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境界 一眼看千年 一一西津古渡记行

人在旅途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编辑:王子忠 李秀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制作:人在旅途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说起旅游,兴趣无尽。今年和老伴出行前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旧地重游再走江南。理由是:黄金旅游线,百看都不厌,乡愁话不尽,愿景在心间,情系苏浙皖,愈老愈迷恋,今日又重游,开心下江南。这次的目的地依次选为:江苏的扬州、镇江、南京、常州、无钖、苏州,再加上浙江的湖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镇江是此行的第二站,计划只停留半天。因的镇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点是“三山一街”,即金山、焦山、北固山和西津渡古街。因为“三山”己往游过,这次重点是游览“一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6月15日中午我们乘动车由扬州直达镇江,换乘汽车来到西津渡景区。由景区腹地镇江博物馆游起,用一下午时间基本游遍了西津渡景区。“一眼看千年”,可以说是过足了眼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西津渡景区坐落在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长江岸边。是一处背山面水,依托长江古渡、历史文化街区、山麓栈道而形成的一处千年历史遗迹。资料显示西津渡做为长江下游的一处历史胜迹,是镇江古迹最集中、文脉最深厚、烟火味最浓、含金量最高、遭受破坏最少的一处历史文化遗存。景区北濒长江,南临云台山,西起玉山,占地面积60公顷,含盖东西南北回四个景区,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36处。各类古街、古巷、古宅、古建筑,古寺、古庵,古码头、古遗址、古作坊、老公园、古园林、古戏台及各种文化广场、遗址游园遍布整个景区。景区中轴线长约1800米,仅各类店铺商家就达150多处,还有商会、救生会、治安管理部门等配套组织。真可谓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建于元代的著名古迹昭关石塔地处景区中心,游客可以从塔下穿过,游览古渡古街,並为各业祈福。古街上,路面由青一色的石板铺就,走在布满车辙印迹的青石路上,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景区不仅遗址古迹扎堆,而且区域广大,规模可观,历史年代久远。作为一处古代交通枢纽、长江口岸的著名码头、肇始于春秋战国,形成于六朝,兴旺于唐宋,辉煌于元、明及清代前期。但又因不可抗拒的江滩淤积、江岸位移,原来的码头纷纷废弃,然而老码头虽然被新码头代替,但其繁荣千载的业迹,中国古渡活化石的地位却将永存于世。他们曾经的辉煌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此次游览西津渡景区我们仍采取自助游的方式,没跟团,也没请导游,全程依据网上资料按图索骥、寻迹而游。半天时间造访了区内的主要景点包括:镇江博物馆(原英国领事馆)一一英租界工程局旧址一一五十三坡一一老码头文化园一一鉴园文化广场一一清代小码头遗址一一小码头街一一云台山云台阁一一伯先公园一一伯先路历史建筑群一一都天行宫一一李公朴故居一一尚清戏台一一昭关石塔一一古观音洞一一救生会一一铁柱宫一一 一眼看千年一一待渡亭一一蒜山游园一一玉山码头遗址一一超岸禅寺等,耗时4个多小时,一路看、一路品,回望历史、穿越时空,温故而知新,畅目而舒怀。</b></p> <p class="ql-block"><b>镇江博物馆位于镇江市润州区伯先路85号,地处景区中心。前身为镇江英国领事馆。第二次雅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帝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清同治三年(1864)英国开始在云台山修建领事馆。百年后的1933年,该建筑回到中国人民手中。1962年,改作镇江博物馆。2002年镇江博物馆新建馆厅工程启动,2004年新馆落成。全馆面积2万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图书10万余册。原英国领事馆按原貌恢复,作的历史见证单独展出。整个博物馆分英国领事馆旧址,古代史展厅,近代史展厅三部分。古代史展厅设五大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博物馆有国宝级之物一件,国家一级文物70余件,二级文物300余件。