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印记:<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青春展风采·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张善格</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赞魏江城》</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font color="#167efb">往昔如歌情似缕。乡梓曾经,育李培桃处。路线队中留脚步,万家公社时光度。<br> 物资局时忙碌碌。工厂经年,汗水倾无数。风雨兼程情未负,人生故事如诗赋。</font> 题记:魏江城,1954年6月18日出生,大路乡龙岭村大屋魏人。父亲是一名乡村老教师,在父亲的教育下,魏江城从小就聪明乖巧,勤奋好学。1961年秋,她进大屋魏复式教学点就读。1965年秋到龙岭小学就读四年级。1966年秋到万家乡政府所在地大塘就读高小。1969年春进万家中学就读。1971年春进环城高中就读。她曾在龙岭小学、县路线教育工作队、万家公社、县物资局、县水泥厂工作过,她经历丰富多彩,干一行爱一行,谱写了一幅绚丽画卷般的人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br></div><font color="#167efb"><b>江城展风采 执教在龙岭</b></font><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72年底,魏江城环城高中毕业。1973年端午节后的一天,阳光炽热地烘烤着大地,魏江城带着青春的朝气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热火朝天的石宕大队改河“三治”工地。她身姿娇娆,扎着两条乌黑的麻花辫,那辫子随着她的步伐一甩一甩的,像是充满活力的音符。</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当她踏入工地的那一刻,劳动的工具碰撞声和人们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冲击着她的耳膜,但她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简陋的工棚是他们临时的住所,她把自己简单的行李放下,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建设之中。她和工友们一起挑土,沉重的担子压在她那细嫩的肩膀中很快就磨出了水泡。可她只是咬咬牙,继续坚持。她的额头布满了汗珠,在阳光下闪烁着,沿着脸颊滑落,打湿了衣衫。</span></div></h3> 在挖掘土方的时候,她拿着工具,一下又一下用力地挥动着,泥土溅满了她的衣服身上。休息的时候,她和工友们围坐在一起,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和建设的经验。她那充满活力的笑声在工地中回荡,给这个充满艰辛的地方带来了别样的温暖。在“三治”工地的几个月,魏江城都坚守在 “三治” 工地,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这片土地的建设添砖加瓦,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br> 机遇总是会有的!1973年9月,魏江城被龙岭大队选为民办教师,来到龙岭小学任教。那是一栋唯一耸立在平地中的两层砖瓦简易楼房。一块不大的操场,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然而,在魏江城的眼中,这里就是她梦想起航的地方,是充满希望的教育殿堂。 当校长第一次见到魏江城的时候,就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种特殊的光芒。那是对教育事业纯粹的热爱和坚定的执着。校长深知:一个好的教师,性格至关重要,而魏江城的性格简直是为教师这个职业量身定制。初出茅庐的她带的是一个三四年级复式班,当年公社教育组领导和片区校长来听她的公开课,受到了所有听课领导的好评。她有着温柔善良的内心,对待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关爱。无论是学校里调皮捣蛋的小男孩,还是胆小怯懦的小女孩,她都能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去包容和引导。她的笑容,如同春天盛开的花朵,总是能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和安心。 在课堂上,魏江城总是充满激情。她那清脆的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课本上那些枯燥的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她教授语文时,当讲解古诗词她会把孩子们带入到那个古老的时代。在讲解数学时,她会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分糖果、数苹果,让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孩子们在欢笑中掌握了知识的奥秘。<br> 她除了和孩子们相处,与同事们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她性格随和,总是乐于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她也会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整个教学团队注入新的活力。在她的影响下,龙岭小学的教师们更加团结友爱,教学氛围也愈发浓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br></div><font color="#167efb"><b>路线工作队 进驻在乡村</b></font><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当她越来越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时,突然接到了一张通知,要她去参加县路线教育工作队。当她犹豫时,父亲却同意她走出大山到外面去见见世面。就这样,1974 年11月魏江城肩负着县路线教育工作队的使命,来到了厦铺镇锦和大队。这个位于山间的村落,在岁月在宁静中带着质朴的气息。</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时代的浪潮在这片土地上汹涌澎湃。魏江城刚到锦和大队就迅速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她走家串户,与村民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每到一户人家,她都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耐心地倾听村民们的讲述,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聆听世间最珍贵的故事。