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杨笃意义所在

平常心

<p class="ql-block"> 学习杨笃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 文:张宏荣</p><p class="ql-block"> 杨笃,号秋湄,乡宁人,是我国晚清闻名遐迩的集史志学家、书法家、金石学家、诗人,及声律(即音乐)等杂家。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前半生致力仕途,后半生几乎全部倾注于地方志事业。同治甲子即1864年他考取举人,但在晋级进士时屡遭惨败,空有一腔建功立业的热情却无处施展。在人生失意、宦途维艰之时,他经过痛苦的挣扎之后,进行了理智的抉择,将注意力集中到著书立说上来。一部《西宁新志》让他跻身方志界名流,并开启了他与方志的不解之缘。以一生编纂13部志书之多,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个人修志种数最多的记录,尤以《山西通志》集大成而蜚声全国。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学习杨笃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一、明白自己认准现实,发挥人生最大价值</p><p class="ql-block"> 杨笃自幼受父亲的熏陶和栽培,积累了丰富知识,对于进士的落榜,他及时正确确定目标以方志而名垂青史。也许这就是上天的有意安排,假若顺利晋级进士,则不一定有传世之作,则不一定能名垂千古,因此好事可以变为坏事,坏事同样可以变成好事,杨笃就是最真实的例子。所以辩证的看问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空间才是明智之举。由于知识储备之丰,杨笃有做学问的自信,换一个角度同样获得了光明的前途,这就是当下的人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二、学习杨笃高度的历史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在杨笃受邀编纂多部地方志的同时,恰逢山西通志局成立,又把编写《山西通志》的任务交给了他。在总编纂人王轩、副总编纂张于铸相继去世,分纂人杨深秀因当官赴任离开,其余人无所事事先后离去的情况下,只留下了杨笃一个人,于是一个人承担起纂志的重任。他曾感慨:“倘志书不成,三晋文献由我而斩,罪不更大乎?”正是这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得他将修志看的比生命更为重要,抱病而书。而当时修志的窘迫情形却鲜为人知,经费不足,时局动荡,孤灯冷砚加上通宵达旦的忘苦劳作,长子杨小湄、外甥闫干达的助检抄录,《山西通志》才应运而生。成书之年,杨笃便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说杨笃是“志痴”并不为过,在冷砚寒灯的凄苦情境下,他依然固守一个学者的职责,以只身之力完成了纷乱时期的艰辛之作《山西通志》这部巨著,给山西留下了一份宝贵财富。被梁启超列为光绪朝优秀省通志之首,称其“出自学者之手,斐然可列著作之林者。”另有学者认为,该志不独为《山西通志》之模范,且可为他省志书之准绳。张之洞在《书目问答》中也给以很高的评价。“满屋图书横古墨,虚堂神鬼伴孤灯”是杨笃自己真实的写照,仅以此他便可作为山西乃至中国史册上不可或缺的文化名人。杨笃的这种精神是现今社会,欲想成就大事的铁血男儿最应具备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三、作为家乡人应该重视杨笃的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杨笃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在他去世后的二十年,日本学者到中国后,曾“不远数千里,亲造其门,以千金购其寸缣断墨而不可得。”由此可以想见,他的影响之远。作为家乡人,是不是把杨笃作为有力的文化名片,去挖掘和打造家乡文化值得深思!一代方志大家却没有为家乡留下志书,孰之过值得反思!现有的《秋湄遗集》,也是杨笃去世20年(1914年)之后,时任民国时期知县的屠仁彬,因久慕其名几番访其故居,从其亲属、寺庙和百姓家中,得到零星旧稿、墓志、行述、行状等四篇,及弃置草稿汇抄成一册,分为“遗文”、“合类稿”、“日记”和“诗抄”四卷,合订成书名为《秋湄遗集》。遗憾的是,作为杨笃的家乡人,当时在其去世20年的时间里,竟然无人问津杨笃遗稿,否则也不至于如此稀少。日本人能不远数千里,不惜重金购得文化,难怪人家如此发达。而中国落后挨打难道不是事出有因吗?这也值得家乡人乃至国人深深反思!文化兴才能国兴,所以,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文化才是最为重要的,文化昌盛才能引领一个地方向前发展,反之则滞后。</p><p class="ql-block"> 四、杨笃广场应该有效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 杨笃广场的修建不能不说是好事,但起不到实际作用,修建几年来很少甚至没有搞过有关杨笃的文化活动,因此起不到真正作用而失去意义,甚至任孩子们在铜像上任意践踏,对文化大儒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这难道就是孩子之过吗?如此,修之意义何在啊?同样值得反思!因此,笔者建议在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有效管理和利用广场,大力宣传杨笃,把此广场作为文庙性质、把杨笃作为乡贤敬仰,以便逐渐形成浓郁的文化气候,对教育和激励人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正能量都有积极的作用。这样,文化的春天才有可能来临。</p><p class="ql-block"> 文化的作用是漫长的,它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产生力量,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生命力,只有始终把优秀文化作为坚强的后盾,国家才会繁荣昌盛。文化强,则地方强、国强;文化强,则视野开阔,才会有前瞻性。杨笃是乡宁唯一入选临汾古城公园50个名人广场其中之一,这是家乡的荣耀,所以把杨笃作为乡宁的文化名片,宣传和教育乡宁人意义深远,惟愿文化昌宁的乡宁名副其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