珍贵藏品有商周青铜鸳鸯尊,西周青铜凤纹尊,释加摩尼佛舍利等。整个馆区恢宏大气,藏品丰富,令人印象深刻。</b></p> 英国领事馆旧址 <p class="ql-block"><b>位于博物馆馆区西侧,建筑形制为欧洲古典建筑的变形,亦称东印度式。是一组由五幢楼房组成的建筑群。除主楼领事馆外,其他四幢分别为工部局巡捕房,正副领事和职工宿舍及配套建筑。旧址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主楼两层,局部三层,以青砖夹红砖叠砌,全勾白色灯草缝,砖、木、石混合结构。1996年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旧址是当年英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的铁证。</b></p> 英租界工部局旧址局 <p class="ql-block"><b>作为当年英国领事馆的附属建筑是一处爬满藤蔓的欧式楼阁。当年英租借工部局统辖租界内一切行政、司法、交通、税收、治安等事务,做恶多端,罪行累累。正是因为当年英国巡捕抠打中国平民,激起民愤,倒至上万镇江民众围攻工部局,砸毁工部局,火烧领事馆。这就是著名的火烧洋楼事件。后因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屈服于英国荫威,培款重建了领事馆及工部局。现存的这些建筑己成为历史的见证。</b></p> 美孚火油公司旧址 <p class="ql-block"><b>该建筑位于镇江西津渡街25号,是当年美国洛克菲勒石油垄断集团设在镇江的办事处,是一家最大的火油公司,兼营汽油、沥青、机器油润滑油等多种业务。旧址占地330平方米,是一座三层西式曲尺形洋楼。此楼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镇江城市发展的見证。</b></p> <p class="ql-block"><b> 鉴园文化广场</b></p> <p class="ql-block"><b>西津渡老码头又称老码头文化园,位于云台山脚下,是由古代老码头旧址,近代租界建筑群遗址和废弃的工业厂房以及再现老码头当年风貌的人文艺术雕塑小品组成,这些景象原汁原味的再现了老码头当年的风貌。</b></p> <p class="ql-block"><b>西津渡小码头清代康熙年间始建,同治至光绪前期随着江淤上涨,码头改向上发展。1900年前后,码头被淤填成陆地。据考证,该码头是清代救生会、义渡局的专没码头。2008年4月小码头遗址由镇江市古城考古所和西津渡建没发展公司合作考古发现,9月由镇江市建设局、城投公司修复展示。</b></p> <p class="ql-block"><b>小码头街,位于城西云台山东北麓,东起五十三坡,西北至长江路,全长约1000米。始建于六朝时期,“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到清代的历史踪迹。明清时一直为镇江南北驿道要冲之主要渡口。西津渡唐朝称金陵渡,元代成为交通命脉,客旅络绎,江浙闽海物货由此以达京师。清代江南经济空前发展,被誉为银码头的西津渡更加繁忙,道光以降,长江主航道北移,整条街功能由渡口转为区域商贸中心并向西延伸,逐步形成了商业街道。现街内留有赵朴初题写的“西津渡街”石额,砖砌卷门上嵌有“同登觉路”、“共渡慈航”、“层峦耸翠”、“飞阁流丹”门楣石刻,除街两侧摩肩接踵的歺饮、商贸店铺以外,还有众多的历史遗存和历史建筑,一派兴旺繁荣景象。古渡虽废,古街重生,令人叹的观止。</b></p> <p class="ql-block"><b>  云台山</b></p> 云台阁 <p class="ql-block"><b>云台阁位于云台山顶。云台山古称蒜山,又名算山、银山、银台山。游览西津渡景必上云台山,必登云台阁。云台阁是镇江一处体量最大的仿宋元风格古建筑,耸峙于云台山巅,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由主阁、两侧曲廊和二翁亭等组成。阁高32米,阁前为广场,登阁可眺望镇江全貌和长江雄姿。主阁以高台为基座,明三暗四结构。阁内装饰富丽堂皇,内容展示丰富多彩。阁内设镇江城市发展主题馆,展示城市3000多年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阁门正中央是云台阁微缩模型,左侧是《西津胜境图》。一楼大厅有一面巨型玉雕《云台阁颂》。二楼分别置放《明府城》紫铜浮雕,《清镇江城》楠木雕,《民国省会镇江城》蒙古黑影雕。三楼大厅设多媒体影院,放映展现镇江3000年城市变迁的影片。四楼能360度无遮挡看尽镇江城全貌。</b></p> <p class="ql-block"><b>伯先公园是西津渡景区内的一处纪念性的园林景点,她座落在林木葱茏的云台山上,是镇江人民为纪念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而建立的一座公园。由社会知名人士冷御秋倡议,由著园艺家陈养村担刚没计,由宋庆玲提写园名。