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与林丹汗的龙象之战

昭乌达历史文化

<p class="ql-block">  明王朝统治末期,东北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等生于此)起兵后,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公元1616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王朝,年号为天命。公元1619年至1627年,后金王朝与明朝在东北地区辽沈、广宁、锦宁进行了3次大规模作战,结果是后金王朝获胜,明王朝的势力基本被逐出东北。自此以后,努尔哈赤便乘势而上,积蓄力量,寻找机会,准备向漠南进兵。林丹汗是元朝宗室的后裔,为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其先祖达延汗是成吉思汗的第15世孙,初期活动在大漠南北,后逐渐南移。当时蒙古各部处在四分五裂状态,达延汗经过数年征讨,终于统一了蒙古诸部,巩固了汗位,并分封了诸子。达延汗去世以后,蒙古各部又开始分裂,大小部落纷纷各自立汗,最强者是达延汗后裔察哈尔部的大汗,明王朝当时称察哈尔部巴图孟克达延汗及子孙为小王子,并称:“时小王子最强,控弦十余万”(《明史》·鞑靼传)。</p><p class="ql-block"> 察哈尔部当时领有敖汉、奈曼、翁牛特、克什克腾、乌珠穆沁、浩齐特和苏尼特等部。公元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达延汗后裔布延彻辰汗的长孙林丹汗继位。林丹汗名义上虽然是蒙古最高的汗,但实际上漠北的喀尔喀、漠西的卫特拉早已不听林丹汗的指挥了。林丹汗继位后,雄心勃勃力图振兴先祖达延汗的事业,统一蒙古各部,抵御东部的后金王朝进占漠南。其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联合交好明朝,共同对付后金。</p><p class="ql-block"> 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林丹汗西进河套,征服了喀喇沁(曾驻牧漠北、鄂尔多斯,今多居喀喇沁旗)、土默特部二部,占据了库库河屯(今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部畏惧林丹汗的势力,纷纷臣服于他。林丹汗趁此与漠北的绰克图洪台吉(即那图汗,外喀尔喀首领,一度征服土默特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取得联系,结成联盟,一时间其声势大振,统治势力范围达到了“8大营24部”。</p><p class="ql-block"> 后金皇太极继位以后,认为察哈尔林丹汗是后金征服蒙古的主要对手。只有把林丹汗打败,整个漠南蒙古才能俯首听命于后金。皇太极于是决定先采取分化瓦解察哈尔蒙古的策略,利用蒙古各部对林丹汗的不满情绪,逐个地把他们拉向后金怀抱。</p><p class="ql-block"> 公元1627年(后金天聪元年),皇太极利用林丹汗兴兵攻打喀尔喀诸部的机会,向奈曼、敖汉、克什克腾旗诸部发出建立友好联盟的信函。奈曼、敖汉部因“察哈尔不道,来求圣主福庇”,马上归附了后金。自此以后,林丹汗内部叛离者日益增多,连林丹汗属下的重要人物也相继投向后金,林丹汗开始陷入孤立境地。</p><p class="ql-block"> 公元1628年(明思宗崇祯元年,清太宗天聪二年)2月,喀喇沁部为了反对林丹汗的“废弛政事恣肆,欺凌宗族,扰乱四周”的掠夺行为,联合鄂尔多斯、阿苏特、喀尔喀诸部,组成10万联军,在土默特部赵城附近与林丹汗展开激战,结果林丹汗4万大军被歼灭。随后,林丹汗派到张家口的3千人马,在回返途中,与喀喇沁部联军遭遇。双方激战后,都遭受了重大伤亡。</p><p class="ql-block"> 此后,喀喇沁部致书后金皇太极,商讨联合会兵征讨林丹汗。皇太极窃喜,同意举行“会盟”谈判,但要喀喇沁部派人面商。是年7月,喀喇沁部派4名喇嘛,率520人大队人马赴盛京(今沈阳)“乞盟”。双方立马达成了一致意见,对天刑白马,对地刑青牛,进行了盟誓。逐渐,皇太极取得了喀喇沁、科尔沁、巴林、敖汉、阿鲁科尔沁、扎鲁特、奈曼诸部首领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公元1628年9月,皇太极以盟主身分,征调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喀尔喀、阿鲁科尔沁等诸部贝勒,各率所部兵马,“会于所约之地”,然后由他率领,开始西征林丹汗。两军经过战略决战,林丹汗大败,被迫从西拉沐沦河流域退到大兴安岭以西地区。