有什么特别可比的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很强大。比如盘古能把天和地撑起来,他有非凡的能力。女娲、精卫、后羿、嫦娥,他们都有这样的能力。他们表现的是人类祖先的智慧,对自然界的一种认识,这个值得我们引起重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者,就是</span><b style="font-size:20px;">文体的意识。童话故事、民间故事、诗歌等等,我们要上出不同的特点</b><span style="font-size:20px;">,比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前调查学生100%喜欢,有没有去了解,学生为什么都喜欢?为什么他们没有一个人不喜欢?我想是因为这篇课文内容写的是儿童的生活,跟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这篇课文虽然有点难度,但是我想学生是喜欢的。可以放手让学生好好地去读一读。有的阅读课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去感受。这里要解释一下,上课老师引用国家领导人的语录视频。有没有提交中宣部审批?小语会举办的所有课,这方面的内容未经审批,上课老师是不能发布的。这个方面的审批是非常严格的,希望老师们能够提高政治站位。上课老师应该更敏感一些。就教材中的不同文体,单篇课文的解读、理解、把握,我建议我们会后</span><b style="font-size:20px;">可以开展一些专题性的研究活动。这样的活动研究是非常有利的</b><span style="font-size:20px;">,继承之前所有的展示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刚才我们强调的是阅读课,</span><b style="font-size:20px;">口语交际的内容怎么上呢</b><span style="font-size:20px;">?比如《意见不同怎么办》。教材提供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燃放烟花爆竹,一个是城市拓宽道路。我想扬州的学生在生活中是能感受到的。教材中普通市民、消防队员、环卫工人、居民、生态环境局局长等等之后给出的例子都用了省略号。意味着还有很多的人物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来发现。需要提供学生的生活经验,看看学生生活中有没有与两则材料相关的内容,这就是</span><b style="font-size:20px;">教材给我们选择的内容提供了一个弹性的空间。在内容的选择上,两则材料完全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些材料开展教育活动,而不是只局限于一些材料。</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可以高度链接学生的生活</b><span style="font-size:20px;">。生活中,大家有分歧的事件怎么办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变成开放式。从现场看,在燃放烟花爆竹这件事上,小学生是希望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这是儿童的天性。教材安排了口语交际,就是让学生沟通交流的,我的态度是让学生的学习重新回归到社会生活当中。在学习中,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是对于交际价值的存在。</span><b style="font-size:20px;">大家要把功夫放在核心素养语言运用上,明确了解统编教材中的要素,在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个栏目中理解语言文字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些是有系统安排的</b><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家后面也可以梳理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次活动中,大多数课前10分钟谈话没有用足,非常可惜。现场可以谈话,我们不允许涉及学习内容,但是可以围绕内容相关素材进行谈话。这是有很多办法的。做得好是可以省很多时间的。还可以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的学习。很可惜很多老师没有利用好这个时间。我们在引入教材时关注概念。整体性关注是什么?</span><b style="font-size:20px;">根据单元的目标要求,将课后思考题,文中的句式,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等作为认识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b><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场观摩课对课文内容整体的理解把握,对整篇课文的朗读,默读做得还不到位,没有好好思考练习题的教学价值。教材中的思考题怎么整体作用于把握教程内容,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的,这一点是很难的。我们设计一个问题,怎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让学生可以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懂,能够更好的去理解?比方说《草船借箭》的课后题。默读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的语文关键节点之一。其实,在中年级就提供了很多的方法,比如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关联主要内容;按照抓住事情的人物、事件把握主要内容等等。在选择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运用学过的方法,比如怎么去观察世界,怎么去落实语言运用的方面,我想有节习作课做得比较好,课上得很朴实、扎实。基本上体现了40分钟教学时间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为什么有的习作课非常不错,但是阅读课就不行。我想,这与习作课解读教材,学习内容,让教师没有多少发挥的空间有关。因为阅读课老师自我发挥的空间大,余地多,他的手脚放得开,有可能分散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的注意力。</b><span style="font-size:20px;">阅读课的老师很怕冷场,很怕给学生多一些读书的时间,独立思考的时间。特别是有的长课文,比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包括另外一个会场的《牛郎织女》这些文章都是可以让学生读的,学生是喜欢读的,学生是可以把这些课文读完的。现场课能不能让学生多读?老师少讲?现场课不要怕冷场。如果给学生提供了明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让学生默读10分钟,这也是非常好的经验,也是</span><b style="font-size:20px;">常态化的语文教学</b><span style="font-size:20px;">。传统的语文教学有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六上二单元的单元导语,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非常期待第六届观摩课能看到阅读课有冷场的画面,让大家能感受到冷场的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说说习作课。</b><span style="font-size:20px;">习作课我统计了一下,有指导、有练习、有交流、有修改;再交流、再修改。我也提三个问题。为什么在一节课中这些环节都要体现?为什么一节课只写一个片段?