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能躲吗?地震真的降临了,就是一瞬间的事儿,自然是躲无可躲的。<br> 现实生活中,又是无奇不有,无事不可发生。<br> 九月下旬,合肥的肥东县梁园镇发生了4.7级地震。此后的一些日子里,余震频频,即便没有造成人员与财产的伤亡、损失,也“震”得人心惶惶,无所适从。<br> 从合肥市区到梁园镇,不到五十公里的车程。这点距离,根本就是震中心的一部分。<br> 于是乎,很多防地震、躲地震的方法与措施,便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br> 那天晚上,她已睡下了,我也在忙着准备睡觉。刹那间,却听到了什么东西撞击的声音。这声音既沉闷又雄浑,像是一座山倒塌了,万吨重的大石头撞击在另一块万吨重的大石头上。那种撞击的气势,令人不寒而栗。<br> 就在这撞击声发出的同时,大地抖动了起来,即便时间不长,也就是几秒的间隔吧,却也让人“秒懂”了地震的非同小可。 她冲我叫道:“你摇我的床干吗呀!”<br> “没有啊!”我也叫道。立马,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了。<br> 我朝户外看去。我们住的是多层建筑,后面的一栋楼,楼梯道的灯从上到下全亮着,有不少人正在从楼上往楼下跑。然后,都集中到楼边的小广场上去了。<br> 人们心有余悸,惊吓得不知所措。只听有人叫道:“我的包没拿!”又有人说:“我的鞋还没穿呢!”<br> 我们没有下去,却也不能再睡觉了。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儿子、儿媳妇:“刚才地震了,知道吗?暂时不要睡觉了,将入户门掩着,不要关,做好再震能逃出去的准备!”<br> 儿子、儿媳妇同时叫道:“知道了。你们也要注意!”<br> 怎么注意呢?抱上几件衣服,拿着贴身的包包,在沙发上坐着,不睡觉了,以防万一。<br> 这一夜,没有出去,没有上床,也没敢看电视,就这么迷迷糊糊地等着。<br> 天还未亮,便出门了。无论遇到什么人,谈论的话题就是地震。焦点问题,则是怎么防地震,躲地震。<br> 有人说,家里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卫生间。因为,卫生间的面积相对小些,建筑质量也要好些。即便楼塌了,卫生间也会有某个角落是安全的。所以,要准备些水,还有吃的东西,放在卫生间里,以备不时之需。 有人说,准备些水、吃的、棉衣、被子等东西,放在车上。到了紧张的时刻,就在车里待着,只要不渴不饿不冷,就等着救援了。<br> 有人说,家里不能睡了,谁知道它什么时候震呢。真要是震了,跑是跑不掉的。怎么办呢?搭帐篷,在外面睡。<br> 还有人说,这都不是办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远走高飞,到别的地方躲一阵子,待稳定了,不震了,再回来!<br> 还真不是瞎说!这些措施与办法,就有人照办了。那几天里,大小超市、商店里的矿泉水、蜡烛、手电筒、饼干等卖绝了,帐篷也断货了!<br> 翡翠湖边的草坪上,真的看到了一顶挨着一顶的帐篷。没有看到帐篷里睡的都是什么人,帐篷的动静说明,帐篷里“超员”了。<br> 眼看着国庆假期到了,儿子儿媳妇带着两个宝贝孙子去了外婆家。外婆家距离合肥有200多公里,也算是一次“躲地震”之旅了吧。<br> 我们机会来了,也可以出去“躲一躲”嘛。去哪里呢?去其他城市,去旅游景点,人一定很多,会很麻烦。 合肥的夏天很热。合肥之外的不远之处,有个鹞落坪,还有个石关,夏天不热,还很凉爽。我早就听说过,却总也没有机会去。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去探探路,为明年夏天的避暑提前做个准备。电话呀,视频呀,一番地联系。鹞落坪,因为气温太低,闭客了。石关呢?长年开放,只要你去,包你吃住满意。<br> 我们去了石关。走之前,我查了天气预报,说石关的气温比合肥相对稍低些。我们便准备了几件厚些的衣服,还有其他的生活日用品等。