</p> <p class="ql-block">林丹汗</p> <p class="ql-block">  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清太宗天聪五年),不甘失败的林丹汗重整旗鼓,回师西拉沐沦河流域,准备收复失地。他首先进至阿鲁科尔沁地区讨伐该部叛军,抢掠牛羊财物。皇太极得知林丹汗进攻的消息后,急令阿鲁科尔沁部“移营近地”。但阿鲁科尔沁部达赉、穆彰父子粗心大意,没有执行,仍在远处放收,结果遭到林丹汗的袭扰与抢掠。</p><p class="ql-block"> 公元1632年3月,皇太极下令调集蒙古各部骑兵,第二次亲自征讨林丹汗。史载,4月1日,皇太极大军西渡辽河、黑哈尔河,进至到昭乌达地区,在西拉沐沦河西岸会齐了敖汉、喀喇沁、土默特、奈曼、扎鲁特、阿鲁科尔沁、巴林、翁牛特各部,待进至到哈尔占地域时,已会集大军15万人。</p><p class="ql-block"> 皇太极举行了盛大宴会款待各部,同时借机又整顿了军纪。他对各部首领说:“朕以为察哈尔不道,整旅租征,先期谕尔等率所部兵来会。今尔等所率兵,多寡不齐,迟速亦异,惟土谢图额驸(土谢图汗部也作“图什业图汗部”,喀尔喀后路,是清代、民国时喀尔喀蒙古四部之首)率来军士甚多,又不惜所蓄马匹,散给部众,疾驰来会,足见立心诚悫,忧乐相同,朕甚嘉之。至若巴林诸贝勒,既托命于我,自应身先士卒,竭立成行,乃各惜马匹,怠缓不前,何耶?而喀尔喀诸贝勒,为察哈尔所俘戮者有之矣,离其失妇女者有之矣,取其部曲,祗存子身者,亦有之矣。朕从大公起见,兴师来此,正尔等奋志雪耻之日也。今视尔等,似犹有惧心者,尔塞特尔①动辄托病,果何病耶?不念及国政,而嗜饮无度,为酒所困。又阿鲁科尔沁诸贝勒,为察哈尔所逐,自奔投我国以来,朕每当移营近地,乃不遵朕言,仍于远处放牧,复为察哈尔所掠。且于所掠箸物,献于明国,谁云:满兵进攻之后,我入其地而得之以贡献。是彼指侵略我国之名,以诳告于明也。属国为人所欺,朕犹有憾,阿鲁诸贝勒躬罹其害,蓄怨自深,岂不恩仗朕力以复仇者,乃竟不散给尔马,不多发尔兵,仅以一旅之师,勉强应命,应俟班师日议罪。至尔敖汉、奈曼诸贝勒,独先他部来归,济农移居沈阳,班师年少,衮出斯巴图鲁②身居本国,汝等较巴林殊优,然亦未为善也。”蒙古各部首领遭到皇太极训斥以后,皆“叩首听命” (《清史稿》太宗本纪),表示不再犯第二次错误。</p><p class="ql-block"> 后金与林丹汗在哈尔占交战大胜,进抵阿鲁科尔沁哈齐尔河暨黑哈尔河(史书误记为哈拉木伦,为右旗查干沐伦一条河,而清称黑哈尔河为哈齐尔河)。在此之前,阿鲁科尔沁部达赉、穆彰、僧格和硕一起拜见了皇太极。达赉敬献骆驼1峰、马1匹;穆彰敢献鞍马1匹、驼2峰;僧格和硕献骆驼1峰、马4匹。至11日,阿鲁科尔沁部昂阿塔布囊拜见皇太极,敬献了马1匹,牛1头。13日,阿鲁科尔沁部诸贝勒拜见皇太极,各献马1匹。作为还礼,此战后皇太极特意赐黄缎袍一个、雕鞍辔一个、撤袋弓靫一个、顺刀一个、油缎油单一个,以奖励阿鲁科尔沁部昂阿塔布襄等,此为后话。</p><p class="ql-block"> 当皇太极率大军进至到喀喇沐沦河(今巴林左旗查干沐沦)时,察哈尔林丹汗闻知,慌忙率部西逃,皇太极遂下令追击。5月下旬,皇太极大军进至到木鲁哈喇克沁,而后兵分两路,左翼由阿济格率科尔沁、巴林、扎鲁特、喀喇沁、土默特、阿鲁科尔沁部兵马1万人,合力进攻大同,宣府边外属察哈尔属地。右翼2万大军则进攻归化城和黄河一带。这一次皇太极穷追林丹汗41天,攻破归化城,林丹汗只得再次西逃,带领部众渡过黄河往青海避难。</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皇太极于本年10月,派遣国舅阿什达尔汉及达雅齐两人,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span>硕翁科尔山开会,为已经归顺的科尔沁、敖汉、奈曼、巴林、札鲁特、翁牛特、阿鲁科尔沁、喀喇沁等蒙古诸部划分牧地,明确四至及疆土。同时规定:牧地分定后,各部不得互相兼并及侵扰越界。从此,阿鲁科尔沁有了固定的驻地和明确的境域。</p><p class="ql-block"> 阿鲁科尔沁部东西距离130里,南北距离420里,东至巴彦塔拉30里接扎鲁特右翼旗,南至什喇木兰200里接翁牛特左翼和奈曼旗界,西至苏拜山100里接巴林界,北至乌兰岭260里接乌珠穆沁右翼旗界。自此,阿鲁科尔沁部设阿鲁科尔沁前旗、后旗两旗,阿旗首领父亲达赉领后旗,下辖16个牛录;其子穆彰领前旗,下辖20个牛录。</p><p class="ql-block"> 1634年,林丹汗在青海大草滩患水痘病卒逝,凡在位整30年。这位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1592年—1634年),北元时期蒙古末代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呼图克图汗,达延汗第8世孙,布延彻辰汗长孙,就这样撒手离去了。他死后,余众离散。