练习交流的目的是什么?我知道这是一个共同的看习作课感受。习作课什么时候是可以写出一篇文章来写的。让学生流畅地写。有时候,开始交流的时候,学生很愿意表达,但是被老师打断了,因为老师要交流了。期待第六届观摩活动,</span><b style="font-size:20px;">写作课学生能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对象来教,要做到心中有数</b><span style="font-size:20px;">。语文教学的任务设计不能安排情境创设?需要我们不停地去思考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讲?这次阅读课,表达课都表现出了许多的教育观。这是一个很好的介入,也值得我们回去好好研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是否体现出文体特点?是否体现出不同的学科特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的语文教学观摩课涉及到了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比如说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科普文章、散文、现代诗歌、说明性文章、文言文等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还有新闻写作,口语交际等的例子。交流类的话题内容,不同的表达课。这样的选择就是希望语文教学能够体现不同的学科意识,类别。不同的文体能够异彩纷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观摩活动在文体意识、题材意识,课型意识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4年级的《古诗三首》《出塞》《夏日绝句》,5年级的古诗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为什么会选择古诗?我们从单元来看,选的是家国情怀,从诗歌内容来看,表达的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的一种感受。课堂上如果引导学生感受王维身在官场不同流和污的品质是不是合理呢?在选择这节课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老师会这么教,果然不出我所料。</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古诗词没有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没有体会到教材的编写目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怎么来教学,怎么体现出内容?比如,可否用画画作为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边读边想象画面?另外,</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一节课只教一首诗,教学容量也是一个问题,是值得商量,值得推敲的</b><span style="font-size:20px;">。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对于古诗有了较好的学习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经常听课,有的老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一上课孩子们都会背了,老师就感觉到手足无措,这也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教材选编的文言文篇幅短小,很多学生读过了内容,大致就了解了教学目标。古诗词教学如何定位,90年代的教育大家其实有一些很好地示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都没有要求选编文言文,统编教材为什么安排了短小的文言文学习?这个问题要好好地思考一下。不是说一篇带过,</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文言文的教育非常的复杂,深了,难了,都不合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再看看古典名著怎么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我们都教过这篇文章。其实两个因素很关键,一个是诸葛亮神机妙算那天有大雾;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鲁肃这个人物。如果没有这个人物,诸葛亮是完不成任务的。这就是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之间的关联。不要只感受课文中的典型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再讲讲现代诗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要做到什么?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方法,不是学诗的方法,是朗读的方法。让他们</span><b style="font-size:20px;">在朗读的过程当中,体会诗歌的愿望,感受诗歌的感染力和想象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在四年级教材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我也听了一节课,有的老师把诗歌还是当成散文来教。再比如小学各个年段,语文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小学生对不同文体的认识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年级学生常常把寓言和童话故事混为一谈,看不出寓言中所饱满的意义。而中年段学生也通常看不出很多的意义。这就需要老师关注不同阶段儿童在理解能力上的不同特点和阅读发展的能力水平,以确保不同文体教学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span><b style="font-size:20px;">在一年级,一般来说不把寓言当作寓言来教</b><span style="font-size:20px;">。课后思考题也是这样安排的,我们把寓言当成童话来讲。这一点老师没有意识到。当然,有年段意识,文体意识这是小学教学的一大进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说说语文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拓展,情境创设,是不是完全落实了语言运用任务?有没有虚假的情境?虚假的活动?有多少时间用于学生读书?有多少时间用于学生体会语言文字?多少时间用于学生理解内容?有多少时间用于学生的独立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想这些问题也需要去理解,需要老师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当前课堂上存在三多三少。任务多,活动多,情境多,大家寻求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寻求课堂方式的创新是好的,语文教学不能墨守成规。但是活动虽然多,对于学生学语文的重视也有缺少,整体说来就是课文读少了,理解品味语言少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少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观摩活动老师对课文比较重视,既有一定的量,也有一定的质,给了学生一些时间去领悟。有多种形式的读,能读出情感。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老师提到打开书翻到28页,倾听老师读课文,我想这是语文课上久违的声音。我们在语文的课堂上听不到这样的声音,是不对的。