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赶往太原的路途中,偶然间发现的一个小村子——后沟古村,它虽然距离太原市不远,却如同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让我这个走南闯北、见惯了各种村子的旅行者,有一种“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的感觉。 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是一个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传统文明以及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传统文明的原始村庄。后沟古村的历史无从考察,最早可证明其存在的证据是一块唐代时期的墓志铭,历史远久,地势特殊,高低落差达67米的高度成就了后沟古村沟、坡、垣、滩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 说后沟古村是隐秘在山中的不知名的小村,其实是我们孤陋寡闻,它早被艺术家们发现。村口的文化墙让我们大开眼界,很多电视剧都曾在这里拍摄。可想而知,它的古味和颜值是多么出彩。 古村的陈旧感不是通过造旧的建筑和仿古的摆设呈现出来的,那一条条不符合现代设计却美感十足的小路,一个个依崖就势,随形生变的原始黄土高原土穴窑居,是后沟古村浑然天成的古村景观特征。 后沟古村的存在年代虽然不明确,但星罗棋布的古建可以证明他悠久的历史。后沟古村神庙系统建筑相当完善,关帝庙、文昌阁、真武庙、三官庙、观音堂、菩萨殿、山神庙等各种庙宇,后沟古村都有,虽然是一个占地只有1.33平方公里的小村,但古庙建筑齐全的程度,让人震惊。走进后沟古村,陈旧的年代感扑面而来。 如果不是2002年的那个初冬,也许后沟的老乡们永远不会意识到,从祖上世代流传的、他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古村风物与生活点滴,竟然成为无比珍贵的文化标本。 那一年,作家冯骥才与若干民俗学家、美院教授和摄影师,接受当地政府的邀请,肩负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实地采样的任务来到后沟。如同考古学家掘到一块暗藏宇宙密码的瓷片一样兴奋,在商品文化无孔不入的今天,竟然还能找到如此典型的农耕黄土文化。 “抢救”成为一行人说的最多的词。的确如此,山西曾有3000多个古村落逐渐消失或落寞,后沟是为数不多仍旧保存完整的古村之一。在学者们的奔走和建议下,后沟得到了理性的修复和有节制的开放。 后沟古村中的民居形式多为穴居和半穴居的窑洞。这样古老的民居建筑形式,能从很久之前完整保存到现在甚至是现代人依然能安好的在其中居住,对于一个拥有很多古建筑的古村来说是十分难得的。黄土高原民居形式的窑洞,多已经被毁坏或遗弃成为废墟,能完好保存到现在与后沟古村人民付出的辛苦密不可分。 当你走进窑洞,会惊异地发现,它们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或想象中的窑洞,一洞一室。这里有“三室一厅”、“一洞连七窑”,真切是打破了以往的认知。 这些窑洞能完整保存到现在,与后沟古村独特的排水系统有关。虽然有高低落差,但村里的每户宅院里都有水井,地下设有排水系统,河水道深深埋在地下,各家各院中都留有分入水口,遇山洪不塌方,遇小雨不泥泞,这也是后沟古村建筑的奇巧之处。也被称为“山西的坎儿井”。<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村民迁出后窑洞成为了展厅,讲述着曾经的故事。 后沟古村,有着北方汉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典型传统文明生态,每一条小巷子都是安安静静的,若不是那积年累月的泥土地,甚至感觉不到这里曾住着70户人家。 这里没有旅游团,没有嘈杂的声音,蓝天厚土间,为数不的游人多半来自太原,偶有亮彩的身影,他们是采风的摄影人、作者和写生的画家。<div> 只有走进这个古村,才能体验到它的独特魅力,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表达出它韵味。</div> 距古村不远处,是后沟新村。古村中的绝大多数居民已经迁到这里,古村作为“古董”被保护起来。详细思考后,我认为这做法非常可取。在当今的时代,我们总不能让村民生活永远得不到改善吧。 村民们去古村“工作”,维护、保护、经营着古村,让古村长久地存在,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本。 旅游去古村古城,看的是历史和情怀。相比繁华城市里日新月异的发展,人能有机会看看历史遗留下的属于过去的真正痕迹才是更难得的一件事情。一个真正原色原样的古村,走起来是十分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