</span></div></h3> 魏江城组织起了宣传活动。在大队办公室前场地,她用洪亮而富有激情的声音,向村民们宣讲路线教育的重要意义。她精心准备的内容,通过生动的语言,让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渴望知识的光芒,他们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br> 魏江城积极参与到生产队的实际建设中。她和村民们一起劳作,在田间地头,能看到她帮助播种、除草的身影;在大队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场,她的双手磨出了水泡,但她毫无怨言,脸上总是洋溢着热情的笑容。魏江城用自己的行动,点燃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火,在锦和大队的村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形象。 1976年,魏江城被调到黄沙铺镇新民大队驻队。初到新民大队,她被这里淳朴的民风和广阔的田野所吸引,但同时也敏锐地察觉到了隐藏在平静表象下的问题。她深入农户家中,与每一位村民亲切交谈,仔细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对集体事务的看法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在那些昏暗的灯光下,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起初还有些拘谨,但魏江城真诚的眼神和温和的话语逐渐打开了大家的心扉。 在田间地头,魏江城跟着农民们一起劳作,她不怕苦、不怕累,那一双双粗糙的手和滴落在土地里的汗水,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农民的艰辛。她组织村民们开展路线教育会议,简陋的会议室里常常坐满了人。她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向大家讲解政策,分析走什么路线对于大家生活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她注重实例,把复杂的理论转化为村民们能理解的身边故事,让大家在欢笑和思考中接受新的思想。<br> 无论是骄阳似火还是刮风下雨,魏江城都奔波在新民大队的各个角落,她像是一颗火种,点燃了村民们对新生活的希望和对集体发展的热情,在新民大队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br></div><font color="#167efb"><b>情系物资局 任职岁月悠</b></font><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77 年,魏江城安排在万家公社担任团委副书记,属亦工亦农干部。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年份里,魏江城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对家乡的热爱,全身心地投入到团委的工作中。她组织青年们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无论是在简陋的会议室里讨论发展计划,还是在田野山间开展劳动实践,魏江城都积极参与其中,为万家公社的青年事业发展而努力拼搏,成为了青年们的引路人与知心朋友。</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世事难料! 1979年,魏江城调到了县物资局担任保管员。那是一个物资存储管理还稍显简陋的年代,仓库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资,从大型的建筑材料到小巧的五金零件。魏江城初来乍到,却没有丝毫的畏难情绪。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仓库,仔细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让那些物资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存放。他拿着厚厚的账本,认真核对每一项入库物资的数量、规格,就像守护宝藏的卫士,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span></div></h3> 1981年,魏江城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个小转变,来到了县物资局回收站担任出纳一职。回收站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但她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每一笔废旧物资的回收款项,她都认真清点、记录,确保账目清晰准确。她深知这些资金对于回收站运营的重要性,不容许有一分钱的差错。1983年,魏江城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积累的经验,接手了回收公司会计。这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角色,她要负责整个公司的财务核算和报表编制。她深入研究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成本和利润,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财务支持。 1984底抽到县计委帮助整理文档资料半年,1985年6月回物资局在局工会担任干事,她就像一个闪闪发光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并且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她积极组织各类工会活动,关心职工的生活和福利。她发挥自己细心的优势,为困难职工建立档案,积极争取帮扶资金,让职工们感受到了工会的温暖。<br> 1987年,县物资局成立贸易中心有限公司,需要一名会计,正好魏江城有会计证,她毛遂自荐主动要求去贸易中心公司担任财务主管会计。她统筹着公司的财务工作,带领财务团队建立了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她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航,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继续书写着自己不平凡的职业篇章。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br></div><b><font color="#167efb">工厂闲日少 勤恳人倍忙</font></b><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92年,对于魏江城来说是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物资局与全国形势一样,由计划经济彻底转为市场经济,那么八大公司面临着合并改组,物资局很多人都跳出了物资部门。