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五千年 【南北朝】

简乐

<p class="ql-block">文字:简乐</p><p class="ql-block">美篇编号:71236405</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徐傅废立</span></p> <p class="ql-block">  宋永初三年(422),刘裕临死前令太子刘义符继位,以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为辅政。少帝是刘裕长子,小时候多亲近左右小人,行为不端。由于刘裕是无学的武将,又长期忙于战争和争权夺利,根本不懂也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加上老年得子,溺爱多于管教,几个儿子的德才都不很符合封建正统观念。刘裕死前就对刘义符很不满意。谢晦曾对刘裕说:“你年纪大了,应该考虑得远一点,皇位继承十分重要,不能让没才能的人继位。”刘裕闻言,便命谢晦考察二儿子刘义真。谢晦又说真有才无德,也不是个好皇帝的料子。因为其他儿子尚在少年,刘裕未能考察,临终前还是让长子刘义符继位了。刘义符即位后,沮丧无礼,游戏无度。不亲政事,喜欢军事操练,大肆兴造,浪费许多钱财,搞得国库空虚。大臣范泰上书谏少帝,认为少帝不应大肆操练,他的这些过失很可能会给内外反对势力以可乘之机。少帝却置之不理。</p><p class="ql-block"> 那时,被灭亡的晋宗室司马休之、楚之投降了北魏,司马闻荣等人逃亡河南,他们时刻不忘颠覆宋室。当时北魏又取临淄,围东阳、陷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汜水镇境内),攻占河南大片土地。在江南重地会稽郡又有富阳孙光的叛乱。这时为南豫州刺史的武帝第二子庐陵王刘义真与大士族陈郡谢灵运、琅琊颜延之关系过分亲密,声称若当皇帝就以二人为宰相,这又是一股觊觎皇位的力量,很可能引发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而刘宋建国才四年,根基未固,威信不著,朝野内外皆忧心忡忡。作为主要顾命大臣的徐羡之、傅亮,还担心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因为高级士族对刘宋皇室并没有心悦诚服,缺乏真诚的拥戴,他们很可能趁机复辟晋室。低级士族和高级士族之间还存在着隔阂,刘裕虽以出身名门士族的陈郡谢晦为辅政,但对他也不放心,临终前告诫少帝要防范谢晦。因为他与不愿合作的高级士族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否一直忠于刘宋皇室还不能十分肯定。但又由于他是最先靠陇新王朝的高级士族,以他为辅政大臣可以减少高级士族的对立情绪。就是徐羡之对谢晦也不放心,谢晦曾经得重病不能见客,徐怀疑他有异图,想把他杀了,因为傅亮坚决反对才作罢。这时,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为了挽救宋王朝,也为了保住个人地位,决定废帝另立。如果另立,按次序该第二个儿子刘义真继位。但义真德轻于才,而谢晦对刘裕说义真不是君主的材料,刘裕临终外调其为南豫州刺史以防其争夺帝位,还命少帝等人若义真不悔改就放黜他。刘义真不是做皇帝的合适人选。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利用少帝和义真的矛盾,先奏请废义真为庶人徒新安郡,随即加以杀害。然后征南兖州刺史檀道济、江州刺史王弘入朝,告以废立之谋。景平二年(424)六月,以皇太后的名义废帝为营阳王,关押到吴郡,不久也加以杀害。这就意味着徐、傅悲剧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废少帝后,侍中程道惠劝羡之等人立刘裕第五子,即南豫州刺史刘义恭,因为他年纪小,便于控制。徐羡之、傅亮等人选中当时任荆州刺史的刘裕第三子宜都王刘义隆,认为他比较符合当君主的条件。因为论次序该轮到他,加之刘义隆平素声誉、名望不错,还有许多符瑞降到荆州界内。傅亮亲率大批官员奉皇帝銮驾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迎接宜都王。八月,傅亮等人抵达江陵,率百官上表刘义隆,呈玉玺,礼仪很隆重。刘义隆表示同意到建康去。而宜都王及左右这时听到少帝刘义真死讯,都犹豫不敢东下,只有其府佐琅琊王华、王昙首等人建议东下。他们分析指出:刘裕对天下有很大功劳,威名赫赫,四海折服。虽然继承人不好,但未失民心,徐羡之、傅亮等因刘裕提拔才飞黄腾达,受顾托,自然不会有异心。他们觉得刘义真严肃专断,怕将来不被容纳,知道殿下仁慈宽和、天下闻名,才越过老二立老三,希望得到感恩。而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王弘五人一同立功,一样地位,谁肯相让。即使他们怀有不轨之心,形势也不允许。废主若活着,担心将来受害,所以先下手为强,杀了废帝。他们也还想稳固握着的大权,因为少年君主需要他们的辅持。刘义隆在原部署的严密保护下,也不敢和傅亮带来的百官和军队接近。刘义隆的护卫朱容子抱刀待在刘义隆的车船外边,几十天都不离左右,东下建康,就皇帝位,是为宋文帝。徐、傅废昏立明,安定了人心。使宋王朝得以转危为安。</p><p class="ql-block"> 徐羡之、傅亮等人在迎立文帝前后为持久控制朝廷,保住自己的权位,做了很多部署和准备。在宋文帝到京前任命谢晦为荆州刺史、都督,让他统领许多精兵旧将居外为援,仍以檀道济拥强兵镇广陵,徐羡之、傅亮在朝中秉权。文帝到到京后,徐羡之正式任命宋文帝镇压江陵的心腹武将到彥之(到彥之是南朝宋将领)为雍州刺史,想让他长期在外,而这遭到文帝强烈反对,任命彥之为中领军统率皇帝的警卫部队。文帝即位后,按儒家经典服刘裕三年之丧,同时则为了稳住徐羡之等人,把大权仍交徐羡之等人掌握。徐羡之、傅亮对此采取了积极态度,在刘义隆为刘裕服丧期满时上表归政,三次上表,文帝才予以同意。这是他俩表示自己并无野心,以求文帝谅解得以保性命权位的一种手段。由于其下属的苦劝,才开始管理朝务。</p><p class="ql-block"> 从刘裕掌权以来,士族高门由于无能与软弱,虽不甘心,也不得不俯首听命。少帝失德危及王朝统治,他们多是袖手旁观,并不关心怎样挽救宋王朝。当出身经历为他们歧视的徐羡之、傅亮废杀少帝兄弟后,他们抓住“弑君”行径攻击徐、傅,蛊惑文帝,最后把他们赶下了历史舞台,重新夺回刘裕平桓玄以来丧失掉的大权。琅琊王华、会稽孔宁子,原为文帝镇江陵的属官,经常再文帝面前攻击徐羡之、傅亮,还大造舆论,陷害徐羡之等人。参与废少帝的琅琊王弘倒戈一击,为文帝出谋划策,并拉拢了名将檀道济站到文帝一边。文帝虽因徐羡之、傅亮而得帝位,但对杀害他两个哥哥的人感情上难以接受,也不甘心大权旁落,加之又担心重蹈覆辙。经过文帝和高级士族们的精心策划,在元嘉三年(426)下诏宣布徐羡之、傅亮等人杀害刘义符、刘义真的罪状,将傅亮处死,徐羡之闻迅自杀,谢晦据荆州起兵失败全家则被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