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度阅读》第三讲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公子小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让教室成为儿童阅读并享受儿童文学的乐趣的场所</b></p> <p class="ql-block">儿童文学作品理应成为整本书阅读的主重要内容教授孩子们阅读儿童文学这本书不应仅仅是课外的活动,而应该<b>让教室成为他们阅读并享受儿童文学的乐趣的场所</b>。通过阅读儿童文学整本书一方面可以把多元文化的概念引入儿童内心深处,以其更好的体验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母语文化,另一方面还可以将文学教育与儿童的审美经验进行连接,凸显审美教育的价值。</p> 一、经验本位课程观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经验本位课程观</b>的开创者是美国教育家<b>杜威</b>。</p><p class="ql-block"><b>摘录</b>:</p><p class="ql-block">1.好的教学一定是从儿童的实现实经验出发,并在这些经验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连接。这充分体现了经验本位课程观的核心思想。</p><p class="ql-block">2.经验本位的课程观强调的是学生亲身去经历。这样课程就具有了动态的性质,他期待着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产生互动,而且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获得成长所必需的经验。</p><p class="ql-block">3.经验本位的课程观要求教学内容不仅要符合学科的逻辑,还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不应该使教学内容游离于学生的经验之外。而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整本书正是打开儿童心灵世界的神秘钥匙,是对儿童经验的唤起。……<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儿童文学作品立足于儿童的经验世界,却不停留于儿童的经验。世界而是在和儿童经验的互动中改造儿童经验,使儿童从一个个人的狭小的世界走向一个时间和空间无限扩大的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体验是小孩的自然特质(黄武雄)</span></p> 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 <p class="ql-block"><b>充分运用认知心理学中图示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比如了解孩子已有的学习和生活图式,知道阅读一本书需要形成的图式,然后找到教学的起点与终点。在其中搭建学习的支架,帮助孩子在原有图式基础上形成新的图式(P50)</b></p> 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 <p class="ql-block">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要在连接儿童经验世界的基础上让儿童展开丰富的想象,积累新的审美经验,开拓更为广阔的审美视野,在激发儿童想象方面,儿童文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P52)</p> 文学想象的五个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