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译经场之一 西安大兴善寺(2024年11月10日)

lu绿·六色的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兴善寺是中国汉传佛教密宗祖庭。始建于西晋年间, 原名遵善寺。隋开皇二年(582年)建都大兴城时,寺院占 城内靖善坊内一坊之地,隋文帝取城名 "大兴" 二字, 取 坊名"善"字,将寺院赐名为"大兴善寺"。唐开元年间,被称为"开元三大士"的印度高僧善无 畏、不空、金刚智在大兴善寺翻译佛典,依《大日经》 《金刚顶经》研习、修持形成密宗。不空大师为玄宗、肃 宗、代宗三朝帝师。寺院为当时三大译经场之一,许多佛教经典在此译出,尤以密教典籍最多,大兴善寺因此成为 中国汉传佛教密宗祖庭。日本空海大师入唐求法期间,曾 在大兴善寺参学,学成归国盛宏密法。因此,大兴善寺亦 被日本真言宗尊为祖庭。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 务院确定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玄宗、肃宗、代宗的含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玄宗、肃宗、代宗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庙号‌。玄宗是封建帝王的庙号之一,代表唐玄宗李隆基。肃宗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即唐代宗李亨。代宗则是唐代宗李豫的庙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玄宗时期的三大译经场包括草堂寺、大兴善寺和密严寺‌。草堂寺是唐代三大译经场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圭峰山北麓,是中国第一座国立翻译佛经的译场,也是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译场,被誉为“佛教中国化的起点”‌。大兴善寺则是隋唐时期的国立译经场,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到此寺传授密宗,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是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密严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上王村后的密严寺,也是唐代三大译经场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译经场在唐代起到了重要的文化交流作用,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草堂寺、大兴善寺和密严寺不仅在佛教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了研究唐代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佛教开元三大士是指‌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他们都是印度僧人,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来到中国传教,并创立了中国佛教密宗,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善无畏(637~735),东印度乌荼国王,是中国密宗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开元初年进入洛阳,广泛招收门徒,翻译了多部密教经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刚智(669—741年),南天竺摩赖耶人,是国王伊舍那靺摩的第三子。他在那烂陀寺受戒,师从龙智上人,后在洛阳建立佛坛灌顶道场,翻译了多部密教经典,并广泛招收门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空(?—775年),他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和密宗大师。不空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并称为四大翻译家,翻译了大量佛经,并对确立梵语与汉字间的音韵对照组织做出了重要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黑天不仅是佛教的护法神,还是医治疾病的医神和施与财富的财神,更是“唐密”开运招福之神。西安的大兴善寺是密宗的祖庭,寺内供有大黑天圣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心经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