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石牛山</p><p class="ql-block"> 曾游历过一些名山大川,但我心心相念的仍是家乡那座默默无闻的小山——石牛山。</p><p class="ql-block"> 石牛山,其状如牛,山嘴处有一矗立的呈锥形的高大石柱,恰似牛的犄角,中间山体宽厚,好比牛的身子,山体另一端较狭小,显然就是牛尾巴了,远远望去仿佛牛在休憩,它头枕西南,尾巴甩向东南,又因山体遍布花岗岩石,故当地人形象地称其为石牛山。如果说五老山峰神似五位飘飘欲仙的仙翁,那么石牛山就宛如神话中仙翁的坐骑,安祥地静卧在仙翁的脚下,似乎随时准备听从仙翁的差遣。</p><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灵则行。石牛山乃名副其实的小山,海拨高度顶多不会超过三百米,山脚下有几条羊肠小道从不同方向通向山顶。登上山顶,山下秀色尽收眼底,田野村舍错落有致,风光旖旎,远眺鄱蠡,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好一幅画美不胜收的丹青画。石牛山,名不见经传,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它不像某些名山靓岳那样使游客趋之若鹜,没有令人神往的深谷幽壑,飞瀑流泉,奇花异草,虬松怪石,险峰峻岭,醉美的风景它根本沾不上边。它确实其貌不扬,朴实无华,虽算不上名山,但一年四季倒也景色分明,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它也有满山滴翠、山花烂漫的季节,也有丛林尽染、野果飘香的惊喜,还有竹笋可拔、蘑菇可採;秋天,小山上的毛栗柴挂上了很多裂开嘴笑的毛栗球,摘下来用脚一搓,里面一个个褐色的毛栗便露出来了,生吃可觉舌根生津,或是晒干储存,等到过年时炒熟了用来招待客人;更嫌山上那宝贵的花岗岩石资源 ,等等。石牛山很小,无法与名山媲美,但却以博大的胸怀、慷慨无私地向世人奉献着它的全部。</p><p class="ql-block"> 山体的中部,从山脚几乎到山顶布满了很多的花岗岩石,由此构成了不少大小不一的石洞,常常有野孩子们在洞里钻进钻出,或是嬉闹、捉迷藏,有时会惊飞不知名的野鸟,掏得鸟蛋。一群孩子数ha巴胆最大,忽一日在洞壁上捉得几只岩老鼠,ha巴先是在石头上用力将其摔死,然后命同伴找些干柴,点起火烤熟了让大家分食,ha巴吃得津津有味并美其名曰是山珍。山嘴脚下靠近溪水处也有一些石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某些用功的中学生为避干扰常会躲进里面,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文史知识。紧靠山脚下分布着好些方正的农田,有几块是中学的,那时,隔三差五学生们就要被捉得去参加劳动,不是摘茶叶,就是肩挑手提,可劳动果实学生们一丁点都享受不到,哪怕是一粒糖子,即便如此学生们也不敢有丝毫怨言。</p><p class="ql-block"> 石牛山主要分属于尤姓及岑姓等几个村庄所有。时光追溯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的石牛山总体生态环境未受多大影响,满山苍翠,林木茂盛。有一天,尤姓的几个十来岁大的孩子正在半山腰下的地方砍柴,忽然从山顶上传来老虎的吼叫声,吓得这些孩子扔下工具,争先恐后拼命朝山下逃窜,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退,落在后面的更是吓得“哇哇”直哭,好不容易逃到了安全地带,庆幸自己逃离了虎口。其实万幸的是老虎还不想开饭,否则,他们当中肯定会有人成为老虎的佐餐小菜。</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之初,当地亦开始注重发展经济,只是少了点环境意识。当地一位当权者,以非凡的胆识和气魄把目光瞄向了石牛山上的花岗岩石,拍板决定予以开采利用,但本地缺乏石工技术和经验,无奈只好从外地找了一些福建佬过来。他们大多长得黑黑瘦瘦,鲜有壮实、敦厚的,冬天常光着脚踏个塑料拖鞋在外面晃悠。</p><p class="ql-block"> 岑姓有位年轻女子不好说她生性淫荡,但不知何故竟被几个瘦小的福建佬哄骗到手了。一日,这几个福建佬把该女子带进一处偏僻的树林中,完事后,前面的几个福建佬提拉上裤头,哼着小曲满意地走了,轮到第五个福建佬压上时,女子当场就昏过去了,是啊,再深的山洞也经不起金刚钻的这般轮番捣鼓。这时,村民们闻讯赶过来了,有的手里挥舞着木棒,几个老光棍冲在了最前面,他们怒不可遏,咬牙切齿、愤愤不平地嚷嚷:“老子近水楼台尚未尝鲜,你个福建佬倒先开胃了!”气得一通乱棍劈头盖脸打将下去,可怜几个来不及逃跑的福建佬被打的头破血流、皮开肉绽,或倒地不起 ,或哭爹喊娘,或跪地求饶,至此 ,众村民害怕出人命,方才罢手。</p><p class="ql-block"> 福建佬来了后,带动了当地不少人学会了石工活,从此往日宁静的天空被打破了,“叮叮当当”、“轰轰隆隆”的声音不绝于耳,石材加工厂的各种机器在运转,尘土飞扬。竭泽而渔,焚薮而田,过度开采使得花岗岩石资源日趋枯竭,石头被开采出来后由此形成很多的坑坑洼洼,导致昔日秀丽的石牛山风光不再,而是变得满目疮痍、千疮百孔,恰似漂亮姑娘长长的秀发,被人剪的乱七八糟,最后变成个瘌痢头,好在手下留情,作为石牛山标志的牛角石幸运地保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当地政府为响应国家的环境战略,积极采取措施以保护绿水青山,环境理念深入人心;时代在前进,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近乎没有上山打柴作燃料的人家了,如此一来,石牛山的植被慢慢在恢复,草木长得郁郁葱葱、繁茂茁壮,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个崭新的石牛山正展现在世人面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