早晨从合肥出发,中午就到了,感觉跟串门似的,很是开心。住在L山庄,店主L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说话直来直去,做事风风火火,很有生意头脑,为人也不错。<br> 下车伊始,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太冷了。风像是有意为难我们似的,呼呼地吹着哨子,卷着落叶,直扑人的身体,有着透心的凉,浑身也就瑟瑟地抖了起来。石关只是山坳里的一个小村子,才刚开发,除了一座体育训练基地,一座避暑山庄,别无可以游览之处。待在这里,躲热可以,过上一两日也可以,长时间地住下去……<br> 我改主意了,到石台县仙寓山风景区内的大山村吸氧去吧! 大山村,我不陌生。这里的土壤里含硒,空气里的负氧离子高。这里的水经过山石磨洗,含有多种矿物质。好的硒,好的空气,好的水,是对人的身体有着极大好处。全国各地的人都慕名而来。我们不来,岂不浪费?<br> 奇怪!我在赶往大山村的高速上,经过几个服务区,停车时,倒水时,方便时,几乎无一处不听到熟悉的乡音。就是说,合肥人特别地多。<br> 到了大山村,我们下榻的人家,门前就是公路。早早晚晚,车不多,人多。人多到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天不亮就有人走动,晚上都到十一二点了,还有人走动。这些走动的人,一阵阵地,一趟趟地,差不多都是合肥人。<br> 大山村里有几个景点,是到大山村的人没有不去的。<br> 传说中的神龙谷,其实就是一条小溪流。有奇特的石头,有飞溅的浪花,还有一个挂在岩壁上的瀑布,惹得人们万分地好奇。凡是到此一游的人,情不自禁地都要叫上几嗓子,号啕一下心中久未喷发的浊气,成为一种时尚。<br> 有一片神秘的古树林。从神龙谷向上攀登130多级台阶,就到了古树林。一处狭长如同龙脊背似的山上,古树参天,密不透风。古树林里独特的氛围,最能孕育负氧离子。这里的负氧离子,其密度竟然达到了每平方厘米13000多个。因此,又被人称为森林氧吧。<br> 还有一个氧吧廊。在距离将军岩的不远处,有个人字瀑,瀑下是一条小溪。人字瀑下,或许是水的长流不息,或许是山坳里的聚集效应,也是一个极富造氧的地方,负氧离子的密度超过了古树林,达到每平方厘米30000多个。人们便在小溪边建一处走廊,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氧吧廊了。 无论在神龙谷、古树林,还是氧吧廊。也无论是在什么时间段,更不用分是去还是回,无时不碰到合肥人。<br> 起初,我以为是巧合。有一天,我们由王村,越过神龙谷,向李村走去。在翻越神龙谷北侧的山时,遇到了几位不是合肥口音的人。她们向我问路,我便问道:“哪里人?”<br> “合肥人。”对方随口即答。<br> 明明不是合肥人,怎么……我说:“你是合肥人吗?”<br> 对方笑了,说:“我是阜阳人,我生活在合肥,难道不是合肥人吗?”<br> 我也笑了,便回道:“没错,是合肥人。是来旅游的?”<br> “哪哟!”对方又说:“不是躲地震来了吗。”<br> 我笑,她笑,我们都笑,也都笑得极其无奈。<br> 我们落脚的这所“农家乐”,住满了能住上二三十人。我们到时,几乎已住满了。我们的房间,是提前预约的。要不然……<br> 这些人中,有三家差不多十五个人,都是合肥的。其中一个一家四家,男人是企业的老板,说:“这几天放假了。若不放假,付不起工资,更承担不了因为地震造成的损失呢。”他又自嘲地说道:“这倒好了,我没事可干了。就在这里睡吃睡喝,游山玩水吧!”<br> 有一天,我们在跋山涉水的途中,又遇上几拨合肥人。每一拨都是七八个人的团队,要么在前,要么在后,边走边聊着,既悠闲又有些局促。一拨人说:“躲过这几天,回家了怎么办呢!”又一拨人说:“躲一天,是一天。不能躲了,再想别的办法。”还有一拨人说:“我们躲这几天,倒没听说震。不会是我们回去了,又开始震了吧。”<br> 人们的议论都是实情。真的,躲得了一时,能躲得了一世吗?<br> <br> 2024年10月10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