听老师来读,注重学生自读,独立思考,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深度思考,需要老师们不断努力。当然我们也能看到,</span><b style="font-size:20px;">阅读课读的整体性不够,几乎没有看到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整体朗读,对整篇课文阅读</b><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的老师往往</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抓住一些关键的句段反反复复地去读,我听了以后感觉非常不对</b><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想这个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的阅读课学生还没有自读全文,还没有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的意思的情况下,就画了句子或者片段让大家理解和体会,从现场来看教学效果是比较不理想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2年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老师们可以再拿出来读一读,看一看,认真学习学习,我觉得非常能体现小学语文的指导价值。这部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次我们的老师抓住了文本。大家对</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文本整体的关联还不够透彻,要处理好阅读课文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般来说,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进行自学,字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各个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内在联系能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入的理解,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阅读教学的模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说说创设情境</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比如,有的课以主播的身份来讲新闻。我们在口语交际的时候主要是双向、多向的互动交流。这个交际要有交际的价值。如果用主播的身份这样的情景,他的价值在哪里?生活中能不能用上主播身份?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师们最关心的就是真实的情境,我们说小侦探,做一个小导游啊,给大家设计一个档案,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要开展一些活动,这些谈不上是真实的情境。课文描写的情境,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一边读一边想象这样的情景。比如《穷人》这样的课文,本身就构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内容情境。一边读一边想画面,通过想画面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体会,老师们都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教学的。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阅读描述的话语实践,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的情境中。这些都是真实的情景。有的老师本身就营造出了非常好的情境,我听课的时候就是入情入境,我想学生也能够通过我们的耳朵入情入境。一些虚假的情境活动,对学生来说是感受不到的。往往老师对学生画大饼,下课之后去做什么?这都不合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举一个例子,我听《曹冲称象》,老师让学生给动物园的大象做一张健康档案,这就不合适。课文描写的当时曹冲称象的办法哪种更好?我们是要通过阅读来从文章当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借助课后思考练习题比较,哪种办法好?好在哪里?说说理由。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课文的主旨表现的是什么?表现的是曹冲爱思考,大胆的思维品质。这个主题是育人价值的深度探索,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形成的关键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是语文价值的体现。有的阅读课还强调让学生说假话,说空话。我们要引起重视。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喊一些口号,说一些假话、空话。阅读教学要重视以读为本,朗读、默读、背诵,课堂上,校园里要有朗朗的读书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设计方式是否有突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怎么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是否经历与发展。挖掘每篇课文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把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作为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等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确保学生学习机会的最大化,确保学习教育的最优化。</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基于文本的语文教学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教学步骤的安排等等,</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需要多问问为什么这样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假如我是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应该怎么去做,而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b><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地方你该读,那个地方你该写。你要强调的学习任务到底是什么?有时候我们在课堂提问,两个孩子回答不出来,老师就急了,给一大堆数据,或者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老师需要思考的是学生回答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有的课,老师上得激情澎湃,学生没有受到感染。有没有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去?