林丹汗的遗孀们及他的儿子额哲率领余部自青海大草滩返回河套地区,漠北外喀尔喀的车臣汗硕垒致函额哲,希望他移帐漠北。</p><p class="ql-block"> 1635年2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聪九年即明崇祯八年)</span>,清太宗皇太极命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领兵1万,第三次远征察哈尔。3月,多尔衮在西喇珠尔格地方遇到林丹汗的大福晋囊囊娜木钟,并得知林丹汗继承人额哲所在地。4月24日,清兵渡过黄河,趁着大雾包围了额哲的营帐并劝其立降。于是,在走投无路之下,额哲母子奉传国玉玺出降,蒙元帝国正式宣告灭亡,漠南蒙古全部收归后金版图。</p><p class="ql-block"> 1636年(后金<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聪十年,明崇祯九年 )</span> , 漠南蒙古16部49个部主,正式承认皇太极为可汗,奉之为“博克达彻辰汗”尊号,翌年察哈尔余部也皆被后金剿灭。</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p> <p class="ql-block">  林丹汗的都城是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查干浩特嘎查的查干浩特,是他即位10年后兴建的后期政治统治中心。查干浩特,蒙古语,意为白色城池③,兵败后被后金所烧毁。今天,在查干浩特古城遗址的罕苏木苏木查干浩特嘎查,牧民群众间还流传龙象争斗的故事。据当地的牧民们说,此地很神奇一遇雨雪天,一龙一象就要升腾天空显露神灵。牧民们亲眼所见一神灵宽脸大耳,身髙鼻长,双手过膝,力大无比,壮如大象,力拔山河;而另一神灵尖角利爪,虎眼蛇身,身材修长,游动自如,可呼风唤雨,翻飞自如,有如一条天龙。一龙一象,你来我往,你争我斗,互不相让,杀声不绝。牧民们都说龙就是皇太极,象就是林丹汗。龙象显身显灵争斗,天空就是大展拳脚的战场。可惜林丹汗空有蛮力,却还生不逢时,天不助也,只好落败西去,拱手把大好河山让给皇太极,甚至连自已老婆都搭上。这些蒙古包里世代弹出的故事,近乎荒诞离奇,却又是那样与林丹汗同皇太极的家国情仇相吻合。风雨四百载,只有那龙象之争的传说,和那保存完好的白城遗址,以及留传至今的汗廷音乐,似在喋喋不休诉说着当年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史实来源《清史稿》《赤峰军事志》《阿旗志》)</p> <p class="ql-block">娜木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释①博尔济吉特氏,巴林部首领,苏巴亥之孙,巴噶巴图尔之子。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色特尔派遣使者与后金通好。天命十一年(1626年)背盟而与明朝私自交往,遭后金讨伐。后因察哈尔部林丹汗的掠扰而依附科尔沁部。天聪二年(1628年),色特尔率其子色布腾、其侄色棱与满珠习礼等自科尔沁归附后金。皇太极将岳托之女嫁予色棱,并将阿敏之弟寨桑武长女嫁给色特尔。此后他曾数次出兵协助后金征明。天聪六年(1632年),色特尔去世。顺治七年(1650年),清廷追叙其归附之功,其子色布腾因而晋封为多罗郡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②成吉思汗十五世孙达延车臣汗游牧瀚海北杭爱山,称其部曰喀尔喀。其长子图鲁博罗特,于明代由杭爱山徙牧瀚海,南渡老哈河。图鲁博罗特之次子纳密克,纳密克之子贝玛土谢图生子二,长子岱青杜楞,号所部曰敖汉;次子额森伟徵诺颜,以奈曼为部号。额森伟徵统率下的奈曼部,拥有部众5000余骑。察额森伟徵其子衮出斯巴图鲁台吉,服属于当时势力最强的察哈尔部。察哈尔部林丹汗侵略科尔沁部,行无道,引起奈曼等部不满。1627年,衮出斯率全部人民归附后金,受到皇太极的嘉奖。赐之牧地为潢河、老哈河合流之南岸。东界科尔沁,南界土默特,西界敖汉,北界翁牛特。广九十五里,袤二百二十里。1636年,依据他多年的功勋,皇帝赐授之扎萨克多罗达尔汉郡王的爵位,世袭罔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③明万历三十二年即1604年 , 林丹汗继汗位,置府邸于阿鲁科尔沁北部阿巴嘎哈日罕山南,曰查干浩特(白城)。都城由内外城组成,外城南北宽500米,东西长980米,内城四面各长250米,内城墙遗址高一丈。古城南面有瓮城,城东西各有一城门。内城中央以北有殿宇建筑遗址,两侧有石屋基址。城东南有坛台遗址。城内还有一些白石凿制的旗杆插座。林丹汗都城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