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所谓“露天电影”,就是在一个空荡的操场上,竖起两根杆子,上边再横一根,使之成为一个“门”字形,然后将银幕用绳子向上拉紧、拴牢,银幕就算“挂”上了。</p> <p class="ql-block">露天电影,不仅是一种电影放映形式,一份文化记忆,更是一种军旅情结;</p><p class="ql-block">“露天电影是几代中国人共同的青春物证。”一场露天电影,瞬间将时间拉回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放映机架起来,幕布拉起来,晚霞还在天边,全体干部战士列队,自带小板凳坐下,翘首以盼。放映机里射出的那束光,点亮了夜空,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添加了欢乐,并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那份纯真和美好,在亲历者的记忆中隽永绵长。</p><p class="ql-block">美编者在十二年的军旅中,于一九七一年五月至一九七九年十月,期间的八年多,为改善部队文化生活,利用外出工作之便,主动与宁武县电影管理站周元元站长结识,交际良好,周站长带映员多次到驻地为兵播放影片,其中有位叫贾瑛的放映员,技能在手,操作系统熟悉,深受观看电影者好评。</p><p class="ql-block">多年如一,几乎每月租映电影,场景沸扬,秩序井然。</p> <p class="ql-block">回想起那些逐帧播放的老电影,仿佛依然历历在目。那种纯真感动、那份热血的激情,至今仍燃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永不熄灭。</p> <p class="ql-block">智取威虎山一一影片封面照。(一代精神,英勇不屈)</p> <p class="ql-block">电影“南征北战”映放文化传媒。</p><p class="ql-block">时年顺口溜;</p><p class="ql-block">地道战和地雷战,南征北战喊杀声;</p><p class="ql-block">红灯记和沙家浜,样板戏里好形象;</p> <p class="ql-block">董存瑞为了全中国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电影“英雄儿女”影照;</p><p class="ql-block">志愿军某部师政委王文清到前线视察,在战场上遇到了老战友王复标之子王成,后来见到王芳,认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亲生女儿,为了不影响王芳,王文清克制感情,没有马上认女儿,而是鼓励她向哥哥学习。之后和王芳团圆后勉励女儿做一个革命的接班人。</p> <p class="ql-block">怀旧时光记忆,电影王成形象!</p><p class="ql-block">露天电影,重拾那些被遗忘的梦境。在微风中看电影,宛如岁月的轻抚。星空下的电影,总带有一丝浪漫和怀旧。</p> <p class="ql-block">电影开映之前,静候多时的前,后石湖小山村的老百姓,都在翘首以待,外围观看,等着干部战士们列队入场,他们把部队的入场式,也当作了一次自己阅兵的机会。 因为有群众围观,场队也会有意把这个“露天电影”搞得分外布局,一般是以排为顺序,成三列纵队,个个战士军容严整,步伐整齐。每个兵的精气神比平时训练更高涨,人人都挺胸抬头,士气异常高昂,因为在众多注视他们的目光中,来自山庄村里的年轻姑娘们,有的战士似乎都很乐意接受她们的检阅,渴望自己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配图与文无关)</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的农村,特别是宁武的小山庄,虽然物质条件极端匮乏,但精神生活却因为这些电影而变得丰富多彩。电影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民众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想象。那些在星空下看电影的夜晚,成为了军地,军民,鱼水情歌,心中永远的温暖记忆。</p> <p class="ql-block">想起当年在军营观看露天电影的日子,依然让我无限回味,也许正应了一句话:过去的日子都是美好的,因为它是你生命中最幸福的回忆。(图片来自网络,与文字无关)</p> <p class="ql-block">薄景尧教导员对薄老的人文回忆,电影传奇,耐人寻访;“薄文义出生在山东省、莒南县山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参军前,他就有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小家庭。