她带着满心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调到了县水泥厂。那是一个在通山颇具规模的企业,魏江城踏入水泥厂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一种蓬勃发展的氛围,同时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因为她负责的是审计工作。</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水泥厂的审计工作绝非易事。厂里的账目繁多而复杂,每一笔进出的款项对于整个企业这台大机器的正常运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魏江城每天都要面对一摞摞的账本,她那明亮而专注的眼神在密密麻麻的数据中穿梭,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数字。她仔细核对每一笔原材料采购的发票,与供应商的账目一一对照,确保价格合理、数量准确。对于销售方面的账目,她更是严谨,检查每一批水泥的出货记录和收款情况,谨防任何可能出现的漏洞。在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她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她不仅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还要深入了解水泥厂的生产流程,这样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准确判断成本的合理性。</h3> 时光荏苒。1997年,经过四年审计工作的磨炼,魏江城变得更加沉稳和专业。这一年计划生育为各单位重点工作之一的特殊年代,水泥厂安排她负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天天统计摸底查巡情况,并用报表的形式上报。全厂四百多名职工生育情况她做到了如指掌。工会是连接企业和职工的重要纽带,作为工会干事,她深知自己的使命。经常积极组织各种工会活动,为职工们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工作环境。在每次运动会中,她积极组织协调,跑遍了厂里的各个角落,动员职工们参与,鼓励那些有运动天赋的工人展现自己的风采。在赛场中,她看着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欢笑呐喊,魏江城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魏江城积极关注职工的权益。当有职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与厂里出现矛盾时,她总是第一时间出面调解。她耐心倾听职工的诉求,为他们出谋划策,同时也向厂里反映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她的努力下,职工们感受到了工会的关怀,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在县水泥厂的这些年,魏江城无论是在审计岗位还是工会干事的职位上,都用自己的热情和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br></div><b><font color="#167efb">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font></b><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98 年,不满44周岁的魏江带着几分不舍与惆怅内退了。在这个为之奉献了多年青春与热血的城市,她似乎在转身的那一刻,变得有些模糊起来。曾经熟悉的街道、共事过的伙伴,都渐渐成为了记忆深处的画面。</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99年,魏江城来到了老一中附近,开启了经营个体书店的新旅程。书店不大,却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像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每天清晨,她都会早早地打开店门,擦拭书架,整理书籍,然后等待着那些热爱知识的学子和爱书之人的到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架上,照亮了那些或新或旧的书籍,也照亮了魏江城充满希望的脸庞。在这一方小小的书店天地里,她感受着书籍带来的宁静与美好,与每一位顾客分享着阅读的乐趣。</span></div></h3> 时间如白驹过隙。2003年,魏江城儿子读初三,她为了让儿子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得到生活的更好照顾,她的身份变成了一位陪读母亲。当年中考儿子顺利的考上了鄂高。她又去鄂高陪读了三年,在鄂高附近简陋的出租屋里,她精心准备每一顿饭菜,关注着儿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她看着儿子在校园里穿梭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欣慰和期待。那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与关怀。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她好像中了大奖似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 2006 年,魏江城回到了通山县城,回来后她捡起了自已的爱好,天天练琴又练书法。2016年,参加了县诗联协会、作家协会和书画协会。在诗联协会里,她与其他文人墨客一起吟诗赋对,在平仄韵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作家协会,她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创作心得,用文字描绘生活的点滴。用色彩和线条表达内心的情感。天道酬勤,2015年出版了《心中的风景》散文诗词集,2021年12月加入了省作家协会会员;2022年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她常说:“我一生爱好广泛,但文字与我缘份更深,当然也没忘记书法与抚琴,并说都要兼顾。不为别的,只为自已过得精神充实!”<br> 魏江城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充满了文化与艺术的气息,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女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