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量价齐跌并不意外,一线城市也在所难免,三四线跌幅更是高达百分之五十。<br>多番刺激下,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br>从筹资性现金流数据看,过去三年每个季度都是巨额的负值。<br>有些人不免会问:中国的房地产有必要救吗?<br>救得了吗?<br>从中国经济的角度看,房地产必须要救。<br>因为房地产所涉及的产业链非常庞大,影响GDP占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br>这就要考虑如何来救的问题。<br>拯救房地产,就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价格,二是销量。<br>这本身就很矛盾,价格高,销量必然衰减;<br>价格过低,又生怕国际资本来抄底。<br>假如舍弃了销量,保持高价格,将遭遇流动性危机。<br>从经济学角度看,流动性危机将预示市场失败。<br>黄奇帆提出的对策是一二线城市的房产跌破百分之三十,政府必须收购。<br>百分之二十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边际,基本等于开发商的利润,再往下跌,开发商将难承其重,面临破产。<br>银行和房贷者同样骑虎难下,更为严重的是地方财政。<br>没人拿地,而地方财政一半的收入是土地出让金,这是绕不过去的坎。<br>楼市最终都是货币的表现,日本的楼市完全市场化的,不存在城投这个权力工具;<br>中国不同,供应端是唯一的,楼市的底层逻辑是地方财政,是权力市场。<br>中国房价太高了,房价与收入比悬殊过大,打破了平衡;<br>造成很多居民买一套房子,要掏空两代人的口袋,有些还要背负二十年的房贷。<br>如果地方不再依靠土地出让金,大部分民众的收入得到大幅提高,会怎么样?<br>所以,中国的楼市如何救就有了最终解答。<br>在于分配!<br>如果民生在GDP中的占比从现在的百分之二,提高到发达国家的百分之三十以上;<br>房价与收入比不再悬殊,中国的老百姓买房、换房的热情还会低吗?<br>另外中国房地产要形成真正的市场,就要与权力分开;<br>把城投这个工具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它发挥保障作用,而不是竞争领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