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讲清史

麦 客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年康熙(1661~1722 在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名鼎鼎的余英时先生,一九五二年写了一篇文章叫作《何故乱翻书?》,系统表达了他对清代文字狱的看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余先生认为,清代的文字狱在康熙时还不算尖刻,真正兴盛细致是在雍乾二朝:有清一代,文人因遭文字狱而死者,不知凡几。本来,满族以一落后部落,乘中国大乱,侥幸而有华夏,度德量力,都岌岌可危,自认唯有采取镇压一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康熙本人对汉学颇有研究,且精通西方的天文、历算,故作风尚较为宽仁。及至雍正,因为他的帝位便是从阴谋中得来,兼生性又极狠毒尖刻,故事事猜忌,文字狱的风气因而大盛。到了他的儿子乾隆,学问既不如乃祖乃父远甚,而附庸风雅自命英才之心,却又过之远甚,他那一朝的文字狱,自然来得更为精心细致(《余英时香港时代文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22)。</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年雍正(1722~1735 在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清一代文字狱中,固然有犯案者真实的"反清祸心"存在,更多的只能说是一些无所谓的风花雪月的游戏文字。但是统治者的心虚和穿凿附会,以及各地承办官员曲承圣意的网捕罗致,造就了无数的冤魂野鬼。其结果虽然维持了表面的暂时宁静,但汉人反抗的民族主义火焰,反倒星火燎原,始终未曾息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少年乾隆(1736~1796 在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此余先生指出,引发此种惨祸怪象的心理,实际是我们通常所熟悉的个体的"自卑感":满清人数既少,文化水准又远在汉人之下,遽然掌握了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内心自然患了极严重的自卑症,处处觉得文明人在骂它、刺激它,甚至要推翻它。尽管在捕杀潜在反抗者的时候,各级统治者摆出神圣不可侵犯的面孔,但是不言自明,他们内心里充满的卑怯、恐惧、战慄!(《余英时香港时代文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22)</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