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好风光:中国古代职官文化博物馆。

暖阳

<p class="ql-block">  一直想系统地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官职制度,没想到,在山西的湘峪古堡漫游时,却不经意地遇到了有这么一个简单而直观的中国古代官职制度博物馆,说是博物馆,其实没有什么实物,就是一些简单的文字介绍,但对我们这些仅仅只是了解一下历史的人来说已经可以了。</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官职设置和职责划分。‌</p><p class="ql-block"> 此博物馆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各朝代的职官制度。</p> <p class="ql-block">  古代职官指的是古代的从政人员的官职。早期官员选拨途径为世官制,战国后为军功受爵制,汉代为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为九品中正制,隋代后为科举制,清末后为考试制。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时期为夏、商两代,前后大约一千年左右。在夏朝初建时,最高统治者称“后”,以后称“王”。职官:黄帝以云为官,炎帝以火为官,太昊〔hao号〕以龙为官。</p><p class="ql-block"> 商,国君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商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臣仆称“臣”、“宰”、“尹”</p><p class="ql-block">等。</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时期从西周到春秋,大约六、七百年。</p><p class="ql-block"> 周,国君称“天子”、“天王”。王位继承人称“太子”、“东宫”。王妻称“后”。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国和邑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太史之下有内史、御史、太卜、宗伯、乐师等职,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乐师掌管音乐与教育。临时设置的辅导君主礼仪的称“相”,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或“太宰”、“冢宰”,负责王宫警卫并教习武艺的称“师氏”或“师”,王宫的卫士称“虎贲(bēn)”,王的近臣称“小臣”。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时期从战国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时间长达两千三百多年。</p><p class="ql-block"> 此时期: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到主要地位;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p> <p class="ql-block">  早期夏、商、周时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秦代 。</p><p class="ql-block"> 秦代,官职制度进一步规范化。秦朝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p> <p class="ql-block">  汉代。</p><p class="ql-block"> 汉代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司,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p> <p class="ql-block">  魏晋南北朝。</p> <p class="ql-block">  隋朝。</p><p class="ql-block"> 隋朝通过改革九品中正制,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建立了“科举”以确立了官员选拔制度。</p><p class="ql-block"> 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负责不同的政务‌。</p> <p class="ql-block">‌ 唐朝。</p><p class="ql-block"> 唐袭隋规。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制度和政策。历史上习惯称为隋唐时期。</p> <p class="ql-block">  宋代。</p><p class="ql-block"> 宋代的职官制度,通过设立中书、枢密、三司等机构,分别掌管政、军、财三大事务,削弱相权,加强中央集权。宋代还实行了官、职、差遣的分别,官名只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而实际职务则通过差遣来担任。</p> <p class="ql-block">  元代。</p><p class="ql-block"> 元朝官制分为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中央政权下设三公、中书省、六部、枢密院、御史台、大宗正府、宣政院、太禧宗禋院和储政院;地方政权下设行中书省(职同中央中书省)、宣慰使司(职同中央宣政院)、诸路万户府、诸路总管府、散府、诸州、诸县和诸军。</p> <p class="ql-block">  明代。</p><p class="ql-block"> 明朝在汉、唐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设立内阁作为最高政务机构,罢宰相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设锦衣卫,武官第一次掌有监察百官万民之权。其官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朝,甚至是今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代。</p><p class="ql-block">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后逐步调整。清代则有军机处,掌握政府大权‌。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p><p class="ql-block"> 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个级别,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p><p class="ql-block"> 清朝中央官职分中枢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类。</p><p class="ql-block"> 中枢部:内阁 、 军机处 ,六部(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p><p class="ql-block"> 佐理部:都察院 、大理寺 、理藩院 、 翰林院 、通政司 、国子监 、钦天监。</p><p class="ql-block"> 帝室部:宗人府 、内务府 、詹事府 、 太常寺 、光禄寺 、 太仆寺 、 鸿胪寺 、太医院。</p><p class="ql-block"> 清朝地方官职分文官、武官等几类。例如总督、巡抚、将军、提督等。</p> <p class="ql-block">  照片摄于2024年8月10日。</p>