历时5年于1931年6月建成开放。公园两侧墙上嵌有两块汉白玉金字刻石。右侧伯先公园四字由宋庆玲题写,左侧赵伯先烈士事迹简介由中山先生秘书田恒老人于80高龄所书。公园正中立伯先烈士铜像,园内还建有“五卅”演讲厅、伯先祠、赵伯山纪念馆、绍宗国学藏书楼等建筑。是一处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b></p> 伯先路近代历史建筑群 <p class="ql-block"><b>伯先路近代建筑群亦称万国建筑博览会,位于伯先路西侧至京畿岭一带,多为清光绪至民国早期建筑。</b></p><p class="ql-block"><b>第二次雅片战争后,镇江云台山麓镇屏山、迎江路、江边一带开始没立外国租界,建起英、美、日等领事馆,出现一批西洋建筑,之后又相继出现了仿西洋建筑和中西合壁及中国古典风格建筑,这些建筑风格迥异,扎堆出现。其中代表性建筑有:伯先路27号,金山饭店旧址,建于清末民初,宁波同乡会曾设于此;伯先路29号,江南饭店旧址(屠公馆);伯先路35号,蒋介石叔叔蒋怀仁诊所旧址;伯先路73号,镇江商会旧址;广肇公所旧址;(公所由广州、肇庆旅镇客商连合兴建,为两府商人聚会和洽谈业务场所,孙中山先生曾在此过夜)红万字会江苏分会旧址,1923年建,中西合壁式楼房。</b></p><p class="ql-block"><b>除上述建筑外,还有内地会教堂、浸礼会教堂、《新华日报》社旧址、镇江老邮电局旧址、定福寺、贾公馆、赛珍珠故居等,这一带历史沉淀深厚,人文气息浓淆,值得一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此处为西津渡中轴线上临近小码头街的一处具有宗教色彩的栈道景观。佛教典籍《华严经》里有一个劝人为善的故事,讲述善财童子在菩萨指点下不惧山遥路远,寻访五十三位高智者,而最终达成目标,提升修为的故事。此处五十三级登道,虽然难攀,但只要契而不舍,终能达成目标。心诚则灵,从善如流,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b></p> <p class="ql-block"><b>都天行宫位于小码头街95一99号。是一座古老的宫庙。按照此地习俗,每年四月,各行业公会都要举行祭祀和庙会活动,届时各类人等都要前來赶会和祈福,因都天行宫是供奉防疫、禳灾神祗都天大帝的庙宇和行宫。因此每年庙会期间这里香火鼎盛,热闹异常。此建筑古色古香,装饰华丽,己有400多年历史,是西津古街上一处重要的民俗文化遗存。</b></p> <p class="ql-block"><b>李公朴一一著名的民主战士,民国“七君子”之一。其故居座落在景区西长安里35号。为一处传统的江南三间两厢民居。青砖黛瓦,古色古香。大门上方悬李公朴故居木匾。故居内陈列李公朴生平事迹,通过大量资料还原了他在镇江的生活场景和奋斗轨迹,展现了他伟大而光辉的一生。李公朴年青时曾在这里度过七年岁月,同镇江结下了浓厚的感情,他能说一口流利的镇江方言,常称自已是“镇江人”。</b></p> <p class="ql-block"><b>走过古街上的第一道石卷门“同登觉路”,就来到了横跨街心的昭关石塔。这是一处建于元代的著名过街石塔,据说主持建塔的工匠是当年元武宗海山皇帝委以建造元大都白塔的工匠刘高。石塔两面均刻有昭关二字。塔高5米,分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塔座和塔顶雕有精美饰文,塔身为瓶状,据专家认定此塔是我国现存惟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价值最高的过街石塔。是西津渡景区标识性的景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尚清戏台是一处仿古建筑,位于西津渡景区中部昭关石塔附近的云台山麓。坐南面北,紧依石壁。建筑为二层单檐歇山顶,三面飞檐,底层紧挨水面,底层正面12扇,侧面5扇,为可开式活动台壁,漆以红色油彩,二层戏台高约3米,台前两根柱子直伸额枋,支撑台顶,额枋塗有彩绘,上悬“尚清”匾额”。前台双檐高翘,造型大气美观。该戏台年代久远,几经重建。现戏台每天均有传统戏曲和文艺演出,深得游客喜爱。是一处展現古渡风彩的文化艺术窗口。</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西津渡救生会是中国建立最早,规格最大,影响最广的民间慈善机构,清康熙四十二年由镇江人创设,其主要职能是救助渡江遇险者。救生会备有快速稳驶的红船,每日巡逻江面,以便及时救援遇险船支和落水船客。救生船漆成红色,俗称红船,桅杆上挂有虎头牌,以示奉皇命救人,铜锣一响,不可阻障。救生会旧址是依山而建的二层建筑,现保存完好。1923年镇江与扬州士绅联手成立普济轮渡局,购进普济号轮船从事渡江业务,大大降底了事故隐患。救生会终于于20世纪20年代,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2005年中国救捞总局宋家慧局长曾来救生会考查,并对救生会的功能与作用给与了高度评价。