夫妻二人恩恩爱爱,男耕女织,妻子贤惠,能干,是纺线织布、料理家务的好手。农闲季节,丈夫协助妻子纺织,布匹辞机便上集庙售布,二人年少持家,日子过得却也有滋有味。夫妻恩愛结晶,遂于一九四六年生下一个小千金来,女娃面如荷花,眉目清秀,美如其母,眉目气质又酷似其父,取名芙蓉,其父愛如掌上明珠。</p><p class="ql-block">最难忘记离别日,常使英雄泪湿巾。在薄文义参軍走出家门那一天,自然免不了与爱妻卿卿我我,难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也不足为奇。奇的是那小芙蓉,虽在襁褓,尚在呀呀学语之时,竟然招着小手,与父亲告别。仿佛招着小手在喊,爸爸!你早点回來!</p><p class="ql-block">可有谁能知道,这一别,差点儿成了他父女二人此生此世最后的永诀。在别后二十多年里,也多亏了有父慈女孝二位神衹相助(编者是神不在天,神在自我论者),才演译出一个父女相会,继母大义,芙蓉与弟弟妹妹相聚,一家人大团圆的美好结局来。</p><p class="ql-block">老首长参军之时,恰逢国共两党大决战,各个战场战事犹酣。他告别家人后,立即进入战场,故在给薄,王二位首长的赞词中有少年壮志便从戎,身背五尺烽火中之句。在危险,艰苦繁忙的战事间隙,在奔袭一日宿营后,在朦朦胧胧的睡梦中,他与妻女别离,小女儿向他招手的场面,总是、萦萦绕绕,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从战争到和平,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是光阴易逝,心绪难平。薄老首长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虽然未能与分别后的女儿谋面,但幼小女儿的形象一直停留在心中,并怀有愧欠,容待父女会面定当补报之意,这就不得不可谓对儿女的大慈,大爱了吧。</p><p class="ql-block">一九七0年开始,我有幸与这位首长相遇,并在他们的教诲下度过了我年轻的时光。那时部队工作艰苦,文化生活贫乏。每逢星期日能看一場电影,是干部战士都很关心的事,可是那个年代影片也无非是有数的那几个。说起看电影,薄副部长最爱看的电影莫过于《英雄儿女》了。有时放了别的影片,他还有意见。问我们为什么不看《英雄儿女》?并一再介绍,该片如何如何拍的好,里面的政治工作如何到位,王成如何英雄等等。</p><p class="ql-block">原来那英雄儿女影片的女主人公名唤王芳,其父母均为我党地下工作者,其母不幸遇难。其父王文清带王芳到上海闸北,与汽车修理工王复標(王成之父)为邻。王文清继续为党做地下工作被捕,不得己将爱女王芳托付给邻居王复标。</p><p class="ql-block">押解之日,王文清身在囚车铁籠之中,王复标为使王芳再见他父亲一面,怀抱王芳跟着囚车拼命奔跑。王芳招着小手哭喊,发出爸爸!爸爸!撕心裂肺的喊叫声。</p><p class="ql-block">多年来,每每电影出现这个镜头,薄文义都会情不自禁的热泪涟涟,手帕掩面。</p><p class="ql-block">《英雄儿女》这部电影,大概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搬上银幕的。记得王成,王芳的形象是在我参军前就进入我的脑海的。这部电影之所以吸引很多观众,我认为除了王成的英雄事迹外,主要是王成,王芳两个家庭悲欢离合故事的真实,合理性,曲折性和戏剧性上。使人看后有了更深的回味。”</p> <p class="ql-block">宁武山水,阳方口景。(县域北界石头坚硬)当地传唱的民歌“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至今流行传唱,情满山区。</p> <p class="ql-block">昔年山坡所闻,石湖军营缩影。</p> <p class="ql-block">常州城市兵,在宁武山沟。</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初秋照)</p> <p class="ql-block">百花齐放,生态美好。</p> <p class="ql-block">石湖团队照(一九七五年冬月照)</p><p class="ql-block">冬暖夏凉艳阳天,石窑堂屋绿更妍。</p><p class="ql-block">感谢感恩勤照拂,斯人盛放已经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宁武山花图片印记。</p> <p class="ql-block">石湖营区球场,当年的露天电影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入伍的军人,篮球🏀赛事合影。(前左二为编者,一九七五年盛夏照)。</p> <p class="ql-block">宁武马伦草原,生态环境舒适。(县域西南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