这个问题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研究、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教学的方式上可以看出,这一次的观摩活动所有的老师都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是教学观念的一大进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比如,有的课教学过程增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但是,是不是把每一项活动都作为一个</span><b style="font-size:20px;">整体考虑</b><span style="font-size:20px;">。各个活动之间的</span><b style="font-size:20px;">关联点</b><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哪里?各项活动之间发展的</span><b style="font-size:20px;">梯度</b><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什么?有没有考虑体验的方式?有没有考虑有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看起来有很多活动,但是事实只是换了一种表达的方式。</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是不是都围绕我的目标</b><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是只是教学的一种流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名词概念上,我们还需要深入地研究名词的内涵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生命活动为主体,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是教学设计在这个方面的设定。希望大家能够改变老师的思维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课文时能够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能够结合学习的主题,把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打通了学。甚至把后面的课文拉通了学。用这样的方法来看待我们这篇课文,我们学到的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一些,更加能够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2月1号下午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基础教育论坛有一个栏目叫中国好课堂,学会承担了一节示范课,选择的是五年级上册读书单元的内容,请大家给予关注。这节课要把这个单元打通了学,才能体现课标的精神,互动性,实践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观摩活动,图文等资料的选择和运用能够结合教材和教学内容,目标导向清楚,基本上能够聚焦语言学习。在信息方面,几节习作课都运用了记录卡,可以让学生简便练习,课程资源的支持发挥了作用。很多老师运用了投影,传统的教学手段让大家看得见,印象深,可以避免出现相同的错误。但是有些课在课件的利用上还需要在推敲。比如视频的使用。阅读课,写作课都有这个问题。是立足本班的学生。还是之前班级的学生。我觉得,不如利用本班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进行教学。这16节课孩子们都很可爱,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要基于他们真实的学习状态。从真实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中出发,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你教的是本班学生,而不是你自己班上的学生,这个方面请大家注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有就是,我个人认为</span><b style="font-size:20px;">多媒体的课程资源的使用还要从多角度筛选、组合。要充分发挥它的教学价值,增强他的目的性,增强课程适应使用的适应性</b><span style="font-size:20px;">。比如学生习作或读课文时播放音乐。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研究过,在安静的环境下学习,还是有音乐的背景下学习,哪种效果更好?有没有进行比对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感觉音乐是放给评委听的。小学生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学习。我看到国外有一项研究表明,</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学习效果是最好的</b><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本书讲的就是有音乐,没有音乐,有歌词的,没有歌词的各种音乐,到底哪一种对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有歌词的效果最差。</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家</span><b style="font-size:20px;">要重视把教材中的插图,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b><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科书是学生的学材,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的内容在课文中的哪一个地方。要打开课文。至少朗读课文时,能让学生拿起书来读,而不是读课件。这一次我就发现两位老师,一个是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一个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两位老师,都是让学生打开课本来进行阅读。我们知道学习的内容在哪儿。我们不打开课本,课文就没有用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课本。</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另外</span><b style="font-size:20px;">AI的使用有没有必要</b><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估计下一次官方活动使用的老师会更多。这一次语文老师有很多设计,从这一次的使用教学效果来看,是高射炮打蚊子,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怎么更有效地使用工具来辅助语文教学需要有效的研究。有的课例涉及的视频来源标注PPT的上面有广告嫌疑。这是不行的。要引起重视。如果老师发在网上说,我们的观摩活动在做广告,怎么解释都解释不清楚的。我们要小心这个问题。教学手段的问题一定要引起老师们的关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各位老师,如果我的评课有什么不当之处,诚恳地接受大家的批评指正。我自己也在研究不同的文体,不同的题材,不同类型的课例,愿意跟大家一起继续探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最后说一句话:语文教学本没有那么复杂,有时候是上课老师自己想多了,想复杂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谢谢大家!</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PUmcisIaP5xW0QeXudxgkA"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