</b></p> <p class="ql-block"><b>观音洞位于救生会东侧,是敬拜观音菩萨的一处山洞,始建于宋朝,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新作了修茸。洞内的观音菩萨神态安祥娴静,东侧是“普陀岩殿”,西侧是“地藏王殿”。观音象两侧有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金山江天禅寺方文慈法师的手迹。相传观世音菩萨途经镇江时援救了坠江的渡客,世人为感恩菩萨的大恩大德,修建了观音洞,表达祈祷平安,消灾避祸的美好愿望。</b></p> <p class="ql-block"><b>张祜诗碑</b></p> <p class="ql-block"><b>过古观音洞延古栈道西行不远有唐代张祜雕像和诗碑。雕象清癯瘦削、右臂微抬、满眼迷蒙。张祜(785一849年)唐代诗人,家世显赫,为人清高,有海内名士之誉。诗碑上刻有他的著名诗做《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b></p> <p class="ql-block"><b>由观音洞西行,有道教遗址铁柱宫。宫内供奉道教净明派祖师许逊。许逊是道教四大天师之一。宫内立有一根盘有青龙的铁柱,相传此物为许逊镇压长江蛟螭之害的宝物。相传许逊于宁康二年羽化成仙,时年136岁。铁柱宫为寓居镇江的江西道教信徒于明崇桢十年(1637年)所建,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是西津古街上一处重要道教景点,每天三月二十八,这里都要举行庙会。江西会馆也曾设在这里。</b></p> <p class="ql-block"><b>为西津古渡中轴线破山栈道上的一处考古遗址,玻璃罩下是一处西津古渡从古至今,历代路基发掘断面,清晰展现了不同时代道路断层,故该景定名为“一眼看千年”。</b></p> <p class="ql-block"><b>为西津渡街为数不多的遗迹之一,是古人迎来送往和旅客候船歇息,避雨待渡的场所。还曾是救生红船义渡船的专用码头。有多少文人墨客达官士人在此停留候船,据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都是在西津渡口下船或在待渡亭候船,並留下千古故事。此亭虽规模不大,但古色古香,位于西津渡街与小码头街交汇处,当年亭子西侧坡台下,就是滔滔江水。现今常有三五游人在此论古谈今,品味西津故事。</b></p> <p class="ql-block"><b>大码头亦称玉山码头,是当年镇江城长江岸边的一处主码头,为清代缓坡石砌长堤式码头。遗址位于润州区新河路两侧,经考古发现,遗址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位于新河路北、和平路东的大码头遗迹,另一部分为位于新河路南、云台路西的历代江岸与建筑遗迹。历代江岸与建筑遗址分的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遗迹,走势西向偏北,时代清晰。目前两处遗迹均保存完好。</b></p><p class="ql-block"><b>现今大码头遗址己改称玉山游园,除考古遗迹外,园内还建有码头风光壁雕,陈列当年通往此处的一趟绿皮客车,还有一些废弃船只,及各种遗迹标识、新开发的园林景点等,供游人游览观瞻。</b></p> <p class="ql-block"><b>超岸禅寺,旧名玉山报恩寺,位于润州区新河路42号。始建于元至大三年(1310年)距今714年。清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战火。清光绪三年(189l年)起陆续复建,至宣统二年(1910年)全部完成。並更名为江岸禅寺,曾为金山江天禅寺下院,名声大振。寺庙占地长75米,宽43米,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b></p><p class="ql-block"><b>超岸寺地理位置优越,是水陆交通要道,为各方僧旅提供了便利的住宿场所,在佛教界颇有名声。走进寺庙,可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厚重,每处细节都透漏出一种神圣与庒严。</b></p> 小山楼 <p class="ql-block"><b>小山楼是西津渡古街上一处非常著名的客栈,他因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诗而闻名。隨着岁月更叠、古渡被淹没,原來的码头街己演变成商业街、观光街。然而小山楼的故事还在续写。一位被称为旅游达人的刘姓阿姨接手了这家客栈,並加入了国际青年旅舍联锁,从而演义出新的故事。有经营上的探索,也有文化上的创新,小山楼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旅行者特别是青年旅友幕名而来,既想品尝一下这里的历史韵味,又想感受一下这里的时代气息。感兴趣的朋友不防到此住一住,看一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